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新论点》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海鹏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市: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5352801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

十年来中国现代史研究概述 1

一、总论 38

(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38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8

2、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 40

(二)中国现代史的科学体系 42

1、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对象 42

2、中国现代史的体系 4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44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4

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包括五个基本点 44

3、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45

(四)毛泽东思想 46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46

2、毛泽东思想应当就是毛泽东本人的思想 48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 49

4、从三次历史性转变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1

(五)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 54

1、实事求是地评价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54

2、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废除了中俄不平等条约 56

(六)社会经济 58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本积累和消费在量的方面的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58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国营工业管理经验 59

(七)中国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 60

1、国民党中央机关演变情况 60

2、国民党甲乙丙三级会报及省专县特委会反共指挥系统的组织机构 62

3、国民党政府中央政治体制的演变 64

(八)民族资产阶级与民主党派 65

1、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的形成 65

2、对民主革命时期的资本家阶级的几点认识 68

3、民主党派的含义 69

4、中国民主党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70

5、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特点 71

6、民主党派“中间路线”的实质及其国家主张的内容 71

7、第三党政治方针的演变 72

(九)人物 73

1、关于陈独秀一生活动的评价 73

2、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75

3、瞿秋白是我党最早认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的领导人之一 76

4、周恩来是我党最早明确提出创建革命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77

5、邓中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贡献 78

6、项英是无产阶级革命者 80

7、日本学者在廖仲恺研究中的新发现 81

8、邓演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82

9、杨虎城的爱国思想发展阶段和特点 84

10、虞治卿是一个民族资本家阶级的上层人物 86

(十)其他 87

1、关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之认识史的考察 87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所有权的转变以及确定土地农有方针的原因 90

3、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因素及历史意义 91

4、“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名称是怎样演变过来的? 93

5、实业救国论的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 95

6、有关中共党史问题的一些新提法、新观点 96

二、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99

(一)北洋军阀 99

1、北洋军阀的特点 99

2、皖系军阀统治建立的原因 100

3、皖系军阀的特点 100

(二)新文化运动 101

1、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口号的释义分析 101

2、新文化运动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含义 103

3、“打倒孔家店”的历史作用 105

4、五四时期反封建主义的历史局限 105

5、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偏向 107

6、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108

7、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 109

8、吴虞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封建勇士 110

9、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赞助者和保护者 111

(三)五四爱国运动 112

1、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席位是两席不是五席 113

2、“五四运动”一词的最早使用 114

3、“六三运动”说质疑 115

4、拒约的实现与统治阶级内部分裂也有直接关系 116

5、五四运动在上海展开的特点 118

6、商人在五四运动中起了重大作用 119

7、五四爱国运动中农界的积极表现 120

8、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应是李大钊 122

9、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 123

10、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124

11、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 125

12、三民主义者在五四运动中丧失领导地位的原因 128

13、旧民主革命转变为新民主革命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9

(四)五四时期的社团 130

1、新民学会的历史作用 130

2、五四运动中的新潮社 131

(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32

1、马克思主义于一八九八年开始传入中国 132

2、孙中山曾派员赴苏了解十月革命情况 133

3,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是“社会主义研究会” 134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的两个不同阶段的区别 135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特点 136

6、“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衡量标准 137

7、李大钊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138

8、陈独秀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 140

9、李达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播火者之一 142

10、杨匏安是我国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44

11、五四时期张闻天在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 145

12、五四时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的介绍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46

(六)五四时期的思潮及其论争 148

1、胡适宣传实验主义具有两重性 148

2、“问题与主义”论战的特点 149

3、五四时期的张东荪、梁启超不是地主买办阶级代表 149

4、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五四时期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 151

5、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思潮的主流是进步的 152

(七)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53

1、中国共产党命名经过 153

2、“共产主义小组”名称的由来 154

3、党的“一大”召开日期是七月二十三日 156

4、党的诞生纪念日“七一”的由来 158

5、党的一大闭幕日期是八月五日 159

6、出席党的“一大”的人数为十三人,但代表为十二人 160

7、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形成的特点 162

8、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共产国际的关系 163

9、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 164

10、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创始人之一 166

11、蔡和森是我党历史上传播列宁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的第一人 167

12、不能把党的“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称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69

13、中共“二大”没有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170

(八)第一次工运高潮 172

1、香港海员罢工是香港海员工会自己发动和领导的 172

2、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国民党领导的 174

3、最早具体领导安源工运的是李立三 175

4、“二七大罢工”的提法不够准确 176

(九)其他 178

1、湖南劳工会不是无政府主义组织、黄爱、庞人铨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 178

2、浙江肖山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农民运动 180

三、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182

(一)中国国民党的改组 182

1、国民党“一大”代表中有24名共产党员 182

2、国民党“一大”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为25人 182

3、三大政策概念的提出有一个过程 183

4、改组后的国民党是具有两重性质的革命联盟 184

5、改组后的国民党仍然是资产阶级政党 186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 188

1、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应该肯定 188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经历了三次转变 190

3、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党的影响 192

(三)北京政变和国民会议运动 194

1、北京政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改良性质的武装政变 194

(四)广州国民政府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95

1、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广州国民政府的失误 195

2、国民会议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6

3、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 198

4、中国共产党的“国民会议”主张的思想内容 199

5、北京政变在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 201

(五)三一八惨案 202

1、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原因 202

2、蒋介石在两次东征中起过积极作用 203

(六)五卅运动 205

1、五卅运动中华侨的重大贡献 205

2、三一八反帝斗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07

3、民族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动力 208

4、五卅运动是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转变基本完成的标志 209

(七)资产阶级右翼政治思想 211

1、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思想 211

2、戴季陶主义的特点 213

(八)、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案 214

1、中山舰事件时李之龙不是中山舰舰长 214

2、中山舰事件后的妥协退让苏联顾问应负主要责任 215

3、整理党务案的通过是蒋介石与鲍罗廷协商的结果 216

(九)北伐战争 217

1、第七军钟祖培旅与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为北伐先遣队 217

2、北伐战争中“铁军”称号是给第四军的 218

3、北伐军在江西战场胜利的意义 220

(十)国民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 221

1、汉口英租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收回的 221

2、汉口英租界是武汉政府收回的 222

3、武汉政府时期工人运动中“左”倾错误的特点 224

(十一)武汉国民政府 225

1、武汉国民政府是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政权 225

2、陈独秀参与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227

(十二)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 229

1、重庆三一惨案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全面政变的信号 229

2、谁首先资助北伐到南昌的蒋介石 231

3、新桂系集团是四一二政变的主要策划者与发动者之一 232

4、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是第一次大革命最后失败的转折点 233

5、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是战略错误 235

6、武汉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政府 237

(十三)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39

1、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只是部分地掌握了领导权 239

2、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在领导权问题上的严重失误 241

(十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242

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 242

2、工农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44

3、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失败有关系 246

(十五)其他 248

1、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的标志是十二月汉口特别会议 248

2、蒋汪上海会谈没有达成反共的协议 250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展开 252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内政外交 252

1、蒋介石和德国法西斯勾结的政治原因 252

2、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53

3、“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的一次爱国主义行动 255

4、评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 255

(二)东北易帜与新军阀混战 257

1、东北易帜是张学良的一大历史功绩 257

2、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 258

3、新军阀混战的基本历史线索 259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60

1、关于作出南昌起义决定的情况 260

2、南昌起义准备阶段召开的两次庐山会议和三次九江会议 261

3、南昌起义在实践中提出了我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 262

4、认为南昌起义犯了“城市中心”错误是不对的 263

5、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中对党的思想理论贡献 264

6、广州起义的历史地位 265

7、确定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的时间 266

8、井冈山根据地史和湘赣根据地史的分期应是1930年2月 267

9、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268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历史条件是不够成熟的 269

11、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的原因 269

(四)苏区的土地革命运动 270

1、六大对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270

2、毛泽东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272

3、党在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划分阶级际准的完善过程 273

4、“二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 274

5、“二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276

6、具有独创性的鄂湘赣苏区土地革命政策 277

7、关于查田运动评价的几个问题 278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80

1、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作用 280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81

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281

4、毛泽东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中的独特贡献 283

5、“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者不能等同 284

(六)红军时期的几个问题 285

1、《九月来信》是周恩来在红军建设上的一次重大贡献 285

2、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毛泽东总结概括出来的 287

3、十六字诀最早而完整的提出者是张世熙 288

4、对红三军团一打长沙不能全盘否定 289

5、毛泽东对立三路线的认识和抵制 289

6、富田事变不是“AB团反革命暴动” 290

(七)托陈取消派 292

1、陈独秀转向托派的原因 292

2、托陈取消派是反马列主义的机会主义派别,而不是反革命派 294

(八)中间政派与国民党改组派 295

1、邓演达的政治主张 295

2、“二战”期间的中国青年党是中间派 297

3、人权派是一个在野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团体 298

4、乡村建设运动是具有某些积极意义的乡村改良主义运动 299

5、改组派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个在野派 301

(九)九一八事件和一二八事变 303

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部策划的 303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304

3、抗日战争应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306

4、九一八事变后党的关门主义与共产国际有关 307

5、一二八战争期间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党政权态度的转变 308

(十)福建事变 309

1、福建事变是国民党内部进步势力的抗日反蒋运动 309

2、共产国际对福建事变的方针及其影响 310

3、福建人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311

(十一)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312

1、共产国际和苏联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作用 312

2、三次“左”倾的形态特点与共产国际 314

3、共产国际的反右倾斗争与中国党的“左”倾错误 315

4、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315

5、共产国际支持下的王明“左”倾错误控制中央苏区的过程 316

(十二)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317

1、红军长征的历史必然性 317

2、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是有所准备的 319

3、黎平转兵及其历史意义 321

4、“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形成过程 322

5、红军长征去陕北是在哈达铺决定的 322

6、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的历史功绩 323

7、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324

8、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324

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终点是山城堡战斗 325

10、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326

11、洛甫代替博古职务和成立三人小组是在遵义会议之后 327

1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328

13、遵义会议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的转折点 328

(十三)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329

1《何梅协定》是“华北自治运动”的起点 329

2、冀东走私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阴谋的组成部分 330

3、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31

(十四)南京国民政府对外关系的新变化 333

1、国民党转向抗日的经济原因 333

2、长征对国民党政府内外政策转变的影响 334

3、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战政策转变的主观原因 335

4、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其政策转变的起点 336

5、1 9 3 6年国共两党秘密谈判概要 337

(十五)西安事变 340

1、中共中央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340

2、共产国际及苏联与西安事变 341

3、正确评价共产国际和苏联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342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新探 344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首倡者新探 345

6、地方实力派与西安事变 345

7、西安事变中的几个人物的历史作用 346

五、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348

(一)芦沟桥事变与八一三上海抗战 348

1、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进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结果 348

2、芦沟桥抗战何以成为全国抗战的开端 350

3、八一三上海抗战的历史意义 352

4、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经验教训 353

5、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354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56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356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 357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358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359

5、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的实质是“一国两制” 361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363

1、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的地位和进步作用应该肯定 363

2、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前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365

3、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消极避战,造成了国民党战场的大溃败 366

4、国民党战场两次大溃退的主要原因 366

(四)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368

1、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功高于过 368

2、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370

3、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71

4、中条山会战的意义和影响 372

5、湘西会战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反攻的重要转折 373

6、中国远征军反攻取胜的原因及意义 374

(五)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375

1、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75

2、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376

(六)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 378

1、平型关战斗是符合党的战略方针的 378

2、平型关战斗的历史意义 380

3、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 381

(七)皖南事变 382

1、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是叶挺与国民党当局商定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的 382

2、叶挺在皖南事变中是“被扣”不是“被俘” 384

3、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发表谈话的时间是1941年1月20日 386

4、新四军新军部是1941年1月25日成立的 386

(八)延安整风运动 387

1、延安整风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87

2、延安整风的历史经验 389

3、整风与审干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运动,“抢救运动”的错误不能归于整风运动 391

(九)汪伪政权 393

1、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 393

2、汪伪政权是地道的汉奸卖国傀儡政权 394

(十)国民参政会 396

1、国民参政会的成立是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其他各党派政策变化的结果 396

2、国民参政会初期的积极作用 399

(十一)华侨与抗日战争 401

1、海外华侨积极支援抗日战争 401

2、东南亚华侨在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403

(十二)日本对华政策 405

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侵华政策及其演变 405

2、1941——1945年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 407

(十三)美国对华政策 409

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中国抗战的立场 409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411

3、将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归结为“远东慕尼黑”政策是不妥当的 412

(十四)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抗战 413

1、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413

2、抗日战争时期的苏联和中国 414

(十五)日本败降问题 415

1、促使日本败降的直接因素 415

2、日本投降是有条件的 417

(十六)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 418

1、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 418

2、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有一个从国民党向共产党转移的过程 419

3、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独立地领导各自的力量合作进行的 421

(十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423

1、抗日战争在新民主义革命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423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面光辉旗帜 425

六、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28

(一)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口号 428

1、“和平民主新阶段”是正确的口号 428

2、党的争取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历史作用 429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430

1、国民党蒋介石关于重庆谈判的方针 430

2、政治协商会议上不存在三种政治主张 431

(三)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与东北根据地的建立 432

1、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 432

2、东北革命根据地具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 433

(四)一二一昆明学生运动 435

1、一二一运动在民主运动史上的地位 435

2、一二一运动的历史经验 436

(五)第二条战线 437

1、第二条战线的含义 437

2、第二条战线的起点及其标志 438

3、一二一运动是第二条战线的起点 439

4、第二条战线斗争的主要特点 439

5、第二条战线的作用 441

6、五二○运动的历史地位 442

六)关于中间路线问题 443

1、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的纲领 443

2、中间路线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两面性 445

3、对批判民盟中间路线的反思 446

4、评民盟历史研究中的两种倾向 448

(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49

1、必须充分肯定《五四指示》的重大历史作用 449

2、《中国土地法大纲》对“五四指示”不彻底性的纠正 451

(八)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452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特点 452

2、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 453

(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54

1、辽沈战役的主要特点 454

2、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456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意义 456

十)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457

1、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特点 457

2、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危机的根源 458

(十一)美国对华政策 460

1、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与马歇尔调处 460

2、美国对华第三势力的拉拢扶植及其失败 461

(十二)其他 463

1、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经过 463

2、解放战争时期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465

后记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