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显微镜 1
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油镜的使用 1
1-2 相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4
1-3 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6
1-4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7
1-5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11
1-6 扫描隧道显微镜 14
第二部分 形态观察 16
2-1 三种形态细菌的简单染色 16
2-2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7
2-3 细菌的芽孢染色 18
2-4 细菌的荚膜染色 19
2-5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及鞭毛染色 20
2-6 蓝细菌的培养与观察 22
2-7 霉菌和假丝酵母的载片培养与观察 23
2-8 酵母囊菌子孢子的培养与观察 24
2-9 蘑茹菌丝体和子实层的形态观察 25
2-10 放线菌的插片、搭片培养及观察 27
2-11 放线菌的玻璃纸复盖法和印片染色法 28
2-12 昆虫病毒多角体的染色观察 29
2-13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30
2-14 噬菌体的培养和噬菌斑的观察 32
2-15 几大类微生物菌落识别与观察 33
第三部分 大小测定与计数 38
3-1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38
3-2 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40
3-3 微生物的平板稀释法计数 42
3-4 最近似值法计数(稀释培养计数) 44
第四部分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消毒 46
4-1 培养基的制备 46
4-2 干热灭菌法 48
4-3 常压蒸汽灭菌法 49
4-4 加压蒸汽灭菌法 50
4-5 过滤除菌法 51
4-6 紫外线灭菌 54
4-7 化学药剂消毒灭菌 55
第五部分 无菌操作与接种技术 58
5-1 无菌操作技术(讲解和示教) 58
5-2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60
第六部分 育种和菌种保藏 64
6-1 紫外线诱变育种 64
6-2 化学诱变育种 66
6-3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67
6-4 微生物菌种的常规保藏法 73
6-5 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保藏法 76
6-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78
第七部分 土壤和环境微生物 81
7-1 土壤中好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81
7-2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计数 82
7-3 土壤中真菌的分离与计数 84
7-4 土壤生物量的测定 85
7-5 外生菌根菌的分离及染色观察 86
7-6 玉米联合固氮菌的分离 88
7-7 从豆科植物根瘤内分离根瘤菌 89
7-8 根瘤菌的结瘤试验 90
7-9 根瘤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测定 92
7-10 环境微生物的观察 93
第八部分 微生物与物质转化 96
8-1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 96
8-2 果胶物质的微生物分解 97
8-3 钾素的微生物分解 98
8-4 磷素的微生物分解 99
8-5 硫化作用及硫化细菌观察 99
8-6 氨化作用 100
8-7 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101
第九部分 杀虫微生物 105
9-1 从感病死亡昆虫分离杀虫苏云金杆菌 105
9-2 从感病死亡昆虫分离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乳状菌) 106
9-3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苏云金杆菌 107
9-4 苏云金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区别染色 107
9-5 苏云金杆菌感染菜青虫 108
9-6 乳糖—丙酮沉淀法制备苏云金杆菌粉剂 110
9-7 苏云金素液相色谱测定 111
9-8 白僵菌的分离和鉴定 112
9-9 白僵菌生产菌株的虫体复壮 113
9-9 白僵菌生产菌株的虫体复壮 113
9-10 用液体—固体培养法制备白僵菌粉 114
9-11 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提纯 116
9-12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的制备 117
第十部分 动物微生物(Ⅰ) 120
10-1 病料的采集、包装和运送 120
10-2 常见动物致病菌的检出 122
10-3 病毒的鸡胚接种技术 127
10-4 鲜乳的微生物学检验 130
10-5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学检验 133
10-6 单细胞蛋白饲料生产 134
第十一部分 动物微生物(Ⅱ) 137
11-1 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 137
11-2 病毒的微量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 138
11-3 病毒中和试验 140
11-4 补体结合反应 143
11-5 免疫复合物电镜技术 146
11-6 免疫酶标记电镜技术 147
11-7 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 148
11-8 免疫酶技术 150
11-9 基因探针技术 151
11-10 沉淀反应 158
11-11 直接凝集反应 159
11-12 间接凝集反应 161
11-13 SPA协同凝集反应(以炭疽为例) 164
第十二部分 食品微生物 168
12-1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68
12-2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170
12-3 蕃茄制品中的霉菌直接镜检计数 172
12-4 动物食品中蛋白质分解菌的检查与计数 173
12-5 食品中耐热性细菌的检验与计数 174
12-6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176
12-7 商业性灭菌试验 179
12-8 微生物热力致死时间的测定 181
第十三部分 发酵微生物 184
13-1 糖化曲中糖化酶的测定 184
13-2 酒曲中酵母菌的分离 187
13-3 红曲的制备及红方腐乳的生产 187
13-4 泡菜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189
13-5 酸奶的酿造及乳酸的快速测定(酶法) 191
13-6 食醋的酿造及醋醪中醋酸菌的分离 192
13-7 食品中乙醇的快速测定(酶法) 194
第十四部分 食用菌 196
14-1 子实体形态观察 196
14-2 平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备 197
14-3 平菇的出菇试验 199
14-4 香菇的纯种分离与培养 200
14-5 灵芝的纯种分离与培养 201
14-6 食用菌的菌种保藏与复壮 202
作者单位及姓名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