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一、消渴及相关病名考证疏义 1
(一)消渴释义 1
(二)相关病名辨析 2
二、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8
(一)病因 8
(二)病机 11
三、古代证治方药 20
四、古代消渴病的兼症 26
(一)兼心病 26
(二)兼中风 27
(三)兼肾病 27
(四)兼目疾 27
(五)兼阳痿 28
(六)兼痈疽 28
(七)兼口疮 29
第二部分 证治方药研究 30
一、中医文献研究中的统计学应用概况 30
二、消渴病的方药证治分析设计 31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31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 33
三、结果分析 37
(一)唐宋以前时期证治方药分析 37
(二)金元时期证治方药分析 43
(三)明代时期证治方药分析 48
(四)清朝民国时期证治方药分析 55
(五)总的各朝代时期证治方药分析 61
第三部分 讨论 69
一、消渴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及文化层面的解读 69
二、消渴病病变部位与性质 72
(一)消渴病的三消论治思想 72
(二)消渴病属本虚标实 74
三、消渴病的病理变化及证治规律 75
(一)频数分析中的用药规律内涵 75
(二)因子分析中的用药规律内涵 91
(三)聚类分析中的用药规律内涵 91
四、记载治疗消渴病的单味药在各种草书中出现频率 94
五、治疗消渴病各朝代出现频率较高的方剂名称及常用的方剂汇编 95
(一)治疗消渴病各朝代出现频率较高的方剂名称 95
(二)消渴病常用的方剂汇编 96
第四部分 古代医论及医案 113
一、古代医论 113
《黄帝内经·素问》 113
《黄帝内经·灵枢》 114
《伤寒论》&汉·张仲景 114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115
《中藏经》&汉·华佗 115
《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 116
《脉经》·&西晋·王叔和 116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 116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118
《外台秘要》&唐·王焘 119
《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 124
《类证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 126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无择 127
《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 128
《圣济总录》&宋·宋徽宗敕撰 128
《卫生家宝》&宋·张永 128
《扁鹊心书》&宋·窦材 129
《仁斋直指》&宋·杨士瀛 129
《河间六书》&金·刘完素 130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 137
《活法机要》&元·张洁古 138
《儒门事亲》&元·张从正 138
《东垣十书》&元·李杲 140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142
《证治要诀》&明·戴思恭 143
《医学纲目》&明·楼英 144
《医学入门》&明·李梴 145
《医贯》&明·赵献可 146
《明医指掌》&明·皇甫中 148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149
《普济方》&明·朱橚 149
《慎斋遗书》&明·周慎斋 150
《医学正传》&明·虞抟 150
《症因脉治》&明·秦景明 151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153
《医林绳墨》&明·方隅 155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 156
《张氏医通》&清·张璐 162
《医彻》&清·怀远 166
《医门法律》&清·喻昌 166
《石室秘录》&清·陈士铎 171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 171
《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 172
《临证指南医案》&清·叶桂 176
《医碥》&清·何梦瑶 177
《七松岩集》&清·郑树珪 180
《兰台轨范》&清·徐大椿 180
《辨证录》&清·陈士铎 180
《类证治裁》&清·林珮琴 184
《黄氏医书八种》&清·黄元御 187
《金匮翼》&清·尤怡 190
《重庆堂随笔》&清·王学权 192
《杂症会心录》&清·汪文绮 193
《医学实在易》&清·陈修园 193
《医学传灯》&清·陈歧 194
《医法圆通》&清·郑寿全 194
《履霜集》&清·藏达德 195
《罗氏会约医镜》&清·罗国纲 196
《医醇义》&清·费伯雄 199
《辨证冰鉴》&清·陈士铎 200
《研经言》&清·莫文泉 201
《医宗己任编》&清·杨乘六 201
《病机汇论》&清·沈朗仲 202
《医学衷中参西录》&民国·张锡纯 204
二、古代医案 207
(一)滋补肾医案 207
(二)补脾医案 221
(三)滋阴清热医案 230
(四)益气养阴医案 240
(五)化痰活血医案 248
(六)单方验方医案 250
(七)并发症医案 252
结语 256
附录 258
参考文献 260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