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资源调查区划资料汇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区划办公室
  • 出 版 社: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区划办公室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68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份 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1

第一章 农业资源及其评价 1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

一、土地资源 1

二、气候资源 5

三、水资源 7

四、生物资源 8

五、能源资源 10

六、矿产资源 11

第二节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12

一、人口发展快,劳力充足,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12

二、县社工业有一定基础,社队企业有所发展 12

三、交通运输发展快,但交通条件仍差,肩挑背磨现象尚未解决 13

四、农机装备有一定基础,但适应性差,使用率不高 13

五、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发展不平衡,水利工程效益差 14

六、有一支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队伍,但量少质弱,推广体系不健全 14

第二章 农业生产的历史现状及主要问题 14

第一节 我县农业生产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4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多年形成了以粮食为主,粮猪结合的结构 15

第三节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起步慢 18

一、粮食生产以大春为主,大春以水稻为主,旱粮发展快,但单产低 18

二、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花生为主,起步晚,但发展快 22

第四节 林业生产破坏严重,林产品下降,急待恢复发展 23

一、森林面积减少,蓄积量下降,幼林多,薪炭林减少 23

二、经济林破坏严重,桐、漆、椿等林产品下降 23

三、油桐生产尚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4

四、宜林荒山多,造林任务重,资金不足,成活率低 24

第五节 畜牧业以猪为主,耕牛发展慢,山羊下降,家禽有所发展 24

一、养猪是我县畜牧业的主体,但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经济效益差 25

二、耕牛发展慢,黔江黄牛提纯复壮差 25

三、山羊发展快,但饲养量不大,产值低 25

四、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有发展畜牧业的较好条件 26

五、畜牧兽医队伍有所发展,县社有较完整的防疫体系 27

第六节 渔业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掠夺性经营,产量低 27

一、我县有发展渔业生产的条件,但没充分利用 27

二、渔业资源破坏严重,鱼苗供不应求 27

第七节 社队企业有所发展,但管理差,效益低 28

第八节 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经验 28

一、要以大农业的观点指导农业生产 28

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8

第三章 农业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29

第一节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9

一、调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 29

二、调整农、林、牧、付、渔之间的比例 30

三、调整农业、工业、商业之间的结构 30

第二节 进一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发展农业创造条件 35

一、搞好水利建设,兴利除害 35

二、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高产稳产农田 35

三、积极进行乡村公路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36

四、积极开发水能、矿能、综合利用生物能 36

第三节 开发智力资源,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6

一、大力进行资力投资,开发资力资源 36

二、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37

三、建立健全动植物检疫体系 37

第四节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搞好基地建设 37

第四章 综合农业分区 38

Ⅰ、东南中低山林、烟、牧区 39

一、农业生产条件及其评价 39

二、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0

三、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40

Ⅱ、阿蓬江河谷粮、果、工付业区 41

一、农业生产条件及其评价 41

二、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三、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42

Ⅲ、西南中低山林、牧、经作区 43

一、农业生产条件及其评价 44

二、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三、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45

Ⅳ、西北低中山经济林、粮、油、养殖区 46

一、农业生产条件及评价 46

二、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7

三、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48

Ⅴ、小南海自然保护区 49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49

二、自然保护区基本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0

三、自然保护区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51

第二部份 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划 59

一 土地资源概查及土壤改良区划报告 59

第一章 自然概况 59

第一节 概况 59

第二节 成土因素 60

一、地形地貌 60

二、气候条件 60

三、植被情况 60

四、水文情况 61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 61

第一节 幅员面积推算方法 61

一、量算的原则 61

二、幅员面积的量算 61

第二节 各地类面积量算及推算方法 62

一、农耕地面积的推算 62

二、其他地类推算程序 63

第三章 土壤资源 64

第一节 土壤类型 64

一、土壤分类系统 64

二、土壤分布规律 66

第二节 土壤分类及其特征 67

第四章 土壤资源评价 72

第一节 旱作土资源评价 72

第二节 水稻土资源评价 76

第五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79

第一节 县级土壤 79

第二节 土区划分及其概述 80

Ⅰ、西南及西北中,低山粗骨性黄泥土水土保持区 80

Ⅱ、阿蓬江沿岸紫色土、矿子黄泥土壤改良区 82

Ⅲ、二迭系中山漕谷山地黄壤改良区 82

Ⅳ、五福岭中山岭谷、黄泥土水土保持区 83

第六章 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和土壤改良利用 84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84

第二节 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85

二 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报告 97

第一章 概况 97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97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 97

第三节 气候概况 99

第四节 气候成因浅析 99

第二章 农业气候资源 100

第一节 热量资源 100

第二节 降水资源 114

第三节 光照资源 122

第三章 农业气象灾害 126

第一节 低温阴雨 126

第二节 干旱 127

第三节 洪涝 130

第四节 大风 130

第五节 冰雹 130

第六节 绵雨 130

第四章 农业气候区划 131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和原则 131

第二节 区划的指标、分区及命名 131

第三节 分区评述 132

三 种植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 135

一、种植业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评价 135

(一)气候资源 135

(二)水资源 142

(三)土地资源 142

(四)品种资源 146

(五)社会经济条件 149

二、种植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52

(一)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152

(二)种植业生产的现状 153

(三)种植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56

三、种植业发展方向、设想和战略措施 162

(一)发展方向 162

(二)初步设想 162

(三)战略措施 164

四、分区论述 173

Ⅰ、丘陵谷坝稻麦油果区 173

Ⅱ、低山坡地稻玉豆油烟茶区 177

Ⅲ、中山台脊玉芋烟药区 180

四 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187

一、前言 187

二、自然经济条件 187

(一)自然条件 187

(二)社会经济 191

三、林业资源调查 192

(一)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 192

(二)资源调查方案 192

四、林业资源 199

(一)全县总面积 199

(二)林业资源 199

(三)森林资源 200

(四)森林蓄积年生长率 201

(五)植被资源 203

(六)野生动物资源 208

五 林业区划报告 238

第一章 总论 238

第一节 自然环境条件 238

一、地形地貌 238

二、气候条件 238

三、河流、湖泊 238

四、土壤分布 239

五、森林植被 239

六、野生动物 239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239

一、社会经济 239

二、林业经济 240

第三节 林业资源现状及其评价 240

一、林业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240

二、森林自然生长率 244

三、森林资源年消耗量 244

四、森林资源的潜力及其评价 245

第四节 林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245

一、林业经营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245

二、历年造林工作情况 245

三、森林抚育、采伐、更新情况 246

四、森林保护情况 246

五、综合利用情况 246

六、当前林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46

第二章 林业区划 248

第一节 林业区划原则和依据 248

一、林业区划原则 248

二、林业区划依据 248

第二节 分区系统及命名 248

一、分区系统 248

二、分区命名 249

三、分区系统基本情况 249

第三节 分区概述 251

Ⅰ、西北低中山经济、用材林区 251

Ⅱ、东北小南海风景防护林区 253

Ⅲ、西南中山用材、经济林区 254

Ⅳ、东南中山岭谷用材、防护林区 255

第四节 明确发展方向、加速组织实施 257

一、加快造林步伐,增加森林覆盖率 257

二、实行农林间作,大力发展经济林 257

三、加强四旁绿化,增强防护效益 258

四、加强领导,运用区划成果 258

六 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报告 264

第一章 基本情况 264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264

一、地理位置与幅员面积 264

二、地形、地质与地貌 264

三、山脉与河流 264

四、气候水文特征 265

五、土壤植被 269

六、主要自然灾害 270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273

一、农业 273

二、工业交通 274

三、工农业发展指标 274

第二章 水资源调查及其评价 275

第一节 水资源估计 275

一、地表水 275

二、地下水 278

三、水资源总量 278

第二节 水质 278

第三节 水能 278

一、理论蕴藏量 279

二、可开发量 279

第四节 水资源评价 281

一、水资源比较丰富 281

二、开发利用条件差 281

三、水质良好 281

四、时空分布不均 281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85

第一节 农田水利建设 285

一、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285

二、水利建设投资与效益分析 285

第二节 电力建设 293

一、电力建设成就 293

二、投资与效益分析 293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297

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 297

二、水能资源利用情况 298

第四节 水利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 298

一、主要经验 298

二、主要教训 298

第四章 水利区划 299

第一节 区划的原则及命名 299

一、分区原则 299

二、分区命名 299

第二节 分区概述 300

Ⅰ、西北蓄水灌溉区 300

Ⅱ、阿蓬江沿岸综合灌溉区 300

Ⅲ、西南蓄引分散灌溉区 301

Ⅳ、森林涵蓄区 302

Ⅳ1 八面山森林涵蓄区 302

Ⅳ2 东南森林涵蓄区 303

第三节 水利区划与水土保持 309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310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310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310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311

第一节 可供水量 311

第二节 需水量 311

一、农业灌溉用水量 311

二、工业用水量 322

三、人畜用水量 323

四、农付产品加工用水量 324

第三节 供需关系分析 324

七 畜牧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 334

一、畜牧业生产现状和特点 334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334

(二)畜禽分布及其结构 334

(三)畜牧业生产水平 339

(四)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340

二、畜禽品种之其型态特征 342

(一)猪 342

(二)牛 347

(三)家禽 362

三、畜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364

(一)关于畜牧业发展方向及区划问题 364

(二)发展畜牧业的几个主要问题 366

八 渔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 380

第一部份 自然条件与渔业资源 380

一、自然地理概况 380

(一)基本情况 380

(二)地貌特征 380

(三)气象特征 380

二、渔业资源 381

(一)水面资源及其分布 381

(二)水质调查 382

(三)饲料生物资源 383

(四)鱼类资源 384

第二部份 渔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85

一、渔业发展概况 385

二、水面利用及成鱼养殖 385

三、亲鱼培育与鱼种生产 386

四、渔业捕捞及渔具渔法 386

五、鱼病与敌害 387

六、渔业经济 388

七、当前渔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89

第三部份 调整渔业结构,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390

一、加强水产机构 390

二、搞好鱼种基地建设 390

三、正确处理农、鱼用水矛盾 391

四、改进放养方法 391

五、普及养鱼知识,建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392

六、搞好商品鱼基地建设,推广精养片区 392

七、狠抓渔业经营管理 392

八、加强渔政管理 393

第四部份 渔业区划 393

一、区划依据 393

二、区划原则 393

三、区划分区 394

Ⅰ、小南海及沿江河谷丘陵地带精养区 394

Ⅱ、低山漕谷地带生产区 395

Ⅲ、中山地带今后发展区 396

九 农村能源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 410

第一章 能源资源调查评价 410

一、煤炭资源 410

二、水能资源 411

三、生物能源 412

第二章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412

一、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412

二、生活原料构成现状 41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414

第三章 农村能源区划 416

Ⅰ、中、东北部低山煤、电区 416

Ⅱ、西北、西南部中低山柴、沼区 416

第四章 解决农村能源的措施和途径 416

一、大力发展管护好森林资源 417

二、合理平衡能源布局,搞好协调发展 417

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降低能源消耗 417

第三部份 主要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及区划 419

一 农业机械化区划报告 419

第一章 综合评述 419

第一节 概况 419

第二节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419

一、自然条件与特点 419

二、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 422

三、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426

第三节、农业机械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29

一、农业机械化现状 429

二、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意见 434

第五节 区划实施意见 436

第二章 分区论述 436

第一节 分区论述引绪 439

第二节 分区细述 440

Ⅰ、西北低中山粮、油、工付业机械化区 440

Ⅱ、东南中低山粮、经机械化区 445

Ⅲ、西南中低山林、牧机械化区 450

第三章 主要农业机械适应性评价及选型意见 453

二 农村人材资源调查报告 477

一、全县农村人才资源状况 477

(一)农村人才分布和结构情况 477

(二)农村人才来源广泛,潜力很大 478

(三)选拨、使用农村人才必须解放思想 479

二、农村人才的作用 480

(一)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生产力水平 480

(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普及科学知识 480

(三)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480

(四)加速交通运输,促进了城乡建设 481

(五)农村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充实了基层干部 481

(六)开展防病治病,确保人民健康 481

(七)促进农业经营管理的改善,较快地改变了穷困面貌 481

(八)农村人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发展了大好形势 481

三、开展农村人才资源调查工作的体会 482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 482

(二)搞好试点,摸索经验 482

(三)全面开展,查清家底 482

四、对选拨、培养和使用农村人才的建议 482

(一)加强党的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83

(二)把农村人才组织起来,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 483

(三)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培训农村各业人才 483

(四)加强管理,关怀农村人才的成长 483

三 农房建设调查及区划报告 488

一、概况 488

二、农房调查情况 488

三、农房现状综合分析 494

四、农房区划意见 497

(一)村镇建设区划 497

(二)农房结构区划 499

(三)建材工业区划 500

(四)农房建设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指标区划 500

五、农房建设区划实施意见 502

四 社队企业调查及发展意见 504

一、概况 504

(一)基本情况 504

(二)社队企业产值、利润、部份产品产量经济指标的分析 504

(三)发展社队企业经验和教训 505

二、社队企业的资源和利用情况 506

(一)矿藏、水能资源及利用 506

(二)植物资源及利用 506

三、发展社队企业优势的行业 507

(一)种植、养殖业 507

(二)农付产品加工业 507

(三)积极发展建筑建材业 508

(四)积极发展小煤矿、小水电及第三产业 508

四、发展社队企业的规划和主要措施 508

五 环境保护调查及区划 512

一、概况 512

二、调查的依据和方法 513

三、结果与讨论 513

(一)大自然保护不力,珍稀动植物濒危 513

(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515

(三)农业环保起步晚,但前景美好 517

(四)环境管理逐步加强,但缺乏规划 517

(五)县城环境污染,急待解决 517

四、环境质量分区 518

Ⅰ、污染区 518

Ⅱ、自然保护区 518

Ⅲ、清洁区 518

五、环境保护措施 518

第四部份 专题调查报告 521

一 主要农作物种子资源调查报告 521

一、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及其分布 521

(一)我县自然条件概况 521

(二)主要农作物当家品种更替情况 521

(三)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522

二、我县种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6

(一)水稻品种多、杂、乱 526

(二)水稻高杆品种和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大 526

(三)小麦及薯类作物品种老化、混杂、退化严重 526

(四)豆类作物品种被忽视 526

(五)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跟不土 526

(六)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527

(七)种子检验、检疫制度未建立 527

三、两杂品种推广的现状和增产潜力 527

(一)推广史况及现状 527

(二)增产潜力及途经 527

四、目前较好的当家品种及布局意见 528

(一)目前较好当家品种 528

(二)品种布局意见 529

五、今后意见 530

(一)加强领导,尽快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530

(二)建立健全种子鉴定管理制度 530

(三)组织良种推广队伍,培训种子技术员 530

二 果树资源调查及区划 531

一、概述 531

二、自然资源及评价 531

(一)气象资源 531

(二)土壤资源 532

(三)水资源 532

(四)社会经济状况 532

三、果树资源现状和评价 533

(一)果树栽培历史 533

(二)果树资源种类和分布 533

(三)主要果树现状及评价 533

(四)野生或半野生果树资源及评价 535

(五)果树病虫害及天敌资源 535

(六)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 535

四、果树区划及措施 535

(一)果树生产发展的方针 536

(二)果树种类和品种结构 536

(三)柑桔区划 536

Ⅰ、阿蓬江河谷丘陵柑桔最适生区 536

Ⅱ、西北黑溪河、黔江河沿岸柑桔适生区 536

Ⅲ、西南太极河沿岸柑桔次适生区 537

五、实现区划的措施 537

(一)狠抓基础工作 537

(二)建立技术推广体系,普及科学知识 537

(三)落实生产责任制,促进果树早结丰收 538

(四)加强领导,促进果树生产的发展 538

三 农业主要病虫草害及天敌资源调查 555

一、农村病虫草害发生种类 555

二、主要病虫草害及天敌的发生分布和危害 555

(一)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 555

(二)小春病虫害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557

(三)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分布及危害 558

(四)林业病虫害 558

(五)农田主要杂草 558

(六)害虫天敌资源 559

三、植保工作现状 559

四、今后植保工作的意见 560

四 烤烟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 578

一、概述 578

二、烤烟资源及生产现状 578

三、烤烟生产的自然环境条件 579

(一)温度 579

(二)雨量 580

(三)日照 580

(四)土壤条件 581

四、烤烟区划及近、中、远期发展意见 581

Ⅰ、东南烤烟最适宜区 582

Ⅱ、西南烤烟适宜区 582

Ⅲ、西北烤烟次适宜区 582

五、烤烟基地建设措施 582

(一)加强领导 582

(二)狠抓科研 583

(三)切实解决燃料生产供应问题 583

(四)增添商业经营设施 583

五 水能资源调查报告 592

第一章 概述 592

一、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情况 592

二、水文气象、地质情况 592

三、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592

四、河流水能资源可供开发量的确定原则 593

第二章 河流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593

一、阿蓬江水系共10条支流 593

二、郁江水系共3条支流 596

三、诸佛江水系共2条支流 596

第三章 对我县电力建设的评价 597

一、建国以来电力建设的发展情况 597

二、小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 597

三、电力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597

四、小水电在我县作用和地位 598

第四章 今后水能开发利用的意见 598

一、近、中、远期电力负荷发展趋势 598

二、今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意见 598

三、网络布局的完善 599

六 油桐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 615

一、油桐生产适宜的自然条件 615

(一)暖湿的气候 615

(二)多山地的土壤资源 615

(三)适生的环境条件 616

二、油桐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产量 616

(一)丰富的油桐资源 616

(二)最佳的树种 616

(三)产量及其分布 617

三、油桐生产徘徊原因分析 618

(一)认识跟不上 618

(二)栽培管理水平差 619

四、油桐生产发展及区划意见 619

(一)发展目标及措施 619

(二)油桐区划分区 621

(三)油桐生产发展的几点意见 622

七 草山草坡资源调查 625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情况 625

二、草山草坡资源状况 625

三、类、组型的划分及结果 627

四、草地等级及评价 629

五、对草山草坡资源改良利用的建议 630

八 地表水资源调查报告 637

第一章 基本情况 637

一、自然地理概况 637

二、农业气候条件 638

三、社会经济状况 638

第二章 水文分析 642

一、大气降水 642

二、河川径流 643

三、蒸发 643

四、河流泥沙 644

第三章 水资源估算 644

一、水利化分区概况 644

二、分区不同保证率年降水量及其月分配 645

三、分区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及其月分配 646

四、水资源总量 650

第四章 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650

一、用水定额分析 650

二、各类水利设施不同保证率年份可供水量估算 652

三、需水量估算 654

四、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 655

第五章 地表水源资综合评价 665

一、水量指标 665

二、灌溉效益 665

三、国民经济各部用水比重 666

九 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669

第一部份 基本情况 669

一、自然特征 669

二、社会经济状况 670

第二部份 水土流失现状和原因 671

一、水土流失面积及程度 671

二、水土流失分布规律 672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672

四、水土流失原因 673

第三部份 水土保持规划 674

一、规划原则 674

二、规划目标 674

三、规划措施 674

五、保证措施 677

十 中药材资源查调及区划报告 679

一、自然领源概述 679

二、中药材发展简况及现状 680

三、生产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682

四、中药材区划及发展意见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