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
一、实践是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3
二、唯物史观的几个基本思想 5
三、新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及其历史任务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1
一、唯物史观的实质和基本内容 12
二、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愿 1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17
一、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 18
二、唯物辩证法的本质 2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 24
一、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根本变革 28
二、自然界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38
三、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性质 44
四、非生物界运动的基本形式 49
五、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59
六、人类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 65
七、人们逻辑思维的辩证性质 69
八、自然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77
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编) 86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90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01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10
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和运动观 116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 125
六、真理发展的辩证法和道德的历史性与阶级性 138
七、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 146
八、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155
九、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两种对立的否定观 16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76
一、黑格尔哲学评析 179
二、费尔巴哈哲学评析 185
三、费尔巴哈唯心史观评析 191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98
五、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继承者 20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七封书信》 208
一、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社会改良主义 210
二、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13
三、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214
四、恩格斯论经济基础的最终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217
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同个人意志的关系 222
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27
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229
一、俄国马赫主义的理论渊源 234
二、两条对立的哲学基本路线 215
三、马赫主义同自然科学的对立 259
四、“自在之物”的客观性及其可知性 270
五、真理问题与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284
六、世界物质性及其规律问题上的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 298
七、空间和时间与自由和必然问题上的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 310
列宁:《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 321
一、《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构想 322
三、《谈谈》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的说明和发挥 333
列宁:《论国家》 345
一、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 346
二、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48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国家的态度 353
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356
一、共产党员应该和党外的唯物主义者结成联盟 357
二、哲学家应该同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 361
毛泽东:《实践论》 365
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367
二、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374
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380
四、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385
毛泽东:《矛盾论》 388
一、两种宇宙观与事物的矛盾性 389
二、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9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01
四、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1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1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20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427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两类社会矛盾 431
四、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 436
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和具体方针 438
编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