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企业信息化的道路 1
1.1.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
1.1.2 ERP的产生与发展 3
1.1.3 ERP的基本功能 6
1.1.4 ERP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7
1.2 研究理论基础 8
1.2.1 实施模式与过程研究 9
1.2.2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1
1.2.3 实施过程中的人员行为 15
1.2.4 委托-代理理论 17
1.3 研究思路 19
参考文献 20
第2章 管理者的决策动机 23
2.1 信息系统的投资价值 23
2.1.1 企业信息化中的悖论 23
2.1.2 企业实施ERP的无形价值 25
2.1.3 成本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28
2.2 ERP与企业竞争优势 33
2.2.1 基于企业资源的持续竞争优势 33
2.2.2 ERP系统与VRIO条件 34
2.2.3 ERP与持续竞争优势 37
2.3 实施ERP系统的博弈分析 39
2.3.1 投资动机博弈模型 40
2.3.2 企业投资的监督机制 42
2.3.3 投资决策的评估 43
2.4 小结 44
参考文献 45
第3章 实施伙伴的行为分析 47
3.1 实施双方的合作行为 47
3.1.1 系统实施风险 48
3.1.2 委托-代理关系 52
3.2 监理机制的引入 55
3.2.1 引入监理机制的效用 55
3.2.2 监理方的激励与约束 58
3.2.3 监理机制的应用分析 61
3.3 基于信任的隐性激励机制 63
3.3.1 信任合同 63
3.3.2 行为准则的激励机制 65
3.3.3 道德规范的激励与约束 67
3.3.4 两种隐性激励的比较 70
3.4 小结 71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企业员工的接受行为 73
4.1 员工抵制与接受行为 73
4.1.1 员工的抵制行为 74
4.1.2 信息系统接受模型 75
4.1.3 ERP系统接受模型 77
4.1.4 案例分析 79
4.2 员工的信任行为 83
4.2.1 信任的价值 83
4.2.2 互相信任的博弈分析 84
4.3 员工参加培训的行为 86
4.3.1 培训的作用 87
4.3.2 培训的激励机制 88
4.4 员工参与系统实施的分析 91
4.4.1 参与实施的矛盾性 91
4.4.2 参与实施的激励机制 92
4.4.3 参与实施的讨论 94
4.5 小结 96
参考文献 96
第5章 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 99
5.1 企业信息化中的知识转移 99
5.1.1 知识转移的内涵 99
5.1.2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00
5.1.3 信任因素的调查分析 102
5.2 知识转移的机理分析 105
5.2.1 企业信息化中知识转移的类型 106
5.2.2 实施方占优的情形 107
5.2.3 不完全信息的信号干扰 109
5.3 实现知识转移的策略 110
5.3.1 知识转移的模式 110
5.3.2 实践团体的定义 111
5.3.3 关键用户的组织形式 114
5.4 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 116
5.4.1 实施过程中人员行为的激励框架 116
5.4.2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 119
5.5 小结 121
参考文献 121
第6章 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 124
6.1 ERP系统成功的评价 124
6.1.1 ERP系统成功的评价 124
6.1.2 基于项目全过程的评价 127
6.2 预期目标的制定 128
6.2.1 投资决策过程评估 128
6.2.2 基于关键因素的评价 130
6.2.3 预期目标体系 135
6.3 实施能力的测评 136
6.3.1 项目过程控制 137
6.3.2 人员行为的度量 139
6.3.3 实施能力测度模型 142
6.4 实施效果的评价 145
6.4.1 实施水平的评估 145
6.4.2 实施利益的计算 150
6.5 小结 155
参考文献 155
后记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