第一章 文明新戏——新兴话剧的萌芽(一八九九年——一九一八年) 1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黑奴吁天录》及春柳派的戏剧创作 13
第三节 进化团派的戏剧创作 21
第四节 在商业化中走向衰落的文明新戏 30
第五节 南开校园戏剧的新贡献 36
第二章 现代戏剧观念的确立与新兴话剧的发展(一九一八年——一九二九年) 45
第一节 概述 47
第二节 欧阳予倩及其剧作 67
第三节 熊佛西及其剧作 83
第四节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及其他历史剧作家 94
第五节 丁西林的喜剧创作 104
第六节 陈大悲、汪仲贤和蒲伯英 110
第七节 白薇、袁昌英和濮舜卿 121
第八节 余上沅和徐志摩 131
第三章 田汉(一八九八年——一九六八年) 137
第一节 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 139
第二节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二十年代的剧作 149
第三节 《梅雨》、《回春之曲》等三十年代的剧作 160
第四节 《秋声赋》、《丽人行》等四十年代的剧作 167
第五节 田汉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174
第四章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曲折进程和话剧艺术的成熟(一九三○年——一九三七年) 179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洪深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创作 200
第三节 李健吾及其剧作 214
第四节 冯乃超、左明、楼适夷等表现工农革命斗争的剧作 224
第五节 石凌鹤、章泯、姚时晓等的“国防戏剧” 230
第六节 袁牧之和谷剑尘 237
第七节 宋春舫、王文显和杨晦 242
第八节 徐訏和陈楚淮 249
第五章 曹禺(一九一○年——一九九六年) 253
第一节 曹禺的戏剧创作道路 255
第二节 《雷雨》、《日出》、《原野》 258
第三节 《北京人》和《家》 270
第四节 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277
第六章 现代戏剧的黄金时代(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283
第一节 概述 285
第二节 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 310
第三节 阳翰笙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创作 324
第四节 阿英的历史剧 331
第五节 于伶及其剧作 339
第六节 陈白尘及其剧作 349
第七节 宋之的及其剧作 360
第八节 老舍和茅盾的剧作 368
第九节 吴祖光及其剧作 379
第十节 张骏祥与沈浮 389
第十一节 杨绛、吴天和顾仲彝 395
第十二节 杨村彬与姚克 402
第十三节 黄佐临、柯灵和师陀 406
第十四节 “战国派”剧作家陈铨 409
第十五节 台湾“新剧”作家杨逵、简国贤和林摶秋 414
第七章 夏衍(一九○○年——一九九五年) 419
第一节 夏衍的戏剧创作道路 421
第二节 《上海屋檐下》 429
第三节 《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434
第四节 夏衍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441
第八章 江西苏区和延安解放区的戏剧(一九三○年——一九四九年) 447
第一节 概述 449
第二节 江西苏区的“红色戏剧”创作 464
第三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上)——《流寇队长》(王震之)等抗战初期的剧作 471
第四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中)——《抓壮丁》(吴雪执笔)、《李国瑞》(杜烽)、《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陈波儿等)与文艺整风后的剧作 474
第五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下)——《战斗里成长》(胡可)、《红旗歌》(鲁煤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剧作 480
第六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戏剧创作的特色 486
第七节 新歌剧《白毛女》和解放区的旧剧改革 491
修订版后记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