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05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昭春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7085092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为1981年至2005年期间,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总记和总结,内容系统全面、资料丰富、翔实,文献价值长远。

第一篇 在改革探索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81— 1985

第一章 全面改革的探索 3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3

一、领导管理体制的调整 3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 4

三、财务包干办法的实施 7

四、开展企业全面整顿 10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的初步调整 12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状况及初步改革 12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14

三、个体经济的发展 15

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17

第三节 工资制度改革及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17

一、工资制度改革 17

二、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19

第四节 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22

一、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历史背景 22

二、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过程 23

三、1985年末职工家庭农场的基本状况 25

四、生产队职能的调整 27

第二章 现代农业建设的初步尝试 28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引进和试验 28

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成果 28

二、以补偿贸易形式创建洪河农场 32

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黑龙江农垦项目 34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36

一、种植业形成规模优势 36

二、林业地位有所提高 38

三、畜牧业平稳发展 40

四、渔业生产缓慢发展 42

第三节 洪涝灾害及农田水利建设 43

一、1981年的特大洪涝灾害 43

二、农田水利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45

第四节 农业装备的改善和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48

一、农业机械装备的改善 48

二、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49

第三章 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 51

第一节 农工商综合经营战略的实施 51

一、农工商综合经营战略的确立 51

二、农工商综合经营与横向经济联合 52

第二节 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54

一、工业发展思路的转变 54

二、建筑业开始走上市场 57

第三节 主要流通业的发展 59

一、商业开始体制改革 59

二、粮食经营实体化改革 60

三、出口贸易开放搞活 62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主要比例 63

一、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 63

二、“六五”计划期间产业结构的变化 64

第二篇 改革促进了发展(1986— 1990

第四章 农业改革在调整中不断深化 69

第一节 多种因素导致农业改革出现波折 69

一、兴办家庭农场带来重大变化 69

二、农业改革出现波折 74

三、“翻烧饼”带来的后果 77

第二节 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78

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垦区兴办家庭农场十分重视 78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下发文件 79

三、绥滨农场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80

四、家庭农场“在稳定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 82

第五章 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84

第一节 改革促进了开放 84

一、农业现代化试点的扩大 84

二、扩大农产品进出口 85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的推进 86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 86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88

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89

第三节 垦区国家扶贫项目的启动 90

一、扶贫项目启动的原因 90

二、扶贫项目启动的过程 92

三、扶贫项目启动的作用 92

第四节 粮豆总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93

一、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 93

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96

三、粮豆总产达到45亿公斤 97

第六章 坚持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针 99

第一节 垦区工业的新发展 99

一、总局作出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 99

二、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100

三、垦区工业发展特点及业绩 101

四、工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104

第二节 商运建服加快发展 106

一、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大 106

二、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 109

三、建筑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10

第七章 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112

第一节 场长负责制的产生和发展 112

一、场长负责制产生的背景 112

二、场长负责制发展过程 114

三、实行场长负责制的效果 114

四、实行场长负责制的评价 115

第二节 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生和发展 116

一、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背景 116

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过程 117

三、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效果 117

四、实行场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评价 118

第三节 加强财务管理 119

一、全国《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办法》的出台 119

二、1988年总局财务工作会议 120

三、财务状况逐步好转 120

第八章 发展环境的改善与发展思路的确立 122

第一节 政策和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2

一、省政府调查组对垦区进行全面调查 122

二、省委原则同意综合调查报告和省政府解决国营农场问题的意见 123

三、国家原则同意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解决国营农场重大问题的意见 124

第二节 制定“两稳两兴一良化”的发展战略 126

一、“两稳两兴一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126

二、“两稳两兴一良化”发展战略 127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128

一、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128

二、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起色 131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3

第三篇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垦区经济加速发展(1991— 1995

第九章 财务体制上划与百亿斤商品粮项目启动 137

第一节 垦区财务体制上划和国营农场条例的实施 137

一、财务体制上划工作的全面落实 137

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138

第二节 百亿斤商品粮基地项目的启动 139

一、商品粮基地项目的启动与运行 139

二、商品粮基地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139

第三节 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140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140

二、坚持以稻治涝方针 141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142

第十章 改革继续深化和集团化经营的发展 143

第一节 农业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143

一、绥滨农场的试验成果与“四到户、两自理”模式的初步形成 143

二、土地租赁的兴起与推广 148

三、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 151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 155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155

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展开 157

三、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 162

第三节 集团经营与职工自营经济稳步推进 165

一、组建完达山乳品集团的初步探索 165

二、一批集团公司相继成立 166

三、职工自营经济蓬勃兴起 167

第十一章 依靠改革和科技加快垦区经济发展 169

第一节 依靠科技“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发展 169

一、科技人才年与百名科技副场长的派出 169

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170

三、畜牧业在规模化规范化上有新突破 171

四、绿色食品的兴起与率先发展 173

五、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物质技术基础日趋雄厚 175

第二节 促进工业发展逐步走出低谷 175

一、工业发展的低速徘徊和“两低一紧”现象 175

二、工业的治理、整顿与“一调、两改、三达”初见成效 177

第三节 垦区贸易流通业稳步发展 180

一、克服制约条件,不断探索前进 180

二、服务垦区生产和生活,贸易流通业获得稳步发展 181

第四节 垦区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 182

一、全国《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出台 182

二、垦区的贯彻执行与全面改革 184

第五节 垦区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形成 186

一、加大“二次开发”的力度 186

二、“三转两开一打牢”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形成 187

第四篇 垦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步入快车道(1996— 2000

第十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193

第一节 农业改革的深化 193

一、“四到户、两自理”模式的确立 193

二、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 195

三、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 196

第二节 工商运建服企业涉足产权改革 197

一、承包经营企业减少 197

二、租赁经营企业下滑 198

三、委托经营企业被动性下降 198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 199

一、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199

二、国有农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 200

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造 201

四、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 202

第四节 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202

一、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202

二、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203

三、两种用工制度正式并轨 203

第五节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204

一、政企分开实现形式的探索和选择 204

二、实施内部政企分开的改革 206

三、构建北大荒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207

第十三章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09

第一节 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210

一、龙头企业发展概况 210

二、低成本扩张策略 210

三、优势产业率先发展 212

四、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213

第二节 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14

一、围绕龙头企业建生产基地 214

二、按标准化要求建优质生产基地 216

三、注重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217

第三节 市场开拓初见成效 219

一、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发挥核心作用 219

二、营销网络建设取得进展 220

三、国外市场开拓的成果 222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 223

一、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 223

二、主导产业链率先发展 224

三、努力建立利益共同体 224

四、充分发挥总局的作用 225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对推动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2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成果 226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 226

二、科技引进和开发的进展 228

三、科技推广效益明显 229

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已经成型 231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33

一、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长 233

二、农机具更新步伐加快 234

三、农业机械运用水平逐步提高 235

四、农业机械标准化水平提高 235

第三节 优良品种培育与新产品系列开发 236

一、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成效显著 236

二、种子工程建设成果 237

三、新产品系列开发 238

第四节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39

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239

二、实施人才战略 240

三、科技人才质量提高 241

第十五章 经济建设和发展成果 242

第一节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243

一、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垦区并题词 243

二、垦区召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 246

三、提前三年基本实现小康 246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47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47

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48

三、职工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56

第三节 非国有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257

一、非国有经济发展概况 257

二、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变化 258

三、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59

第四节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262

一、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262

二、小城镇建设势头良好 264

三、交通通讯体系日趋完善 266

四、教育事业有新发展 267

第五篇 跨入新的发展时期(2000— 2005

第十六章 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 273

第一节 种植业全面发展 273

一、粮食生产“五超”历史 273

二、种子产业渐成体系 274

三、绿色(有机)食品规范发展 277

第二节 林牧业蓬勃发展 278

一、林业为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新贡献 278

二、畜牧业发展加速 280

第三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282

一、综合机械化率创新高 283

二、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83

三、坚持多元化投入农机经营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84

四、“场县共建”大见成效 285

五、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推出 285

六、加强农机管理,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286

七、“三库一场”建设成亮点 286

八、引进大马力农机与农机队伍建设相适应 287

第四节 加大科技进步与投入力度 288

一、科技进步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288

二、调整治水思路,实现“三大改善” 290

三、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291

四、农业保险与防减灾体系建设同步发展 293

第十七章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 294

第一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快发展 294

一、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整体升级 294

二、国企改革有序推进,重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 295

三、垦区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95

第二节 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 296

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96

二、利用外资质量提高,经济技术合作进入新阶段 297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农业开发步伐加快 297

四、国际交往频繁,合作领域扩大,北大荒集团知名度大大提高 298

第三节 非国有经济和旅游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298

一、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 298

二、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01

第四节 环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02

一、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02

二、原始湿地得到全面保护 303

三、节能减排取得重大成效 303

四、土地资源管理更加规范 304

第十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成就突出 306

第一节 小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 307

一、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 307

二、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09

三、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310

第二节 文教卫生事业成就斐然 311

一、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311

二、卫生事业取得可喜成就 313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314

第三节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发展 315

一、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315

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316

三、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 317

四、扶贫开发步伐稳健扎实 317

第四节 劳动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318

一、就业总量进一步扩大 318

二、人才资源质量明显提高 320

三、人才培训工作有新突破 320

四、引进智力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321

附录 325

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大事记(1981—2005) 325

二、参考文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