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志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省黎平县地方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21084965
  • 页数:5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1985~2005年20余年间黎平全县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等的基本发展情况。全书采用贯通古今、详今略古原则,以志为主,兼以述、记、叙、传、图、表、录、注等多种体例,叙述客观、资料详实,是研究黎平以至贵州社会发展的重要志书。

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卷 地理 资源 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

第一节 1985年前主要建置 6

第二节 1985年后建置 8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3

第一节 地质 23

第二节 地貌 23

第三节 气候 25

第四节 水文 31

第五节 土壤 33

第六节 自然灾害 33

第三章 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 4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41

第二节 森林资源 5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53

第四节 人口资源 53

第四章 名胜古迹 60

第一节 风景名胜 60

第二节 历史文化古迹 67

第三节 民族文化景观 79

第四节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 80

第二卷 城镇乡村 81

第一章 县城 81

第一节 历史文化 81

第二节 市政设施 83

第三节 集市商贸 84

第二章 镇及镇属村 86

第一节 德凤镇 86

第二节 高屯镇 96

第三节 敖市镇 105

第四节 中潮镇 113

第五节 洪州镇 119

第六节 水口镇 126

第七节 岩洞镇 137

第八节 九潮镇 141

第九节 孟彦镇 148

第十节 尚重镇 155

第三章 乡及乡属村 164

第一节 肇兴乡 164

第二节 龙额乡 170

第三节 地坪乡 178

第四节 雷洞瑶族水族乡 185

第五节 永从乡 191

第六节 顺化瑶族乡 198

第七节 德顺乡 202

第八节 罗里乡 207

第九节 茅贡乡 213

第十节 坝寨乡 220

第十一节 口江乡 227

第十二节 双江乡 232

第十三节 大稼乡 237

第十四节 平寨乡 245

第十五节 德化乡 250

第三卷 经济综述 256

第一章 经济管理机构 256

第一节 县发展和改革局 256

第二节 县统计局 257

第三节 县审计局 257

第四节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258

第五节 县物价局 258

第六节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259

第七节 县招商引资局 259

第二章 经济管理 260

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 260

第二节 计划管理 263

第三节 统计 269

第四节 审计 273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280

第六节 物价管理 285

第七节 质量技术监督 292

第八节 招商引资 294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296

第一节 流通体制改革 296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 297

第三节 财税体制 298

第四章 经济结构 300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300

第二节 产业结构 300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301

第四卷 农牧水利 304

第一章 机构 304

第一节 县农业办公室 304

第二节 县农牧局及乡镇农牧站 304

第三节 县水利局及乡镇水利站 305

第四节 县国土局及乡镇国土所 306

第五节 县农机局及乡镇农机站 306

第六节 县气象局 307

第七节 县农村抽样调查队 307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08

第一节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 308

第二节 个体户兴起 309

第三节 劳务输出 310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与减轻农民负担 310

第三章 国土资源管理 312

第一节 土地规划与利用 312

第二节 土地资源保护 313

第三节 土地开发整理 315

第四节 土地市场管理 317

第五节 土地权属及地籍测绘管理 317

第六节 矿产资源管理 318

第四章 农业开发 319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319

第二节 以工代赈坡改梯 320

第五章 种植业 321

第一节 杂稻制种 321

第二节 粮食作物 323

第三节 经济作物 325

第四节 植物保护及检疫 328

第六章 养殖业 334

第一节 畜禽养殖 334

第二节 水产养殖 335

第三节 品种改良 336

第四节 饲草和饲料 338

第五节 兽医卫生 338

第七章 农技及农业气象服务 341

第一节 农技培训与推广 341

第二节 农业气象服务 343

第八章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345

第一节 农村住户调查 345

第二节 农产量抽样调查 346

第三节 农村贫困监测 348

第九章 农业机械 349

第一节 农机技术推广及农机供应 349

第二节 农机技术培训及农机安全监理 351

第三节 农机具发展 351

第十章 水利建设 353

第一节 蓄水灌溉工程 353

第二节 引水灌溉工程 357

第三节 提水灌溉工程 362

第四节 河道堤防工程 363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 365

第六节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370

第七节 渠道防渗工程 370

第八节 水利管理 371

第十一章 农村能源建设 372

第一节 传统能源 372

第二节 新能源开发 372

第三节 电能 373

第五卷 林业 生态 374

第一章 林业机构 374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 374

第二节 林业经营机构 376

第三节 森工企业 381

第四节 林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机构 381

第五节 林业职业教育学校 382

第二章 森林资源培育及生态建设 383

第一节 国社县社合作及林业专项贷款造林 383

第二节 封山育林 384

第三节 世界银行贷款造林 385

第四节 “十年基本绿化黎平”工程 386

第五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 387

第六节 退耕还林工程 389

第七节 防护林工程 391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 391

第三章 林业产业建设 395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分类经营 395

第二节 木竹采伐与加工 396

第三节 林业化工 398

第四节 药材培植与加工 399

第五节 非木质森林资源加工 400

第四章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402

第一节 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02

第二节 林业种苗培育与管理 405

第三节 森林保护设施 407

第四节 林区公路 407

第五节 林业办公用房 407

第六节 林业办公自动化建设 409

第五章 林业科技研究与推广 410

第一节 林业科技研究推广课题及成果 410

第二节 林业科技研究与推广队伍建设 412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 414

第四节 杉阴沉木的发掘与研究 415

第六章 林政资源管理与保护 416

第一节 林政资源管理 416

第二节 林业费金征收 418

第三节 森林防火 420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 422

第五节 林业执法 424

第六卷 工业 商贸 426

第一章 主要机构 426

第一节 县经济贸易局 426

第二节 县商业局 426

第三节 县物资局 427

第四节 县乡镇企业局 427

第五节 县烟草专卖局 428

第六节 县粮食局 428

第七节 县盐务局 428

第八节 县供销合作社 428

第九节 洪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428

第二章 工业 429

第一节 工业结构 429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销售 430

第三节 洪州工业园区硅冶业 435

第三章 商贸 436

第一节 商贸市场 436

第二节 商品购销 438

第三节 商贸企业运营 443

第四章 粮食 445

第一节 仓储与调运 445

第二节 粮食财务 445

第三节 市场管理 446

第五章 乡镇企业 447

第一节 企业结构 447

第二节 主要企业及名优产品 450

第六章 企业改革 452

第一节 企业改制 452

第二节 改制企业 452

第三节 供销体制改革 454

第四节 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457

第五节 食盐经营管理改革 458

第七卷 财税 金融 459

第一章 机构 459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59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60

第三节 金融机构 461

第二章 财政 463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63

第二节 财政管理 467

第三节 财源建设 476

第四节 财政收入 478

第五节 财政支出 487

第三章 税务 497

第一节 税务管理 497

第二节 现行开征主要税种 501

第四章 金融 512

第一节 货币 512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管理 512

第三节 存款 512

第四节 信贷 514

第五节 资金融通 515

第六节 债券 516

第七节 农村信用 517

第八节 保险 517

第八卷 城建 交通 520

第一章 机构 520

第一节 城建环保机构 520

第二节 邮政电讯机构 520

第三节 电力机构 521

第四节 交通行政机构 521

第五节 交通事业机构 522

第六节 交通运输企业 523

第七节 航空机构 525

第二章 城镇规划 527

第一节 县城规划 527

第二节 乡镇规划 528

第三节 “侗乡之都”策划 529

第四节 城镇规划管理 530

第三章 市政建设与管理 531

第一节 县城建设与管理 531

第二节 乡镇建设 534

第四章 电力设施 536

第一节 地方电力设施 536

第二节 国家电网建设 538

第五章 邮电 通讯 539

第一节 电报 539

第二节 农村电话 542

第三节 移动通信 544

第四节 光缆建设 545

第五节 邮政 546

第六章 环境保护 547

第一节 环境状况 547

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 548

第三节 环境污染防治 548

第四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 550

第五节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550

第七章 交通设施 551

第一节 古道 551

第二节 公路 551

第三节 油路工程 564

第四节 公路桥梁 567

第五节 站点建设 572

第六节 河流航道 573

第八章 交通运输 575

第一节 客运 575

第二节 货运 578

第三节 水路运输 580

第四节 运输服务 581

第九章 交通管理 582

第一节 公路养护 582

第二节 路政管理 587

第三节 运输管理 588

第四节 征费稽查 590

第五节 交通安全管理 591

第十章 黎平机场 594

第一节 机场立项 594

第二节 机场建设 594

第三节 机场通航 597

第四节 机场管理与航空运营 598

下册 599

第九卷 党政军群 599

第一章 机构 599

第一节 县委组织机构 599

第二节 人大机构 603

第三节 政府机构 605

第四节 政协机构 608

第五节 武装机构 610

第六节 群团组织 611

第二章 中共黎平县委 612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612

第二节 县委会议 613

第三节 县委工作纪略 613

第四节 县委办公室工作 618

第五节 组织工作 619

第六节 纪检监察 624

第七节 宣传工作 624

第八节 统战工作 629

第九节 直属机关党委工作 632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 634

第十一节 机构编制工作 634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637

第一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7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640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647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650

第一节 施政方式 650

第二节 施政举要 651

第三节 综合政务 654

第四节 人事管理 655

第五节 劳动就业 663

第六节 民族宗教事务 664

第七节 计划生育工作 665

第八节 扶贫开发 669

第五章 人民政协 672

第一节 政协会议 672

第二节 参政议政 6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81

第四节 文史编辑 682

第六章 人民武装 683

第一节 兵役登记 683

第二节 义务兵征集 683

第三节 民兵 684

第四节 武警 689

第七章 群众团体 691

第一节 工会工作 691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693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工作 694

第十卷 公安 司法 696

第一章 机构 696

第一节 政法委 696

第二节 公安局 696

第三节 检察院 696

第四节 法院 697

第五节 司法局 697

第六节 县公证处 697

第二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98

第一节 “平安工程”创建活动 698

第二节 打击 698

第三节 预防 699

第四节 综治组织建设 699

第三章 公安 700

第一节 治安整治与管理 700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705

第三节 国保 内保 706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 706

第五节 预审 看守 707

第六节 公安法制 707

第四章 检察 708

第一节 刑事检察 708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 710

第三节 渎职侵权检察 711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71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12

第六节 控告 申诉 检察 713

第五章 审判 715

第一节 刑事审判 715

第二节 经济审判 71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717

第四节 行政审判 717

第五节 告诉 申诉 718

第六节 审判监督 718

第七节 案件执行 718

第六章 司法 720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720

第二节 律师事务 720

第三节 公证业务 721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 721

第五节 人民调解 722

第六节 刑释解教和安置帮教 722

第十一卷 民政 社保 723

第一章 机构 723

第一节 民政机构 723

第二节 社会保障机构 723

第三节 移民机构 724

第四节 老龄组织 724

第二章 地名 勘界 725

第一节 地名普查及标志设置 725

第二节 勘界 726

第三章 基层自治组织 727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727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与社区 728

第四章 优抚安置 730

第一节 拥军 褒扬 730

第二节 优待 抚恤 732

第三节 退伍安置 736

第五章 救济扶贫 738

第一节 社会救济 738

第二节 自然灾害救济 744

第三节 重大火灾救济 746

第四节 民政扶贫开发 748

第五节 移民搬迁 750

第六章 民政事业经费 752

第一节 经济来源 752

第二节 经费管理 754

第七章 民政事务管理 755

第一节 弃婴收养 755

第二节 收容遣送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755

第三节 婚姻登记 755

第四节 丧葬管理 756

第五节 社团管理 757

第八章 老龄事业 759

第一节 老人赡养 759

第二节 老年活动 759

第三节 老年维权 760

第四节 敬老院 福利院建设 760

第五节 百岁老人生活补助 761

第六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762

第九章 社会保障 763

第一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763

第二节 职工养老保险 764

第十二卷 教育 科技 767

第一章 机构 767

第一节 府县教育行政机构 767

第二节 区乡(镇)教育机构 768

第三节 教育督导和专门委员会 769

第四节 教研组织 770

第五节 中共黎平县委党校 770

第六节 县老年大学 771

第七节 科技机构 771

第二章 书院 府学 义学 私塾 772

第一节 书院 府学 772

第二节 义学 私塾 774

第三节 科举考试 775

第三章 幼儿教育 78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87

第二节 管理与课程 788

第三节 教育活动 789

第四章 小学教育 79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90

第二节 民族小学 792

第三节 行政管理 792

第五章 中学教育 79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94

第二节 民族中学 796

第三节 行政管理 797

第四节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799

第六章 特殊教育 80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802

第二节 教育管理 802

第七章 专业教育 804

第一节 民族师范学校教育 804

第二节 农业 林业 卫生学校教育 806

第三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 808

第八章 成人教育 811

第一节 民众学校与农民夜校教育 811

第二节 职工业余学校教育 814

第三节 农广校教育 814

第四节 县委党校教育 815

第五节 中函 电大 自学考试 816

第六节 老年大学教育 817

第九章 教师 818

第一节 教师队伍 818

第二节 师资培训 81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821

第十章 教学研究 825

第一节 教研活动 825

第二节 教研成果 827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829

第一节 经费来源与支出 829

第二节 经费管理 837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 839

第一节 科技活动 839

第二节 科技成果与推广成效 840

第十三卷 医药 卫生 842

第一章 机构 842

第一节 行政 协调机构 842

第二节 专业机构 842

第三节 区乡(镇)村医疗机构 844

第四节 卫生队伍结构 844

第二章 公共卫生 846

第一节 环境卫生 846

第二节 饮水卫生 848

第三节 食品卫生管理 851

第四节 学校卫生 855

第三章 疾病防治 859

第一节 计划免疫 859

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防治 861

第三节 碘缺乏病与疟疾防治 877

第四章 卫生保健 879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 879

第二节 妇女儿童保健 881

第五章 临床医疗 885

第一节 西医 885

第二节 中医 88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890

第四节 民间医药 891

第六章 卫生管理 892

第一节 设施管理 892

第二节 医政管理 892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92

第四节 公费医疗 892

第十四卷 文化 旅游 893

第一章 机构 893

第一节 文体广电机构 893

第二节 档案管理机构 893

第三节 党史研究机构 894

第四节 县志编纂机构 894

第五节 文联及文艺社团 894

第六节 旅游管理机构 895

第七节 旅游开发与服务机构 896

第二章 文化艺术 897

第一节 文艺创作 897

第二节 民族文化 900

第三节 民族民间文化搜集整理与研究 900

第四节 文化活动及对外文化交流 901

第五节 文化市场与管理 904

第六节 文化保护 904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视 910

第一节 广播 910

第二节 电视 911

第三节 报刊 914

第四节 影视 914

第四章 档案图书 915

第一节 档案管理 915

第二节 档案利用 917

第三节 图书收藏与阅览 917

第四节 图书发行 929

第五章 体育事业 931

第一节 群众体育 93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931

第三节 少儿体育 932

第四节 民族传统体育 935

第五节 体育竞技 936

第六节 体育设施 938

第六章 地方史志 939

第一节 党史研究 939

第二节 方志编纂 940

第七章 旅游资源保护 942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 942

第二节 旅游资源功能分区 943

第三节 旅游资源保护与申报 945

第八章 旅游兴县战略 947

第一节 “旅游兴县战略”内容 947

第二节 “旅游兴县”规划编制 949

第三节 旅游线路规划 949

第四节 旅游交通 950

第九章 旅游开发 952

第一节 景区景点建设 952

第二节 景区景点建设资金投入 952

第十章 旅游设施及服务 954

第一节 服务设施 954

第二节 行业管理和人员培训 954

第三节 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955

第十五卷 民族 风情 957

第一章 侗族 957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957

第二节 婚姻家庭 958

第三节 民间组织 963

第四节 居住与建筑文化 965

第五节 款文化 971

第六节 图腾 崇拜 975

第七节 节日文化 978

第八节 礼仪文化 988

第九节 饮食文化 993

第十节 服饰文化 996

第十一节 语言文字 1001

第十二节 侗歌 侗戏 1003

第十三节 侗族乐器 1006

第十四节 《侗书》易理 1008

第十五节 侗族神话传说 1008

第二章 苗族 1025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1025

第二节 婚姻家庭 1025

第三节 居住与建筑 1032

第四节 图腾禁忌 1032

第五节 节日文化 1032

第六节 丧葬习俗 1034

第七节 特色食品 1035

第八节 服饰文化 1036

第九节 语言文字 1037

第十节 传说故事 1038

第十一节 音乐舞蹈 1039

第三章 汉族 1040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1040

第二节 婚姻家庭 1040

第三节 居住习俗 1043

第四节 饮食文化 1043

第五节 服饰文化 1044

第六节 节日文化 1044

第七节 丧葬习俗 1046

第八节 黎平汉语 1049

第九节 戏剧 1051

第十节 宗教禁忌 1051

第四章 瑶族 1053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1053

第二节 婚姻家庭 1053

第三节 居住与建筑 1057

第四节 信仰与禁忌 1057

第五节 节日文化 1058

第六节 礼仪文化 1059

第七节 特色食品 1060

第八节 服饰文化 1060

第九节 瑶族武术 1061

第十节 语言 1061

第十六卷 名村古寨 1063

第一章 南江河流域村寨 1063

千家侗寨——肇兴 1063

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 1066

鼓楼墨师的故乡——纪堂 1068

侗族银匠村——己流 1070

百里社堂——古邦 1071

七背山上小山村——平善 1073

瑶寨——金城 1074

苗寨——高青 1075

第二章 洪州河流域村寨 1077

洪州琵琶歌的故乡——平架 1077

花勾鞋的盛产地——仰冲 1078

三省坡上的村寨——六爽 1079

红军入黔第一村——草坪 1079

世外桃源——平甫 1080

腌鱼的故乡——佳所 1081

“侗族歌窝”——三龙 1082

第三章 双江河流域村寨 1084

侗歌出国第一寨——岩洞 1084

侗族摔跤场——四寨 1085

石板桥最多的村寨——竹坪 1085

民风古朴的侗寨——黄岗 1087

独柱鼓楼的家乡——述洞 1088

庞桶菜的产地——新洞 1090

侗族龙衣的故乡——定八 1090

木塔民居保存地——高寅 1091

药浴闻名山寨——新寨瑶家 1092

第四章 八舟河流域村寨 1094

侗族回廊戏楼的家乡——高近 1094

“千三”侗寨——地扪 1094

侗戏发源地——腊洞 1095

“坪土营盘”故地——青寨 1096

古州故地——罗里 1097

秀美山村——八舟 1099

古式民居建筑保存完整的村寨——秦溪 1100

第五章 育洞河等流域村寨 1102

故岚琵琶歌的故乡——高孖 1102

苗族牯脏村——邓蒙 1103

筑有围墙的村寨——唐旧 1104

规约保存完整的侗寨——高洋 1105

短裙苗寨——俾翁 1107

苗族婚改的故地——纪德 1107

第十七卷 古今人物 1109

第一章 人物传 1109

第一节 人物传记 1109

第二节 人物传略 1140

第二章 人物专录 1147

第一节 党政官员录 1147

第二节 功臣劳模录 1169

第三节 教育科技人士录 1185

第四节 文化艺术人士录 1198

第五节 民间名师名匠录 1209

大事记 1218

1985年 1218

1986年 1218

1987年 1219

1988年 1219

1989年 1219

1990年 1220

1991年 1220

1992年 1221

1993年 1221

1994年 1221

1995年 1222

1996年 1223

1997年 1223

1998年 1223

1999年 1223

2000年 1224

2001年 1225

2002年 1225

2003年 1226

2004年 1227

2005年 1227

附录 1229

一、新时期党政施政文件及资料 1229

(一)中共黎平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要文件选录 1229

(二)黎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录 1232

(三)2006~2008年黎平县经济社会发展资料 1254

2006年 1254

2007年 1257

2008年 1261

二、夜郎与龙标县置文史选录 1265

(一)清乾隆五十七年《镇远府志》摘录 1265

(二) 1985年编《侗族简史》摘录 1265

三、明清文史选录 1268

(一)“明实录”选录 1268

(二)“清实录”选录 1285

四、黎平县部分姓氏谱牒研究资料辑录 1307

(一)黎平县石氏谱牒 1307

(二)黎平县龙氏谱牒 1313

(三)黎平县刘氏谱牒 1317

(四)黎平县杨氏谱牒 1318

(五)黎平县吴氏谱牒 1321

(六)黎平县张氏谱牒 1323

(七)黎平县周氏谱牒 1325

(八)黎平县赵氏谱牒 1327

(九)黎平县蒋氏谱牒 1330

五、碑记疏略 1332

(一)碑记 祠志 1332

(二)疏略 师旅 1339

六、诗词散赋 1342

(一)诗词选录 1342

(二)散赋选录 1353

七、侗歌选录 1357

(一)侗族大歌选录 1357

(二)侗族琵琶歌选录 1371

(三)侗族祖先迁徙歌选录 1376

八、府县志序跋 1381

(一)旧志序跋选录 1381

(二)新方志序录 1387

九、戏剧 小说 报告文学 1390

(一)戏剧作品选录 1390

(二)小说作品选录 1400

(三)报告文学作品选录 1405

十、调研 通讯 科普 1408

(一)调研文章选录 1408

(二)通讯作品选录 1414

(三)科普作品选录 1418

十一、黎平红色文化史料 1420

(一)“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文献选录 1420

(二)“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录 1421

《黎平县志》资料搜集整理人员名录 1427

编后记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