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临床检验基础 1
第一章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1
第二章 红细胞检查 7
第三章 白细胞检查 21
第四章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28
第五章 血型和输血 31
第六章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35
第七章 尿理学检验 37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40
第九章 尿液化学检查 44
第十章 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53
第十一章 粪便检验 55
第十二章 脑脊液检验 58
第十三章 浆膜腔积液检验 62
第十四章 精液检查 65
第十五章 前列腺液检查 66
第十六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67
第十七章 羊水检查 68
第十八章 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验 70
第十九章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71
第二十章 脱落细胞检查 73
第二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 80
第一章 绪论 80
第二章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80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81
第四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85
第五章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 88
第六章 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89
第七章 贫血概述 90
第八章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90
第九章 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 93
第十章 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 94
第十一章 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 95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 97
第十三章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 99
第十四章 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诊断 101
第十五章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102
第十六章 白血病概述 103
第十七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105
第十八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07
第十九章 慢性白血病 109
第二十章 特殊类型白血病 110
第二十一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 112
第二十二章 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 112
第二十三章 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113
第二十四章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114
第二十五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116
第二十六章 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117
第二十七章 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 119
第二十八章 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120
第二十九章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 125
第三十章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28
第三十一章 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131
第三十二章 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132
第三十三章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 133
第三篇 临床化学 134
第一章 绪论 134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134
第三章 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 144
第四章 血浆蛋白质检查 147
第五章 诊断酶学 152
第六章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160
第七章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 171
第八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177
第九章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179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85
第十一章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194
第十二章 胰腺疾病的检查 204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的检查 208
第十四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221
第十五章 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 224
第十六章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 226
第十七章 标本、试剂、量器常识 227
第四篇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231
第一章 概论 231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237
第三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239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 243
第五章 凝集反应 245
第六章 沉淀反应 248
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250
第八章 放射免疫分析 251
第九章 荧光免疫技术 253
第十章 酶免疫技术 256
第十一章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 261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62
第十三章 免疫细胞分离检测技术 267
第十四章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及应用 270
第十五章 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272
第十六章 细胞黏附分子测定及应用 275
第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 275
第十八章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应用 280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281
第二十章 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 285
第二十一章 MHC与HLA检测及应用 290
第二十二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293
第二十三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 297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300
第二十五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00
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09
第二十七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13
第二十八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15
第二十九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20
第三十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23
第五篇 微生物学检验 330
第一章 绪论 330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32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 337
第四章 细菌的分布 342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43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47
第七章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351
第八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360
第九章 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362
第十章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366
第十一章 培养基 370
第十二章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375
第十三章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379
第十四章 血清学试验 386
第十五章 动物实验 387
第十六章 菌种保存与管理 389
第十七章 微生物商品化、自动化检验 390
第十八章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392
第十九章 肠杆菌科及检验 402
第二十章 弧菌科及检验 418
第二十一章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422
第二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426
第二十三章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431
第二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435
第二十五章 非发酵菌及检验 438
第二十六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441
第二十七章 衣原体及检验 445
第二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检验 447
第二十九章 支原体及检验 451
第三十章 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453
第三十一章 螺旋体及检验 455
第三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459
第三十三章 真菌检验 469
第三十四章 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476
第三十五章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479
第三十六章 医院感染 483
第三十七章 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 484
第六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487
第一章 临床实验室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487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管理特性 488
第三章 临床实验室管理过程 488
第四章 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政府行为 489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认可 491
第六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论 492
第七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496
第八章 质量管理文件编写 499
第九章 分析前质量保证 501
第十章 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溯源及不确定度 503
第十一章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506
第十二章 室内质量控制 509
第十三章 室间质量评价 514
第十四章 分析后质量保证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