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空间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增长方式转变比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伏心,申俊喜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4022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共分八章,共约25万字,主要围绕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增长方式转变相关的方面展开分析。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每一章中阐述一个主要问题,通过比较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的实际,说明该章研究问题的产生背景,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现状与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第一章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概论 1

一、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的讨论与两个三角洲路径的选择 1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 1

(二)转变增长方式的努力与效果 5

(三)从“利益导向”向“效率导向”的转变 9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 15

(一)两个三角洲在全国经济地位及发展趋势比较 15

(二)两个三角洲经济体制比较 18

(三)两个三角洲发展条件、发展模式的比较 21

(四)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 25

(五)研究展望 27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两个三角洲的比较 30

一、现代增长理论: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的比较框架 32

(一)零技术进步率的索洛模型 33

(二)正技术进步率的索洛模型 43

(三)内生增长理论 46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制度变迁比较分析 54

(一)一个简单的制度变迁模型 54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 57

(三)长三角与珠三角市场化程度比较 65

三、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的供给分析 68

(一)方法介绍和估计模型的设定 68

(二)数据处理及说明 71

(三)具体估计模型选择及估计结果 78

(四)长三角与珠三角制度效率分析与比较 83

(五)供给分析结论 88

四、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的需求分析 89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需求增长的总量分析 89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需求增长的结构分析 91

(三)长期需求冲击的稳定性 95

五、最优制度变革路径再讨论 97

第三章 两个三角洲企业发展环境比较研究 99

一、企业发展环境研究背景 100

(一)企业发展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100

(二)企业发展环境分类与研究对象界定 103

(三)考察企业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 105

(四)比较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发展环境的意义及比较的基础 108

二、两个三角洲企业发展环境分项比较 110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发展环境形成过程概述 110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环境综合比较 112

(三)对外经济环境比较 116

(四)市场发育情况比较 122

(五)人力资源比较 129

(六)科技创新环境比较 130

(七)金融环境比较 135

(八)基础设施比较 140

三、两个三角洲企业发展环境对比:结论与建议 145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评价 146

(二)完善企业发展环境的必要性: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约束 150

(三)完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发展环境的基本思路 153

第四章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比较分析 159

一、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 160

(一)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60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163

(三)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与特点 168

(四)长三角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70

二、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 175

(一)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成因与特点 175

(二)珠三角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77

三、全球竞争下两地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分析 179

(一)两地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发展模式 181

(二)外资在两地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及其根植性问题 182

(三)两地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 183

(四)两地产业集群发展中企业产品品牌状况 185

(五)两地产业结构趋同,造成存在产业集群同构现象 186

(六)两地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置 188

(七)两地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局限性 189

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两地经济持续增长 190

(一)打破行政分割,改善公共品供给,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190

(二)处理好发展本地产业集群与引进外资的关系,以增强集群的根植性 192

(三)引导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走向高端发展道路 193

(四)培育促进集群发展的社会资本,增添促进集群系统的要素“黏合剂” 194

(五)完善创新支撑体系,提升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195

(六)培育发展集群经济,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发展网络体系 196

(七)加强区域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 196

第五章 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 198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 198

二、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趋势及阶段性特征 202

三、工业化初期要素、投资驱动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6

四、工业化中后期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211

五、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机制 220

(一)吸收利用国外技术 223

(二)加快本土企业技术创新 229

第六章 FDI与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 236

一、两地引进FDI的基本状况分析 237

二、FDI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效应 242

(一)FDI对两个三角洲的GDP效应分析 242

(二)FDI资本积累效应分析 246

(三)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 248

(四)产业升级效应比较分析 254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引进外资策略 271

第七章 两个三角洲金融发展与增长方式转变 275

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关文献的综述 275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76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80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85

(一)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金融因素分析 285

(二)金融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机理 288

(三)区域金融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291

三、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支持 293

(一)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 294

(二)金融中介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298

(三)证券市场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300

四、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支持 303

(一)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04

(二)珠三角的金融业发展现状 306

(三)金融中介、证券市场和金融开放对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310

五、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及其政策建议 315

(一)金融支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 315

(二)启示与政策建议 318

第八章 市场开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点的分析比较 326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市场开拓的进程、现状及趋势 327

(一)两地市场开拓的进程 327

(二)两地市场开拓的现状及发展水平 333

(三)两地市场开拓的趋势 341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市场发展的基本特征 345

(一)生产规模的扩大 345

(二)产品结构的变化 348

(三)产品流向的变化 355

(四)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变化 362

第九章 市场开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瓶颈及影响的比较 370

一、资源日益紧缺,影响发展后劲 370

(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明显 370

(二)资源瓶颈的成因及影响 375

二、产能明显过剩,内需依然不足 380

(一)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现状 380

(二)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的成因分析 387

(三)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影响分析 396

三、贸易摩擦加剧,出口严重受阻 398

(一)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 399

(二)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 402

(三)贸易摩擦的成因 406

四、经济结构调整滞后 410

(一)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主要表现 411

(二)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原因分析 415

第十章 市场开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措施的比较 421

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发展 421

(一)继续巩固和发挥外源经济的优势 424

(二)充分重视和开启国内市场的支撑作用 426

(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实现内外源经济优势转换中的作用 428

二、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 430

(一)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应用 431

(二)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432

(三)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 434

三、转型升级增创加工贸易的发展新优势 434

(一)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35

(二)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 436

(三)促进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 437

(四)推进加工贸易向服务环节的延伸 438

(五)优化加工贸易的区域布局 439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439

五、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443

(一)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 444

(二)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46

(三)优势互补,打造强势品牌 446

(四)严格加强品牌的管理和保护 448

六、尽快完善摩擦应对机制 450

(一)内需和外需并重地应对贸易摩擦 450

(二)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451

参考文献 455

后记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