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要素贡献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展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09144392
  • 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代计量方法,对要素贡献内部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与协整分析,对要素贡献与市场贡献以及工业化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分析等。

1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古代思想家及经典作家有关农业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2

1.2.2 以就业与产值份额体现的农业地位与作用的经验分析 4

1.2.3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对工农业关系的系统研究 6

1.2.4 二元经济模型中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8

1.2.5 小结 17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8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9

2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地位与作用 21

2.1 理论分析与经验考察 21

2.1.1 理论分析 21

2.1.2 经验考察 28

2.2 农业作用递减规律 31

2.3 中国农业产值与就业份额的非均衡递减 35

2.3.1 以中国为例的必要性 35

2.3.2 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倒“U”型曲线 37

2.3.3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40

2.3.4 数据解释与说明 41

2.3.5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地位与作用 43

2.3.6 结论及政策建议 59

3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要素贡献 61

3.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62

3.1.1 劳动力转移的本质与形式 62

3.1.2 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及经济意义 65

3.1.3 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69

3.1.4 劳动力转移与滞留的利与弊 71

3.2 农业部门资本的转移 75

3.2.1 农业剩余与农业资本转移 75

3.2.2 农业资本转移的必要性及前提条件 79

3.2.3 农业资本转移的动态性特征 82

3.3 土地贡献——农用地非农化 87

3.3.1 农业用地的功能与作用 88

3.3.2 土地贡献的表现形式 90

3.3.3 影响土地贡献的因素 93

3.3.4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贡献的实证分析 99

3.4 农民企业家 105

3.4.1 经济发展与企业家的一般功能 105

3.4.2 农民企业家的存在性及定义 107

3.4.3 农民企业家贡献的方式及其独有特征 110

3.4.4 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贡献——乡镇企业 113

3.4.5 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贡献(案例分析)——江苏江阴华西村吴仁宝 115

4 要素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 118

4.1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资本转移 118

4.1.1 “剩余劳动力”概念的初步清理 118

4.1.2 剩余劳动力与农业资本同步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2

4.2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及农民企业家贡献 126

4.2.1 剩余劳动力与土地及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26

4.2.2 农民企业家贡献与剩余劳动力转移 129

4.3 资本转移与土地及农民企业家贡献 132

4.3.1 农业资本转移与土地贡献 132

4.3.2 从资本、土地、劳动生产率看农业资本与土地贡献 133

4.3.3 农民企业家与农业资本及土地贡献 140

4.4 要素贡献与市场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 145

5 工业化战略与农业要素贡献 154

5.1 经济转型与工业化战略的转变 154

5.1.1 经济发展理论与工业化战略 154

5.1.2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工业化战略 158

5.2 重工业化战略下的农业要素贡献 162

5.2.1 重工业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及其相应经济体制 162

5.2.2 重工业化战略下的农业四要素贡献 165

5.3 比较优势战略下的农业要素贡献 179

5.3.1 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论说明 179

5.3.2 比较优势战略下的农业四要素贡献 181

5.4 统筹发展战略下的农业要素贡献 195

5.4.1 统筹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性 195

5.4.2 统筹发展战略下的农业四要素贡献 199

6 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反思与展望 208

6.1 中国工业化进程及其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208

6.2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中国城镇化 212

6.2.1 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12

6.2.2 金融危机前农民工城镇就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内容 214

6.2.3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调整 219

6.2.4 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221

6.3 经济发展潜力的受损及其根本原因 222

6.4 政策建议与措施 227

6.4.1 重树扩展的农业四要素贡献观 227

6.4.2 保持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平衡增长 230

6.4.3 贯彻统筹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 231

结束语 234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