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综合篇: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节能减排 3
1 全球的节能与减排 3
1.1 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3
1.2 迎接低碳经济新时代 7
1.3 气候变化与环境外交 9
1.4 金融风暴袭击下的全球节能减排 11
2 中国节能减排现状及趋势 14
2.1 中国能源状况 14
2.2 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环境压力 25
2.3 节能减排现状 29
2.4 产业振兴与节能减排 34
2.5 节能减排趋势 37
3 中国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方式 40
3.1 资源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40
3.2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42
3.3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 43
3.4 节能减排与和谐社会建设 45
3.5 宏观建议 46
4 中国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与管制 49
4.1 中国宏观环境政策的演进 49
4.2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51
4.3 区域限批政策 56
4.4 节能减排财税政策 58
5 中国节能减排主要工程 60
5.1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60
5.2 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61
5.3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62
5.4 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64
5.5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66
5.6 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 67
5.7 建筑节能工程 68
5.8 绿色照明工程 70
5.9 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71
5.10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73
6 中国节能减排主要措施 75
6.1 加强责任目标考核 75
6.2 推动重点工程实施 78
6.3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 78
6.4 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79
6.5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80
6.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80
6.7 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建设 81
6.8 强化节能减排监管 82
6.9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83
第2篇 行业篇: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 87
7 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概述 87
7.1 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 87
7.2 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的趋势 94
7.3 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对策 96
8 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 100
8.1 行业状况 100
8.2 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 101
8.3 重点技术介绍 105
8.4 节能减排途径 111
8.5 趋势与机会 114
9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 115
9.1 行业状况 115
9.2 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 117
9.3 重点技术介绍 122
9.4 节能减排途径 125
9.5 趋势与机会 128
10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131
10.1 行业状况 131
10.2 节能减排现状与潜力 133
10.3 重点技术介绍 137
10.4 节能减排途径 138
10.5 趋势与机会 141
11 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 142
11.1 行业状况 142
11.2 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 142
11.3 重点技术介绍 145
11.4 节能减排途径 150
12 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 157
12.1 行业状况 157
12.2 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 158
12.3 重点技术介绍 163
12.4 节能减排途径 167
12.5 趋势与机会 169
13 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 171
13.1 煤炭行业运行状况 171
13.2 煤炭工业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情况 173
13.3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现状 174
13.4 节能减排途径 177
13.5 趋势与机会 179
14 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 181
14.1 行业状况 181
14.2 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 182
14.3 重点技术介绍 188
14.4 节能减排途径 190
14.5 趋势与机会 193
15 其他行业的节能减排 195
15.1 建材行业 195
15.2 造纸行业 201
15.3 纺织行业 203
第3篇 环保篇:污染治理的必然选择 211
16 环保产业 211
16.1 环保产业概述 211
16.2 环保产业竞争性分析 220
16.3 发展趋势 224
16.4 投资机会 228
17 污水处理 231
17.1 行业分析 231
17.2 污水处理技术 233
17.3 污水处理政策 234
17.4 发展趋势及机会 236
18 大气污染治理 238
18.1 行业分析 238
18.2 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241
18.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245
18.4 大气污染治理政策 246
18.5 趋势及机会 248
19 固体废物利用 249
19.1 行业状况 249
19.2 固体废物利用现状 250
19.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252
19.4 发展趋势及机会 252
20 资源综合利用 254
20.1 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构成 254
20.2 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现状 255
20.3 发展趋势 257
第4篇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篇:减排任务的担当者 261
2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述 261
21.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和作用 261
21.2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262
21.3 我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 267
21.4 新能源发展规划 270
22 太阳能 273
22.1 资源及产业现状 273
22.2 重点技术 276
22.3 产业政策 280
22.4 趋势与机会 283
23 风能 287
23.1 资源及产业现状 287
23.2 重点技术 293
23.3 产业政策 294
23.4 趋势与机会 299
24 生物质能 306
24.1 资源及产业现状 306
24.2 重点技术 313
24.3 产业政策 315
24.4 趋势与机会 316
25 核能 319
25.1 资源及产业现状 319
25.2 重点技术 322
25.3 产业政策 324
25.4 趋势与机会 325
第5篇 融资篇:节能减排的金融保障及其新机制 329
26 节能减排的融资模式及其融资途径 329
26.1 节能减排国际融资模式介绍 329
26.2 中国节能减排融资模式及途径 332
26.3 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租赁 336
26.4 节能减排投融资趋势分析 339
27 合同能源管理 341
27.1 合同能源管理简介 341
27.2 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现状 346
27.3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现状及趋势 349
27.4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建议 350
28 清洁发展机制(CDM) 352
28.1 《京都议定书》及清洁发展机制 352
28.2 清洁发展机制的运行原理 353
28.3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碳交易 355
28.4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及碳交易发展前景 357
29 需求侧管理 361
29.1 需求侧管理概述 361
29.2 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手段 364
29.3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367
29.4 我国实施需求侧管理潜力分析 368
30 节能自愿协议 371
30.1 概述 371
30.2 国际节能自愿协议发展情况 374
30.3 世界各国的自愿协议施行情况 377
30.4 节能自愿协议在中国的实践 378
第6篇 区域篇:经济发展不均衡下的节能减排 385
31 区域节能减排综述 385
31.1 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及环境问题 385
31.2 区域节能减排状况综述 397
31.3 区域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404
32 东部地区的节能减排 408
32.1 东部地区发展特点 408
32.2 东部地区能源供给与消费特征 412
32.3 东部地区区域环境特征 417
32.4 东部地区节能减排 421
33 中部地区的节能减排 430
33.1 中部地区发展特点 430
33.2 中部地区能源供给与消费特征 434
33.3 中部地区区域环境特征 438
33.4 中部地区节能减排 443
34 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 450
34.1 西部地区发展特点 450
34.2 西部地区能源供给与消费特征 455
34.3 西部地区区域环境特征 460
34.4 西部地区节能减排 466
35 东北地区的节能减排 474
35.1 东北地区发展特点 474
35.2 东北地区能源供需消费特征 478
35.3 东北地区区域环境特征 481
35.4 东北地区节能减排 484
第7篇 企业篇: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 493
36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引领国家节能减排 493
36.1 企业战略凝聚国家意志 493
36.2 业务板块及节能减排效果 493
36.3 未来发展及其策略 496
37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497
37.1 企业基本情况 497
37.2 节能减排实践 497
3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01
38.1 企业基本情况 501
38.2 节能减排实践 502
39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505
39.1 企业基本情况 505
39.2 节能减排实践 505
4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08
40.1 企业基本情况 508
40.2 节能减排实践 508
大事记 511
附录 2008年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汇总表 533
参考文献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