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炳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3503068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变革 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说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 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1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 23

第三节 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26

一、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26

二、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29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32

第二章 主观与客观统一观 35

第一节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论基础 35

一、主观与客观 35

二、物质的实在性 37

三、规律的客观性 44

四、意识的本质 48

五、主观的能动性 50

第二节 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实践论基础 52

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52

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相对的 54

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发展的 55

四、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主客观统一,不断克服主客观相分离的主观片面性 56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60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60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人们在具体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 61

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环节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63

四、坚持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 64

第三章 社会实践观 67

第一节 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 67

一、实践是主体与客体联系的中介 67

二、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 72

三、客体对主体认识的制约性 74

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75

五、认识的辩证过程 78

六、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81

第二节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3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83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8

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掌握实践标准的原则 89

四、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92

第三节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95

一、必然和自由 95

二、改造主观世界 提高认识能力 98

三、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 101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观 104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联系 104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4

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06

三、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107

四、事物联系的系统性 109

五、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114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发展 116

一、世界发展的永恒性 116

二、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120

三、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23

第三节 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学习辩证地观察问题的方法 131

一、联系发展观是我们观察一切问题的辩证法基础 131

二、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32

三、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和僵化的观点 134

第五章 矛盾观 136

第一节 矛盾的属性和它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36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36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39

三、事物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和绝对发展 144

四、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46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9

一、矛盾的普遍性 149

二、矛盾的特殊性 152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58

四、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相对性 161

第三节 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矛盾 162

一、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62

二、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64

三、正确把握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166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观 169

第一节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169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169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71

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73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176

一、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 17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78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81

四、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86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及特点 186

二、社会主义社会解决自身矛盾的途径 189

三、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194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94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6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98

四、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00

五、正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僵化 202

第七章 阶级斗争观和人民民主专政 207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07

一、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0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09

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11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经道路 213

五、阶级分析方法 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1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及其性质 21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结构 21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 223

四、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225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 228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28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232

一、社会主义民主高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民主 232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235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236

第八章 社会意识观和精神文明建设 239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239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称 239

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44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47

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 2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5

一、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 255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25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6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66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266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271

第九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74

第一节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74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77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279

第二节 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 282

一、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82

二、一切为了群众 286

三、一切依靠群众 288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91

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292

一、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立的 292

二、改进领导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94

三、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肃贪 297

四、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300

第十章 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 303

第一节 共产主义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 303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03

二、加强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07

第二节 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310

一、价值和价值评价 310

二、人的价值 313

三、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剖析 320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24

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 324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25

三、坚决反对以个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