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心理面面观 1
1.1人的心理现象与心理素质的结构 1
1.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3
1.3产生心理的物质实体 5
1.4心理现象仅仅只与脑的活动有关吗 8
1.5遗传素质与生理成熟对心理的作用 10
1.6心理是对物质的反映 12
1.7环境对心理形成的作用 13
1.8人的心理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征 15
1.9心理是外界事物的主观映象 18
2.心理素质的发展与教育 20
2.1个体的心理发展 20
2.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1
2.3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23
2.4教育对象的心理条件是施教的基础 25
2.5基础教育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的主导作用 26
2.6教育必须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 27
2.7心理教育的意义、任务和主要途径 29
2.8为适应高科技与市场经济,学生应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 32
3.智力的开发 41
3.1智力与能力的关系及其结构因素 41
3.2智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44
3.3影响智力、能力形成的因素 47
3.4智商的测定 50
3.5智力超常与智力低常的表现 57
3.6男女智力的差别 58
3.7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措施 61
4.感知与观察 64
4.1感觉和知觉的意义 64
4.2感觉敏度的类别与提高 66
4.3色觉的心理作用 69
4.4乐音的益处和噪音的害处 70
4.5嗅觉的积极心理作用 72
4.6知觉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提高 74
4.7观察能力的培养 76
5.想象的拓展 79
5.1表象的特点和作用 79
5.2想象是超脱现实的吗 80
5.3想象的认识属性 82
5.4再造想象的正确形式 84
5.5创造想象的顺利拓展 86
5.6幻想好不好 87
6.思维的启迪 89
6.1思维的特点与作用 89
6.2思维的种类 91
6.3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93
6.4思维的基本形式 95
6.5思维的一般过程 98
6.6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 100
6.7思维能力的品质 101
6.8思维的启动 103
6.9创造性思维的若干思路 105
6.10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110
7.记忆的机理 114
7.1记忆的过程与记忆力的评估 114
7.2揭开记忆之谜 116
7.3记忆的基本规律 118
7.4临时性遗忘的克服 123
7.5记忆力与年龄的关系 125
8.知识、技能的学习 129
8.1迅速、准确地理解知识 129
8.2迅速、准确地识记知识 132
8.3高效地巩固知识 136
8.4灵活、恰当地运用知识 138
8.5技能的意义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140
8.6技能形成的一般过程 141
8.7技能之间的迁移与干扰 144
8.8科学地组织练习 146
9.注意的训练 149
9.1注意的重要功能 149
9.2无意注意的利用与克服 150
9.3有意注意的长久保持 152
9.4注意的协调分配 154
9.5注意的灵活转移 155
9.6学生不注意上课怎么办 156
10.非智力因素与心理倾向 158
10.1非智力因素、“情商”的涵义与重要作用 158
10.2需要的意义与结构 162
10.3学生的需要的特点及对策 165
10.4学习动机的意义 167
10.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69
10.6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171
10.7学习兴趣的培养 175
11.情感的陶冶 179
11.1情感和情绪的特征 179
11.2情感和情绪的功能和作用 182
11.3激情的激发与控制 186
11.4良好心境的保持 187
11.5道德情感的培养 188
11.6美感的陶冶 189
11.7消极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191
11.8怎样克服自卑感和苦恼心理 194
11.9怎样克服过度害羞 196
11.10怎样消除恐惧感 197
11.11怎样摒弃与对待嫉妒 199
11.12怎样克服学习紧张和考试焦虑 201
11.13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对策 205
12.意志的磨砺 208
12.1意志的定义与巨大作用 208
12.2坚强意志的培养 210
12.3道德行为的训练 212
12.4挫折的产生与调适 214
13.性格的塑造 218
13.1气质的类型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218
13.2性格的结构因素与类型 221
13.3塑造学生性格的策略 224
13.4怎样改变抑郁与孤癖的性格 228
13.5怎样改变急躁和暴躁的性格 230
14.人际关系的调适 232
14.1人际关系的级别与重要功能 232
14.2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235
14.3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37
14.4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麻烦 240
15.青春期性心理与教育 243
15.1青春期男女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243
15.2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247
15.3如何增强青春期性适应力和戒除过度手淫 250
15.4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注意事项 252
15.5处理学生早恋的策略 253
16.心理保健与矫治 256
16.1心理健康的标准 256
16.2心理保健的意义与一般措施 228
16.3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 266
16.4人格障碍的类别及处理方式 263
16.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意义与运作 265
16.6矫治差生问题行为的策略 269
16.7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及预防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