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提出问题的根据 1
一 现实背景与意义 1
二 理论背景与意义 6
第二节 研究范畴与分析框架 8
一 研究范畴 8
二 分析框架 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4
一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二 研究所用数据的主要来源及使用说明 16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17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17
一 哈罗德(Harrod)—多马(Domar)模型 17
二 索洛(Solow)—斯旺(Swan)模型 18
三 阿罗(Arrow)—罗默(Romer)模型 20
四 卢卡斯(Lucas)—泽宇(Uzawa)模型 21
五 巴罗(Barro)—萨拉伊马丁(Sala-I-Martin)模型 23
第二节 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的决定理论 26
一 庇古(Pigou)的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 26
二 萨缪尔森(Samuelson)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分析 26
三 林达尔(Lindahl)均衡 29
四 蒂布特(Tiebout)的地方支出理论 30
五 道尔顿(Dalton)关于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的决定理论 30
六 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研究 32
第三节 关于财政支出最优规模决定的实证研究 34
一 国外学者对财政支出最优规模问题的实证研究 34
二 国内学者对我国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的实证研究 35
三 其他相关研究 39
第四节 关于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 40
一 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判断及其成因的分析 40
二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效果研究 41
三 关于影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 43
四 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最优规模问题的研究 45
五 几点启示 46
第三章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48
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的结构 48
一 狭义财政支农系统的结构 49
二 广义财政支农系统的结构 53
三 几点启示 55
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系统的特点 55
一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具有双“金字塔”型结构 56
二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是一个以地方政府支农为主的系统 57
三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在空间上具有高度不平衡性 59
四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是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系统 64
五 我国财政支农系统是一个存在部分政策边界的开放系统 65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经济效应的路径与特点 66
一 研究财政支农支出经济效应的必要性 66
二 财政支农经济效应的分类 67
三 财政支农支出直接经济效应的路径与特点 68
四 财政支农支出间接经济效应的路径与特点 72
五 从财政支农支出经济效应分析得到的启示 79
第四章 “瓦格纳法则”的特殊性与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趋势 80
第一节 “瓦格纳法则”在财政支农领域具有特殊性的一般理论 80
一 “瓦格纳法则”的内涵 80
二 “瓦格纳法则”在财政支农领域中的特殊性 83
三 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增长趋势具有特殊性的原因 86
第二节 部分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 88
一 美国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 89
二 日本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 93
三 韩国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 95
四 澳大利亚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及原因 97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 100
一 印度与东盟三国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趋势 100
二 发展中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变化的一般趋势 109
第四节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趋势与“瓦格纳法则” 111
一 关于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111
二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的一般变化趋势 113
三 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及其变化合理性的判断 123
四 影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131
第五节 从对我国与其他国家财政农业支出趋势分析得到的启示 134
一 工业化水平是决定财政农业支出变化趋势的基本条件 134
二 衡量财政农业支出占农业GDP比例是否适宜的主要标准 135
三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是存在的 136
四 农业资源禀赋是决定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136
五 政府重视农业的程度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有重要影响 136
第五章 财政支农支出与相关经济绩效的灰色关联分析 138
第一节 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38
一 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与其经济绩效关联关系的必要性 138
二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与建模步骤 140
三 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与其经济绩效关联关系的可行性 142
第二节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143
一 变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143
二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指标间的关联度 144
三 数据分析与基本结论 149
第三节 财政支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152
一 变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152
二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经济增长指标间的关联度 152
三 数据分析与基本结论 157
第六章 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估算分析 159
第一节 关于估算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理论分析 159
一 确定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理论依据 159
二 估算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模型选择 161
第二节 以农业GDP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估算 165
一 变量数据的选择与计算 165
二 数据平稳性分析与协整检验 170
三 对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回归分析与基本结论 173
第三节 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估算 179
一 变量数据选择与计算 179
二 数据平稳性分析与协整检验 181
三 关于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回归分析与基本结论 183
第七章 基于经济预测的财政支农最优规模分析 190
第一节 基于经济预测分析财政支农最优规模的必要性与意义 190
一 以经济预测为基础分析财政支农最优规模的必要性 190
二 以经济预测为基础分析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意义 192
第二节 基于农业经济预测的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193
一 对相关农业变量的预测分析 193
二 基于农业经济预测的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197
第三节 基于经济增长预测的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203
一 对经济增长与财政总支出的预测分析 203
二 基于经济预测的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206
第八章 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方案与路径 213
第一节 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的方案 213
一 我国应确立“令人满意”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 213
二 关于2006—2020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方案的设计 214
第二节 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面临的约束 218
一 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面临的短期约束 218
二 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面临的长期约束 222
三 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面临的其他约束 225
第三节 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优化的路径 227
一 修订与完善《农业法》,促使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刚性化 228
二 积极为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创造经济条件 228
三 努力为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创造体制与政策条件 229
四 建立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的激励机制 230
第九章 全文总结 232
第一节 研究回顾 232
第二节 主要结论 233
第三节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35
参考文献 236
致谢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