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怀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2448714
  • 页数:1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汽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汽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汽车名人的历史贡献、车标文化的呈现、赛车的妙趣、汽车时尚文化的延展等内容。

第1章 汽车概述 1

1.1 汽车的定义 1

1.2 汽车文化的定义 1

1.3 汽车的分类 1

1.3.1 我国汽车的标准分类 2

1.3.2 我国汽车的通俗分类标准 4

1.3.3 我国汽车的其他分类标准 4

1.3.4 其他国家轿车的分类标准 6

1.3.5 汽车时尚分类 7

1.3.6 汽车代号 10

1.4 汽车结构 10

1.4.1 发动机 11

1.4.2 底盘 12

1.4.3 车身及附属设备 13

1.4.4 电气设备 13

1.4.5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13

第2章 汽车的地位 18

2.1 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9

2.1.1 汽车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 19

2.1.2 汽车是优化交通的重要工具 19

2.1.3 汽车业是波及面广且效果大的产业 19

2.1.4 汽车业是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 20

2.1.5 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 20

2.1.6 汽车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20

2.1.7 汽车是国家装备和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2.1.8 汽车是体育竞技的体现 21

2.2 交通运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21

2.2.1 运输的基本方式 21

2.2.2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23

2.2.3 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 24

2.2.4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 24

2.3 公路运输业的发展 25

2.3.1 美国 25

2.3.2 德国 25

2.3.3 法国 25

2.3.4 英国 26

2.3.5 日本 26

2.3.6 中国 26

2.4 汽车业的行业构成 27

2.4.1 汽车制造业 27

2.4.2 汽车服务业 28

2.5 汽车业的相关行业 31

2.5.1 相关行业 31

2.5.2 汽车业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关系 32

2.6 汽车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 32

2.6.1 价值链 32

2.6.2 供应链 33

2.6.3 服务链 33

2.7 汽车业职业道路 33

2.7.1 汽车制造业人员 34

2.7.2 汽车物流业人员 35

2.7.3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服务业人员 35

第3章 汽车发展简史 37

3.1 车轮和车的发明史 37

3.1.1 车轮的发明 37

3.1.2 马车的发明历史 38

3.1.3 中国古代的车 38

3.1.4 自走式车的探索阶段 41

3.2 蒸汽汽车的发明 41

3.2.1 蒸汽机的发明 41

3.2.2 蒸汽机汽车的发明 42

3.3 电动汽车的发明 44

3.4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 44

3.4.1 内燃机 44

3.4.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 45

3.5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47

3.5.1 汽车工业的形成 47

3.5.2 汽车工业的发展 48

3.5.3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50

3.6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52

3.6.1 旧中国的汽车工业 52

3.6.2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53

第4章 汽车外形与色彩 59

4.1 汽车外形 59

4.1.1 确定汽车外形的因素 59

4.1.2 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59

4.2 汽车色彩 67

4.2.1 色彩基本知识 68

4.2.2 汽车色彩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69

4.2.3 汽车色彩与营销 73

4.2.4 汽车色彩安全 77

第5章 著名汽车公司与商标 80

5.1 美国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0

5.1.1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0

5.1.2 福特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3

5.1.3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4

5.2 德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5

5.2.1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5

5.2.2 大众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6

5.2.3 奥迪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7

5.2.4 宝马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7

5.2.5 波尔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8

5.3 法国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8

53.1 雪铁龙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9

5.3.2 标致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9

5.3.3 雷诺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89

5.4 英国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0

5.4.1 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和商标 90

5.4.2 美洲虎汽车公司和商标 91

5.4.3 陆虎汽车公司和商标 91

5.4.4 本特利汽车公司和商标 91

5.4.5 莲花汽车公司和商标 92

5.5 意大利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2

5.5.1 菲亚特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2

5.5.2 阿尔发·罗米欧汽车公司和商标 93

5.5.3 法拉利汽车公司和商标 93

5.5.4 马希拉蒂汽车公司和商标 94

5.5.5 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和商标 94

5.6 日本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4

5.6.1 丰田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4

5.6.2 日产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5

5.6.3 本田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6

5.6.4 马自达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6

5.6.5 五十铃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6

5.6.6 三菱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7

5.7 韩国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7

5.7.1 现代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7

5.7.2 大宇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7

5.8 瑞典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8

5.8.1 绅宝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8

5.8.2 沃尔沃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8

5.9 捷克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98

5.9.1 斯柯达汽车制造厂及其商标 98

5.9.2 太脱拉汽车制造厂及其商标 99

5.10 我国汽车公司和商标 99

5.10.1 第一汽车集团及其商标 99

5.10.2 东风汽车集团及其商标 102

5.10.3 上海汽车集团及其商标 102

5.10.4 中国其他汽车商标(自由品牌) 102

5.10.5 合资品牌汽车商标 105

第6章 汽车名人 110

6.1 德国的汽车名人 110

6.1.1 卡尔·本茨 110

6.1.2 戈特利布·戴姆勒 111

6.1.3 威廉·迈巴赫 112

6.1.4 费迪南德·波尔舍 113

6.2 美国的汽车名人 114

6.2.1 亨利·福特 114

6.2.2 威廉·杜兰特 116

6.2.3 阿尔弗莱德·斯隆 116

6.2.4 沃尔特·克莱斯勒 117

6.3 法国的汽车名人 118

6.3.1 安德烈·雪铁龙 118

6.3.2 阿尔芒·标致 119

6.4 意大利的汽车名人 120

6.5 日本的汽车名人 120

6.5.1 丰田喜一郎 120

6.5.2 本田宗一郎 121

6.6 中国汽车名人 122

6.6.1 汤仲明 122

6.6.2 支秉渊 122

6.6.3 潘承孝 123

6.6.4 饶斌 123

第7章 汽车运动 125

7.1 汽车运动的起源 125

7.1.1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赛 125

7.1.2 赛车运动 126

7.2 赛车组织机构 126

7.2.1 国际汽车联合会 126

7.2.2 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 126

7.2.3 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 127

7.3 赛车运动分类及主要的赛车运动 127

7.3.1 赛车运动分类 127

7.3.2 方程式汽车锦标赛 128

7.3.3 勒芒24h世界汽车耐力锦标赛 132

7.3.4 美国印第500英里汽车大奖赛 133

7.3.5 汽车拉力赛 133

7.3.6 卡丁车赛 133

7.4 汽车运动魅力 134

7.4.1 汽车赛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性能 134

7.4.2 最佳广告 134

7.4.3 动态车展 134

7.4.4 汽车大众化发展 135

7.4.5 人与车综合为一体的较量 135

7.5 世界汽车越野拉力的顶级人物——瑞梅杰 135

第8章 汽车时尚 137

8.1 汽车展览 137

8.1.1 汽车展览会览的意义 137

8.1.2 国际汽车展览会览 137

8.1.3 中国汽车汽车展览会 140

8.2 汽车城 142

8.2.1 世界著名汽车城 142

8.2.2 中国汽车城 143

8.3 汽车俱乐部 144

8.3.1 汽车俱乐部的历史 145

8.3.2 汽车俱乐部的发展 146

8.3.3 中国汽车俱乐部 146

8.4 汽车收藏 147

8.4.1 汽车收藏家施兰弗 147

8.4.2 收藏豪华车的勃烈日涅夫 148

8.4.3 比尔·哈拉的汽车收藏 149

8.4.4 中国的汽车收藏家 149

8.5 汽车媒体 152

8.5.1 汽车书籍 153

8.5.2 汽车杂志 153

8.5.3 汽车网站 153

8.6 汽车模特 153

8.6.1 汽车模特的概念 153

8.6.2 汽车模特发展史 154

8.6.3 汽车与模特 154

8.6.4 汽车模特的语言 154

8.6.5 “香车”缘何配“美女” 154

8.6.6 汽车模特让汽车更具活力 155

8.6.7 汽车模特赋予汽车以鲜活的个性 155

第9章 现代汽车技术 156

9.1 安全技术 156

9.1.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156

9.1.2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156

9.1.3 电子刹车辅助系统 156

9.1.4 自动制动差速器 157

9.1.5 牵引力控制系统 157

9.1.6 驱动防滑系统 157

9.1.7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157

9.1.8 电子稳定系统 158

9.1.9 车辆动力学控制 158

9.1.10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158

9.1.11 四轮转向系统 158

9.1.12 主动悬架 159

9.1.13 胎压监测系统和智能轮胎 159

9.1.14 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系统 159

9.1.15 双级燃爆气囊 159

9.1.16 主动头部约束系统 160

9.1.17 减轻碰撞系统 160

9.1.18 防侧翻系统 160

9.1.19 盲点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 160

9.1.20 前照灯照距自动调节系统 160

9.2 轻松、舒适、防盗、智能技术 160

9.2.1 定速巡航系统 160

9.2.2 智能巡航控制系统 161

9.2.3 汽车导航技术 161

9.2.4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 161

9.2.5 事故辅助上传系统 162

9.2.6 汽车防盗技术 162

9.2.7 汽车智能安全气囊 163

9.2.8 汽车智能空调 163

9.2.9 汽车夜视系统 163

9.2.10 司机分神监视系统 163

9.2.11 汽车智能钥匙 164

9.3 环保、节能技术 164

9.3.1 排放控制技术 164

9.3.2 废气再循环 164

9.3.3 汽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统 164

9.3.4 三元催化转换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164

9.4 排放和节能综合控制技术 165

9.4.1 可变气门控制技术 165

9.4.2 可变进气歧管技术 165

9.4.3 FSI发动机 165

9.4.4 TDI发动机 165

9.4.5 Turbo涡轮增压 166

9.4.6 无级变速 166

参考文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