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特殊环境格局与生态效应》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绍洪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67184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围绕纵向岭谷区特殊环境的“通道-阻隔”作用及其相关联的生态效应,综合研究了纵向岭谷区形成演化及其特殊地貌格局,气候格局及其对跨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特征与大气环流,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热带雨林林冠水文效应,河川径流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环境要素与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模拟,特殊环境过程与“通道-阻隔”作用的生态效应。

绪论 纵向岭谷区特殊环境格局与科学问题 1

第一节 地质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 2

一、地质构造及演化 2

二、地貌特征 5

第二节 大气环流与气候形成因素 6

一、地理位置 6

二、大气环流 7

三、气候格局 9

第三节 河川径流格局 15

一、水文特征及河川径流分布状况 15

二、降水枯丰变化及分异特征 17

三、蒸发变化及分异特征 18

四、地表干湿状况 19

第四节 植物区系成分和植被分布 19

一、植被与植物区系 20

二、植被分布特征 21

第五节 环境与发展基础框架 23

一、社会经济状况 23

二、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4

三、生态-经济综合区划指标 25

四、生态-经济区域划分方案 25

第六节 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28

一、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及主驱动力 28

二、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 29

三、跨境生态安全及调控 30

第一章 大气环流与气候特征 32

第一节 大气环流特征 32

一、冬季大气环流特征 32

二、夏季大气环流特征 32

三、气候异常年大气环流特征 34

第二节 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35

一、季风活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35

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36

第三节 印度洋、太平洋水汽对区域的影响 43

一、印度洋、太平洋水汽输送特征 44

二、旱涝年水汽输送特征 45

三、印度洋、太平洋水汽的交汇区 47

第二章 气候格局及下垫面对其影响 67

第一节 水汽循环 67

一、水汽输送路径及特征 67

二、水汽输送对干季降水的影响 70

三、水汽输送对初夏降水的影响 72

四、季风活动对初夏降水的影响 75

五、水汽输送对夏季旱涝的作用 78

六、地形对水汽输送的影响 80

第二节 温度格局与变化 82

一、温度的分布格局 82

二、温度分布格局的季节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84

三、地形对温度分布格局的作用 91

第三节 降水格局与变化 94

一、降水的分布格局 94

二、降水分布格局的季节变化 98

三、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101

四、降水异常的差异 104

五、地形对降水分布格局的作用 106

第四节 水-气耦合及其气候效应 109

一、降水-蒸发耦合作用和对水循环的影响 109

二、下垫面状况对降水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影响效应 113

三、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120

第三章 水、气分布特征与特殊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125

第一节 “通道-阻隔”作用下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125

一、多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空间分布 125

二、不同剖面上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比较 126

三、不同地区气温和降雨量的比较 128

四、小结 130

第二节 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131

一、站点的选取 131

二、气温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132

三、降雨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135

四、日照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138

五、相对湿度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140

六、小结 143

第三节 生态系统重要因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145

一、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145

二、气候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46

三、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的影响 150

四、小结 162

第四节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 163

一、评价因子选择及其数据处理 163

二、评价结果分析 168

第五节 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 169

一、研究地区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 169

二、小结 172

第四章 热带雨林林冠水文效应 174

第一节 降雨及林冠对降雨的分配 174

一、背景 174

二、降雨特征 175

三、树冠降雨再分配特征 179

四、小结 183

第二节 林冠持水性能 184

一、吸水过程 184

二、风干过程 185

三、小结 187

第三节 林冠截留的Gash模型模拟 188

一、参数 188

二、模拟结果 191

三、模型精度 192

四、小结 192

第四节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雾水的水文和化学效应 193

一、雾水的水文效应 193

二、雾水的化学效应 203

第五节 林冠水文因子分析 206

一、林冠截留 207

二、穿透降雨 211

三、树干径流 212

四、Gash解析模型 213

五、雾水和雨水 213

六、林冠滴落雾水 215

七、雾水对森林的养分输入 215

第六节 结论 216

第五章 河谷地貌形成演化及环境效应 219

第一节 河流阶地特征及河流侵蚀速率 219

一、纵向岭谷区的地壳抬升速率 219

二、山区河流阶地发育的局限性 221

三、主河谷侵蚀速率探讨 222

四、小结 226

第二节 河流地貌演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226

一、地貌参数统计学方法及研究现状 227

二、澜沧江不同河段支流地貌演变的分异性 228

三、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支流地貌演变的相似性 234

四、地貌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探讨 242

五、小结 243

第三节 并流三江河相关系及演变 244

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河相关系特征 245

二、河相关系中系数和指数的相互关系 254

三、河相关系中系数、指数与年流量的关系 257

四、河相关系中相关参数的多年统计关系 260

五、河相关系中的系数积与指数和 263

六、流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的关系 265

七、小结 267

第四节 河谷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67

一、河谷断面的特征参数 268

二、河谷横断面特点 271

三、河谷纵剖面及比降特征 275

四、特殊河谷地貌的成因分析 277

五、小结 279

第五节 特殊河谷地貌的环境效应分析 279

一、资料来源 279

二、研究方法 283

三、地表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 285

四、降水的空间分布 287

五、小结 289

第六章 河川径流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 290

第一节 不同时空尺度河川径流变化及分异特征 290

一、径流形成机制 290

二、河川径流分异特征 291

三、河川径流演变情势分析 296

四、入境水量变化 302

五、出国境水量变化 304

六、自产水量变化 304

第二节 河流泥沙变化及分异特征 307

一、河流泥沙分布特征 307

二、主要河流控制站点悬移质含沙量变化 308

三、主要河流控制站点悬移质输沙量变化 310

四、典型区域——云南境内金沙江主要支流泥沙变化特征分析 312

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在龙川江流域产输沙中应用分析 317

第三节 生态水文模型研究 321

一、土壤水 321

二、模型选择 322

三、山区河道水文分区 324

四、山区河道分区降雨径流关系综合 324

五、山区河道水文分区下渗率fc综合 327

六、山区河道水文分区汇流参数m综合 327

七、山区河道变雨强汇流参数分析 330

八、城区河道产、汇流特性分析 332

九、山丘区与城市河道产汇流参数异同性 334

第四节 河流径流地域分异特征与主控因子分析 335

一、影响因子分析 335

二、主控因子提取 335

三、主控因子与河川径流耦合效应分析 336

四、通道-阻隔作用下的河川径流效应 339

第七章 环境要素与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模拟 344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环境条件空间格局模拟 344

一、气候因子空间格局 344

二、纵向岭谷区NPP空间格局 349

三、近二十年云南省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352

四、植物种潜在分布模型模拟——以紫茎泽兰为例 354

五、土壤30cm有机碳密度分布格局 358

第二节 大尺度生态系统及其生境时空格局研究 362

一、基于L-Z熵的区域气温复杂性空间格局 362

二、西南季风区与东南季风区分界的样本熵(SampEn)表征 363

三、NDVI与气候因子耦合关系及其地域差异的定量递归分析 365

四、NDVI和气候因子相互关系的多尺度分析 371

第八章 特殊环境过程与“通道-阻隔”作用的生态效应 378

第一节 不同环境要素的综合作用 378

一、纵向岭谷区温度和降水时相差异 378

二、环境要素的综合作用 380

第二节 植被与环境特征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381

一、植被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 381

二、植被特征空间变异特征 390

第三节 水汽通道作用及植被生产力响应 394

一、“通道”作用 394

二、“水汽通道”对降水、温度的影响 397

三、植被对“通道”作用的响应 409

第四节 南部“阻隔”作用及植被时空异质性研究 413

一、“阻隔”作用 413

二、EVI与环境要素相关性分析 415

三、各纵向山系“阻隔”程度 419

四、EVI时空异质性 422

参考文献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