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 1
一、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动荡 1
二、农村发展的桎梏 5
三、改良农村的种种药方 10
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15
五、本书的架构和主体内容 20
第一篇 中国农村旧貌换新颜 23
第一章 中国农村改造的战略 23
一、依靠和教育农民 23
(一)一支最伟大的力量 23
(二)教育农民干社会主义 24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9
(一)一以贯之的思想 29
(二)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31
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33
(一)努力达成共识 33
(二)分步实施的战略 35
(三)具体的操作原则 36
四、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39
(一)反对剥夺农民 39
(二)重农不能抑商 41
(三)发展集体经济 43
第二章 中国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 44
一、把握基本国情 44
(一)认清中国社会性质 44
(二)全力抓住社会主要矛盾 45
(三)娴熟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47
(四)基本国情:“一穷二白” 48
二、确立战略目标 49
(一)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9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 56
三、谋划总体发展战略 60
(一)发展大农业 60
(二)大手笔规划 62
(三)城乡必须兼顾 63
第三章 变革所有制关系 65
一、耕者有其田 65
(一)土地回老家 66
(二)划时代的改革 69
二、农业合作化 71
(一)由互助组到初级社 72
(二)由初级社到高级社 75
(三)功过得失评说 78
三、人民公社化 79
(一)公社旋风席卷大地 79
(二)大变革后大整顿 82
(三)沉痛的教训 84
第四章 探索发展路径 88
一、农村基层组织架构 88
(一)高效的动员机制 89
(二)严密的控制系统 90
二、五花八门的“大跃进” 96
(一)准军事化的组织方式 96
(二)钢铁元帅升帐 98
(三)技术革新与浮夸风 99
三、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 100
(一)堵住资本主义的路 100
(二)营造“左”的氛围 103
(三)对阶段斗争形势判断失误的原因 106
四、典型引路 107
(一)为“穷棒子”崛起叫好 107
(二)扭曲的典型 109
(三)全国农业学大寨 109
附:合作化运动中的一个“穷棒子社” 114
第二篇 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富起来 118
第五章 全新的发展思路 118
一、深刻地反思 118
(一)对“左”的错误说“不” 118
(二)在逆境中抗争 121
(三)勇闯“禁区”的先锋 124
二、对国情的再认识 126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26
(二)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129
三、改革才是出路 132
(一)分阶段推进宏伟目标 132
(二)提升改革意识 138
第六章 改革春风满神州 143
一、打破旧体制的坚冰 143
(一)推广家庭承包 143
(二)废除人民公社 147
(三)完善双层经营 149
二、向市场经济转轨 151
(一)改革流通体制 151
(二)调整产业结构 154
(三)构建服务体系 156
三、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浪潮 158
(一)乡镇企业的崛起 158
(二)农村城镇化再启动 162
第七章 重构农村基层组织 168
一、农村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168
(一)改革农村组织架构 168
(二)解决农村社会问题 170
二、农村基层组织新架构 171
(一)农村基层政权 172
(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 174
(三)村民自治组织 179
(四)乡村经济组织 182
(五)事业组织和群团组织 184
三、建设一支好的乡村干部队伍 186
(一)关键在人 186
(二)提高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189
第八章 辉煌的成就与宝贵经验 194
一、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 194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194
(二)农村产业结构初步优化 195
(三)农村市场欣欣向荣 198
(四)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0
二、走向致富路的中国农民 201
(一)亿万农民生活大改善 202
(二)农民观念的更新 204
(三)农民的流动与分化 206
(四)农民地位的提高 209
三、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 210
(一)解放思想换脑筋 210
(二)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212
(三)政府角色大转换 212
(四)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213
(五)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214
附: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省小岗村 215
第三篇 开创农村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221
第九章 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21
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再规划 221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221
(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222
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225
(一)强固农业基础地位 225
(二)长期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 227
(三)提高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 230
(四)实施均衡发展战略 233
三、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39
(一)告别小农经济 239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247
第十章 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257
一、跨世纪的“基础工程” 257
(一)强固农村战斗堡垒 257
(二)凝聚亿万民心 260
二、直接民主 263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 263
(二)村民自治的内容 265
(三)村民自治的制度 268
三、依法治村 269
(一)法治国家建设之需 270
(二)农村法制新风 271
四、告别愚昧走向文明 274
(一)农村现代化的根本 275
(二)培养道德新风 276
(三)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278
第十一章 中国农村的新挑战和发展的新平台 282
一、农村发展的基本难题 282
(一)农业基础的脆弱与环境压力 282
(二)农民的出路与增收 285
(三)农村社会的整合与进步 288
二、新世纪的光荣使命 290
(一)阶段性的新目标 290
(二)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 292
三、中国农村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296
(一)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296
(二)宝贵的历史经验 298
(三)难得的发展机遇 299
附:农业产业化全国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301
第四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0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07
一、治国安邦的战略抉择 307
(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307
(二)突破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 310
二、博大的内涵与全新的特征 312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312
(二)新农村建设的特征 315
三、把握重点与政策选择 317
(一)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 318
(二)完善的政策保证 322
(三)新农村建设初战告捷 326
第十三章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28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特征 328
(一)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沿革 328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与弊端 330
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335
(一)困难与挑战 336
(二)启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系统工程 338
(三)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原则 340
三、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40
(一)一个崭新时代的变革 341
(二)战略举措的选择 343
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华西村 346
结束语:从传统到现代 349
一、60年农村发展的辉煌成就 349
二、60年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 353
三、60年农村发展的主要特点 360
主要参考书目 367
后记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