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2
第一章 害虫生物防治基本概念 2
第一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内容 2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2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5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5
主要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害虫生物防治基本原理 20
第一节 害虫发生规律概述 20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3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31
主要参考文献 33
第二篇 害虫的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第三章 寄生性天敌昆虫 36
第一节 概述 36
第二节 寄生性膜翅目 41
第三节 寄生性双翅目 55
第四节 其他寄生性昆虫 57
主要参考文献 58
第四章 捕食性天敌昆虫 59
第一节 概述 59
第二节 蜻蜓目 60
第三节 捕食性半翅目 60
第四节 脉翅目 61
第五节 捕食性鞘翅目 62
第六节 捕食性双翅目 63
第七节 捕食性膜翅目 64
第八节 捕食性鳞翅目 65
主要参考文献 66
第五章 其他捕食性动物 67
第一节 农田蜘蛛 67
第二节 捕食性螨类 69
第三节 食虫益鸟 71
第四节 食虫两栖类 72
主要参考文献 73
第三篇 害虫生物防治的应用技术与效能评价第六章 昆虫天敌的引进、移殖与助迁 76
第一节 害虫天敌的引进 76
第二节 害虫天敌的移殖 81
第三节 害虫天敌的助迁 82
第四节 害虫天敌引进的一般技术和注意事项 83
主要参考文献 86
第七章 害虫天敌的保护与助长 88
第一节 保护天敌对害虫种群数量控制的重要作用 89
第二节 害虫天敌保护与助长的基本方法 93
主要参考文献 96
第八章 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大量繁殖与释放 97
第一节 天敌大量繁殖的基本方法 97
第二节 大量繁殖释放的主要天敌类群 102
主要参考文献 146
第九章 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方法和作用效能评价 148
第一节 害虫天敌调查研究方法 148
第二节 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的控制效能评价 160
主要参考文献 171
第四篇 昆虫病原微生物 174
第十章 昆虫的病原微生物 174
第一节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74
第二节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传染和流行 177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和病原的增殖 186
第四节 抗生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190
主要参考文献 192
第十一章 昆虫病原细菌的利用 194
第一节 昆虫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194
第二节 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 196
第三节 球形芽孢杆菌 198
第四节 苏云金杆菌的类群 203
第五节 苏云金杆菌的毒素和致病机理 211
第六节 苏云金杆菌的生产 225
主要参考文献 230
第十二章 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 232
第一节 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232
第二节 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 242
第三节 真菌制剂的生产及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利用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56
第十三章 昆虫病毒的利用 258
第一节 昆虫病毒的类群 258
第二节 重要昆虫病毒概述 265
第三节 昆虫病毒的生产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78
主要参考文献 285
第十四章 昆虫病原线虫的利用 287
第一节 昆虫病原线虫概述 287
第二节 昆虫病原线虫的繁殖及商业化生产 294
第三节 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300
主要参考文献 312
第十五章 昆虫原生动物的利用 315
第一节 昆虫原生动物的概述 315
第二节 蝗虫微孢子虫的繁殖与应用 318
第三节 影响微孢子虫治虫效果的因素和效果评价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3
第十六章 害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324
第一节 病体的收集和材料保存 324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定 325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优良菌株的选育 331
第四节 微生物杀虫剂产品质量测定和标准化 340
主要参考文献 344
第五篇 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持续控制害虫的实践与展望第十七章 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持续控制害虫的实践与展望 346
第一节 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持续控制害虫的实践 346
第二节 生物防治技术的展望 365
主要参考文献 373
附录一 国际、国内生物防治组织机构简介 378
附录二 天敌农药登记管理程序与办法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