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龋病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3
一、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3
二、龋病的历史 3
三、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5
一、评价方法 5
二、龋病的好发部位 6
三、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7
四、龋病流行趋势 8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13
第一节 牙菌斑 13
一、牙菌斑的结构 14
二、牙菌斑的组成 16
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17
四、牙菌斑微生物学 19
五、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25
六、牙菌斑的致龋性 26
第二节 饮食因素 27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27
二、蛋白质 29
三、矿物质 29
四、脂肪 31
第三节 宿主 31
一、牙 31
二、唾液 32
三、免疫 39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40
一、年龄 40
二、性别 41
三、种族 41
四、家族与遗传 41
五、地理因素 42
第五节 病因学说 42
一、内源性理论 42
二、外源性学说 43
三、蛋白溶解学说 43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43
五、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44
六、龋病病因四联因素理论 45
第三章 临床特征和诊断 48
第一节 龋病的病理过程 48
一、釉质龋 48
二、牙本质龋 49
三、牙骨质龋 50
四、脱矿和再矿化 50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52
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52
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形态学分类) 53
三、按病变深度分类 54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54
一、诊断方法 54
二、诊断标准 54
第四章 龋病治疗 56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 56
一、药物治疗 57
二、再矿化治疗 57
三、窝沟封闭 58
第二节 窝洞制备 58
一、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59
二、窝洞的分类及结构 61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65
四、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66
第三节 修复性治疗 71
一、修复原则 71
二、银汞合金修复术 73
三、复合树脂修复术 80
四、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术 87
五、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的联合修复 88
第四节 深龋的治疗 89
一、深龋的治疗原则 89
二、深龋的治疗方法 90
三、治疗方法的选择 91
第五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92
一、固位钉的牙体修复术 92
二、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96
三、嵌体修复术 97
四、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术 99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100
一、意外穿髓 100
二、充填后疼痛 101
三、充填物折断、脱落 101
四、牙折裂 102
五、继发龋 102
第二篇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第五章 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103
第一节 着色牙 103
一、氟牙症 104
二、四环素牙 107
三、牙的漂白治疗 108
第二节 牙结构异常 110
一、釉质发育不全 110
二、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112
三、先天性梅毒牙 113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114
一、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114
二、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115
三、畸形中央尖 116
四、牙内陷 117
五、釉珠 118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119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119
第六章 牙外伤 120
第一节 牙震荡 120
第二节 牙脱位 120
第三节 牙折 122
第七章 牙慢性损伤 127
第一节 磨损 127
第二节 磨牙症 128
第三节 楔状缺损 129
第四节 酸蚀症 130
第五节 牙隐裂 131
第六节 牙根纵裂 132
第八章 牙本质过敏症 134
第三篇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第九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139
第一节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139
一、形态学特点 139
二、结构特点 139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142
一、形成功能 142
二、营养功能 142
三、感觉功能 143
四、防御功能 146
第三节 牙髓增龄性变化 147
一、体积变化 147
二、结构变化 147
三、功能变化 148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148
一、牙骨质 148
二、牙周膜 149
三、牙槽骨 149
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150
第一节 细菌因素 150
一、致病菌 150
二、感染途径 151
三、致病机制 152
四、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153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55
一、创伤 155
二、温度 155
三、电流 156
四、激光 156
第三节 化学因素 156
一、充填材料 156
二、酸蚀剂和粘接剂 157
三、消毒药物 157
第四节 免疫因素 157
第十一章 检查和诊断方法 159
第一节 收集病史 159
一、主诉 159
二、现病史 159
三、系统病史 160
第二节 临床检查 160
一、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161
二、牙髓活力电测验 162
三、咬诊 163
四、染色法 163
五、透照法 163
六、选择性麻醉 163
七、试验性备洞 164
八、X线检查 164
第十二章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169
第一节 分类 169
一、组织病理学分类 169
二、临床分类 170
三、转归 170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171
一、可复性牙髓炎 171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72
三、牙髓坏死 177
四、牙髓钙化 178
五、牙内吸收 178
第十三章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80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181
一、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181
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182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186
第十四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189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 189
一、治疗原则 189
二、治疗计划 189
第二节 病例选择 190
一、患者状态 190
二、患牙状态 192
第三节 感染控制 193
一、术区隔离 193
二、手机的灭菌 196
三、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196
四、灭菌处理监测系统 197
五、基本防护措施 197
第四节 疼痛控制 198
一、局部麻醉法 198
二、失活法 201
第十五章 活髓保存治疗 203
第一节 盖髓术 203
一、直接盖髓术 203
二、间接盖髓术 206
第二节 牙髓切断术 207
一、原理 207
二、适应证 207
三、操作步骤 208
四、预后和转归 211
五、并发症和处理 212
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213
第一节 应急处理 213
一、开髓引流 213
二、切开排脓 213
三、安抚治疗 214
四、调?磨改 214
五、消炎止痛 214
第二节 根管治疗 214
一、原理 214
二、发展概况 215
三、适应证 216
四、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 217
第三节 牙髓塑化治疗 218
一、适应证 218
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19
三、并发症及其处理 221
四、治疗后的组织学表现 222
第四节 根管外科 22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223
二、切口和瓣膜设计 224
三、根尖切除术 224
四、根尖倒充填术 226
第五节 根尖诱导成形术 227
一、操作方法 228
二、修复机制和愈合类型 228
第十七章 根管治疗术 230
第一节 髓腔应用解剖 230
一、恒牙根管形态特点 230
二、牙根发生的特点 233
三、根尖解剖特点 233
第二节 根管治疗器械 234
一、概述 234
二、开髓器械 235
三、根管预备器械 236
四、根管消毒器械 244
五、根管充填器械 245
六、照明及内视器械 247
第三节 髓腔的开通 249
第四节 根管预备 249
一、根管清理 250
二、根管成形 251
三、根管预备方法 252
四、根管预备后的效果 258
第五节 根管消毒 259
一、药物消毒 259
二、电解消毒 261
三、微波消毒 262
四、激光治疗 262
五、暂时封固 263
第六节 根管充填 264
一、根管充填的目的和作用 264
二、根管充填的时机 264
三、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 264
四、根管充填材料 264
五、根管充填方法 267
第七节 显微根管治疗 270
一、手术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270
二、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271
第八节 疗效及评定标准 276
第九节 并发症及处理 279
附录 口腔检查 282
第一节 口腔检查前准备 282
第二节 口腔检查 283
一、一般检查 283
二、特殊检查 286
第三节 X线检查 286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287
第五节 病历记录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