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及目的 1
2、强化机理的材料学基础 2
2.1、用化学成份提高强度(固溶硬化) 2
2.1.1、置换固溶体中异质原子的影响 3
2.1.2、间隙固溶异质原子的影响 4
2.2、通过组织变化提高强度 6
2.2.1、激冷硬化 6
2.2.2、冷加工硬化 7
2.2.3、析出硬化 8
2.2.4、细晶粒硬化 10
2.3、材料和处理方法对强度性能的影响 12
2.3.1、对摩擦应力σi的影响 12
2.3.2、对晶界阻力Ky的影响 12
2.4、组织的各向异性对强度的影响 13
2.5、强化机理的综合应用 14
2.5.1、组合基本机理的可能性 14
2.5.2、基本机理的作用效果 14
2.5.3、实际使用举例 15
2.5.3.1、淬火钢 15
2.5.3.2、形变热处理钢 15
2.5.3.3、马氏体时效硬化钢 16
3、提高带有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非合金和微合金结构钢的强度和韧性 17
3.1、可焊接结构钢及其发展动向(细晶粒结构钢) 17
3.2、微合金和低珠光体结构钢的发展 18
3.3、微合金低珠光体结构钢在细晶粒硬化和时效硬化过程中冶金学和金属学之间的关系 19
3.3.1、钢的基本成份和它的微合金元素(V、Nb、Ti) 19
3.3.2、微合金元素同碳和氮的相互作用 20
3.3.3、碳氮化物析出的织构和成份 20
3.3.4、碳氮化物析出的形态和大小 20
3.3.5、碳氮化物的析出动力学 21
3.4、微合金元素对结构钢细晶粒硬化和时效硬化的作用 22
3.4.1、细晶粒硬化 22
3.4.2、时效硬化 24
3.4.3、细晶粒硬化和时效硬化的相互作用 24
3.5、微合金元素对结构钢韧性的影响 25
3.5.1、对脆性断裂可靠性的影响 25
3.5.2、对塑性(延性)的影响 26
3.5.2.1、通过钢的基本成份改善韧性 27
3.5.2.2、通过控制硫化物形状减少平面各向异性 27
3.5.2.3、空间各向异性的影响 29
3.6、微合金元素的综合应用 29
3.7、在轧制厚板和热轧带钢时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最佳化 30
3.8、概括地描述要达到的机械性能 32
3.8.1、用矢量法表示微合金元素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2
3.8.2、关于强度和韧性极限的概述 33
3.9、研究动向 34
4、低碳贝氏体钢 35
4.1、化学成份和组织形态 35
4.2、对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35
4.3、发展方向 36
5、结论 37
6、文献 39
7、图表和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