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灵丘 灵丘政协文史资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寿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689423
  • 页数:2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灵丘县政协文史资料。以“汇集灵丘历史人文资料,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为编写宗旨。既是一卷灵丘地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宏阔画卷,又是一卷灵丘现代化发展的新诗篇。

一 人杰地灵的宝地 1

(一)灵丘概述 1

(二)“灵丘”县名的由来 4

二 灵丘疆域历史沿革 7

(一)古代建制沿革 7

(二)现代辖属演变 8

(三)地质城垣变迁 10

三 平型关名震天下 12

(一)日军入侵灵丘 13

(二)八路军设伏乔沟 14

(三)阵地激烈战斗 17

(四)大捷名震中外 19

(五)诗词赞颂胜利 20

附录:八路军军歌 22

四 作为革命老区的灵丘 23

(一)建立抗日根据地 23

(二)人民群众积极抗战 24

(三)359旅进驻灵丘 27

(四)领导机关进驻灵丘 29

(五)白求恩大夫在灵丘 30

(六)灵丘获得解放 34

(七)灵丘人民对革命的贡献 36

(八)唱遍老区的抗战民歌 39

五 星罗棋布的古迹名胜 42

(一)赵武灵王墓 42

附录:题咏赵武灵王墓的诗词 43

(二)明代内长城 45

(三)唐代石佛冢群 47

(四)李存孝故里碑 50

(五)珍贵文物选萃 52

(六)名寺古刹及其传说故事 53

1.有影无踪天堂寺 53

2.塔井山齐觉山寺 55

3.鲁班造觉山塔(民间传说之一) 61

4.滴水成钟龙泉寺 62

5.白马刨泉白马寺 64

6.毛驴驮水黄台寺 66

7.松柏不乱邓峰寺 69

8.早种晚收禅庵寺 72

9.钟鼓倒吊大云寺 76

10.一树双影双峰寺 79

(七)“九景十八拗”的来历及其传说故事 81

1.驼水村不驮水 古之河常驮水 85

2.北面有个南兑沟 南面有个上北泉 87

3.三山村不在山 荞麦川尽在山 88

4.城西有个东河南 城东有个西马圈 90

5.糟里没酒喝 梭里没布穿 91

6.大黄岭出白土 烟熏崖不见炭 92

7.小寨不算小 大地不显眼 93

8.水路不撑船 门头在水面 95

9.长城没城垣 下关不是关 97

六 宝山福水游览胜地 100

(一)平型关大捷遗址 100

(二)刘庄惨案纪念亭 106

附录:刘庄“三一”惨案悲歌 108

(三)白草湾烈士纪念亭 109

(四)灵丘烈士陵园 110

(五)太白巍山 111

(六)桃花溶洞风景区 112

(七)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北泉村 113

(八)甸子梁空中草原风景区 115

(九)铁橛山 116

(十)花塔民俗村风景区 116

(十一)隘口 117

(十二)唐河 119

(十三)木佛台生态旅游度假区 120

(十四)龙堂会瀑布 122

(十五)珍稀可贵的野生动植物 123

1.珍稀飞禽 124

2.珍稀野兽 135

3.珍稀植物物种青檀 143

4.古老树木 144

附录: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 145

七 土特产品风味小吃 149

(一)饶有特色的土特产 149

1.核桃 149

2.花椒 150

3.苦荞系列产品 150

(二)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 151

1.苦荞面凉粉 151

2.油炸糕 152

3.谷面糊糊 153

4.熏鸡 154

5.莜面饺子 155

6.豆面拨团儿 156

7.农家臭酸菜 157

8.山药熬粥 158

9.黄烧饼 158

八 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160

(一)正月初一过“春节” 160

(二)正月十五“元宵节” 167

(三)二月初二“龙头节” 169

(四)三月里的“清明节” 170

(五)五月初五“端午节” 171

(六)七月初七“七夕节” 173

(七)七月十五“中元节” 174

(八)八月十五“中秋节” 175

(九)九月初九“重阳节” 176

(十)腊月初八“腊八节” 178

九 谚语书画精品集萃 179

(一)民间谚语 179

(二)歇后语 183

(三)书画作品近作 192

十 百花盛开展现新颜 201

(一)教育事业大发展 201

(二)文化体育开新篇 204

附录:灵丘特色文化项目选介 212

灵丘的武术 212

罗罗腔荣登“国榜” 214

(三)科技鲜花绚丽开 220

(四)广播电视现代化 224

(五)医疗卫生进展快 228

附录: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简介 234

县人民医院 234

县中医院 236

县妇幼保健院 237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8

东河南中心卫生院 239

(六)道路交通绘新图 240

(七)“三农”建设结硕果 242

(八)兴修水利惠民生 248

(九)植树造林绿宝地 250

(十)县城新貌美如画 254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