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国学与“国学热” 1
一 文化、学术、国学 1
二 什么是国学 4
三 国学是怎么形成的 6
四 国学有哪些特点 11
五 国学有什么用途 17
六 关于“国学热”议论的一系列疑惑 19
七 国学不能归结为王权 27
第二讲 儒学不是“游魂” 32
一 儒学的产生与发展 32
二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35
第三讲 儒学精神与当代社会 45
一 国学的批判 45
二 忠孝的辨正 46
三 义利观与市场经济 48
四 和而不同与世界动乱 51
五 仁民爱物与保护环境 53
第四讲 对“孔子热”的冷思考 56
一 怎么看孔子 56
二 儒家重要遗址与孔子标准像 60
三 如何看待影屏《孔子》 64
第五讲 儒家之外 68
一 道家 68
二 墨家 70
三 法家 70
四 阴阳家 73
五 医家 76
六 商家 78
七 轻重家 82
八 兵家 92
九 名家 96
十 农家 101
第六讲 天与人 102
一 天人之际 102
二 天人合一 113
三 人定胜天 125
第七讲 古今之变 132
一 食足知礼,先富后教 132
二 损益因革,变古易常 135
三 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139
第八讲 是与非 141
一 墨家的三表说 142
二 庄子的是非观 143
三 韩非的参验论 144
四 《淮南鸿烈》是非无定论 146
五 王充的效验论 147
六 当代的是非观 149
第九讲 真与假 151
一 真理问题 151
二 实践检验问题 154
三 唯实求真 158
四 求真难在何处 161
五 贤才难得 168
第十讲 知与行 172
一 欲速则不达 172
二 小利不能贪 173
三 起点要低 174
四 怀大义,识大体 176
五 志当存高远 177
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9
第十一讲 人性善与恶 181
一 孟子的性善论 181
二 荀子的性恶论 183
三 性论的融合与批判 185
四 性三品说 187
五 性二元论 188
第十二讲 仁者爱人 191
一 从爱亲到爱人 191
二 从爱人到仁政 192
三 从仁政到绥远 195
第十三讲 义利之辨 198
一 义利的本义 198
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9
三 功贤于耕织 202
四 义者宜也 204
第十四讲 人要有正气 209
一 富贵不能淫 210
二 贫贱不能移 211
三 威武不能屈 213
第十五讲 和与同 214
一 “和”与“同” 214
二 人际关系 215
三 国际关系 218
四 人与自然 219
五 和谐与竞争 222
六 “优胜劣汰”与“和而不同” 225
第十六讲 治与乱 232
一 治国之道,唯力不足 232
二 乱世无义,争于气力 233
三 秦亡教训,历史总结 235
四 正义必胜与“胜者为王” 237
五 余论 238
第十七讲 民本与任贤 240
一 以民为本 240
二 任贤之力 249
第十八讲 王道与霸道 259
一 “大德”与“小惠” 259
二 以德治国 262
三 以德服人 265
第十九讲 大同理想 269
一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270
二 聚和堂试验 271
三 康有为的《大同书》 272
第二十讲 当代儒学与中国政治 276
一 儒学不是一阵风 276
二 儒学就像一江水 278
三 儒学滋润政治神经 283
第二十一讲 中国传统科学 293
一 科学是什么 293
二 中国有没有科学 297
三 中学数理化课本上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名字 302
四 医学、西医与中医 304
第二十二讲 中国的四大创新 315
一 物质文明的创新 316
二 文明制度的创新 319
三 理论的创新 321
四 科技的创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