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中西文化交汇中的鲁迅早期浪漫诗学 1
“深切”表现·“遵命文学”·悲剧风格——鲁迅前期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33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与鲁迅后期的文学意识形态观 61
鲁迅论创作思维的特征 98
发展鲁迅研究三题 118
对马列主义真理的“坚韧不拔”的探寻——兼论鲁迅思想质的飞跃中的一些问题 127
应该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评价鲁迅——评曹聚仁先生的《鲁迅评传》与《鲁迅年谱》 161
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187
人·泛神论·浪漫主义艺术——郭沫若前期诗歌思想与艺术综论 202
论《女神》中象征性形象的创造 224
《女神》创作灵感试论 241
表现·创造·变形—郭沫若诗歌艺术新论 258
郭沫若“寄托小说”新探 272
郭沫若的个性主义思想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286
论郭沫若前期浪漫诗学主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302
论郭沫若前期强调精神主体的文化观和泛神论思想 322
自然科学的时代精神与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343
历史剧《屈原》的思想艺术特色 361
性格的冲突,心灵的交往——《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剖析 368
壮心不已涌诗情——读《沫若诗词选》 374
回归中的超越——对“五四”文化精神的反思与辨析 384
左翼文学创作方法问题略议 403
民族新文学性格的重塑和再造——浅议四十年代现代化、民族化的历史进程 414
扎根生活,创造真善美统一的文艺——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23
一部学术性与开拓性并重的小说史力作——评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434
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