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论文、演讲 5
第一辑 古史研究 5
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5
河北与古代文明的起源 19
中华文明起源与山西 26
在“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上的演讲 39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古代文明起源 47
古史研究的当前趋向 53
第二辑 甲骨学研究 65
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 65
帝辛征夷方卜辞的扩大 70
甲骨卜辞与《尚书·盘庚》 79
明义士对一坑卜骨的整理 84
《尧典》与甲骨卜辞的叹词“俞” 93
第三辑 青铜器研究 99
雕生诸器铭文联读研究 99
论?甗铭及周昭王南征 107
论觉公簋年代及有关问题 112
论“景之定”及有关史事 118
论繁蜀巢与西周早期的南方经营 122
从柞伯鼎铭谈《世俘》文例 126
两面罕见的西汉铜镜 130
随记一则 136
谈高砂脊、炭河里墓葬青铜器 138
吴王光几件兵器的释读 143
新出应公鼎释读 146
文盨与周宣王中兴 150
论荣仲方鼎有关的几个问题 153
试释一面草叶纹镜的特异铭文 159
《仲虺之志》与薛国史氏 163
郑人金文两种对读 166
殷商至周初的?与?臣 171
论西周的南国湘侯 175
释“出入”和“逆造” 180
论周初的鄂国 183
《首阳吉金》应侯簋考释 188
关于伯?器的补记 192
第四辑 战国文字研究 197
记秦廿二年石臼 197
长布、连布的文字和国别 201
《珍秦斋藏金·吴越三晋篇》前言 205
秦子盉与“秦子”之谜 216
论一件中山国有铭铜戈 222
第五辑 简帛学研究 231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禹、龙解 231
读上博简《庄王既成》两章笔记 234
谈楚简《慎子》 236
初识清华简 240
第六辑 学术史研究 249
古文字研究的今天 249
孔子之言性与天道 251
记黄宾虹《陶鉨文字合证》 255
谈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纺轮的“易卦”符号 258
“二重证据法”与古史研究 261
国学的回顾与前瞻 264
古文字学的现状与展望 266
中国学术的缘起 271
谈《圣贤群辅录》八儒三墨之说 283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288
下编 序跋、杂文 297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术丛书·文学与宗教系列》总序 297
回归清华 299
赵丽明《中国女书合集》序 301
《晋游志盛》序 303
《簠斋论陶》序 305
《簠斋鉴古与传古》序 308
《秦西垂陵区》序 311
历史普及要适应大众的需求 314
王星光《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序 316
《根在河洛》序 318
《清路集》后记 322
胡平生等《简牍检署考校注》序 323
《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前言 325
贾庆超《邹鲁文化研究》序 328
朱渊清《再现的文明》日文版序 330
《北大、清华名师演讲录》序 332
《额济纳汉简》序 334
景元祥《华夏霸主晋文公》序 336
姚政《先秦文化研究》序 338
《周易溯源》增订本说明 340
季旭昇《说文新证》下册序 342
杨朝明《孔子家语通解》序 344
宁志超等《中国早期青花瓷史鉴》序 347
《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序 349
王露《透过镜头》序 351
裘士京《江南铜研究》序言 353
从历史学科看人文社科实践教育 356
《孔子文化论苑》序言 358
吴静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续》序 361
《中国青铜器概说》韩文版序 364
《早期中国文明》前言 366
骈宇骞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序 370
中国考古学进展的里程碑 373
《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总序 375
中国文物考古的世纪总结 378
《李学勤文集》自序 380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后记 385
莫东寅《汉学发达史》新版序 387
赵瑞民等《晋系青铜器研究》序 389
《黄帝文化研究》序 391
黄帝传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393
深入探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就和经验 396
魏启鹏《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笺证》序 399
李仁溥《印痕》序 401
孙敬明《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序 402
《潍坊文化三百年》序 404
《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序 406
在中国文化论坛上的开幕辞 409
徐凤先《商末周祭祀谱合历研究》序 412
吴镇烽《金文人名汇编》修订本序 414
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幕式致辞 416
朱永棠《正确的四分月相概念和正确的武王克商年份和日期与成王到厉王的年代》序 418
在四川大学《儒藏》首发式上的发言 420
齐秀生《社会环境与人才》序 422
《中国商人、商业探源》序 425
不寻常的学术成果 427
《第六届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 429
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八届年会开幕辞 431
纪念《考古》创刊五十周年 434
阎晓君《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序 436
陈隆文《春秋战国货币地理研究》序 437
在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439
江林昌《中国上古文明考论》序 442
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444
《虞舜文化研究集》序 446
《三星堆研究》丛书总序 448
杨筠如《尚书核诂》新版序 451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后记 454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序 456
《洛阳出土青铜器》序 459
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开幕辞 461
两点题外的感想 463
寿辞篇 465
郭伟川《两周史论》序 468
赵传仁等《中国古今书名释义大辞典》序 470
有关楚国简帛的几种书 472
郑国茂《舜帝之谜》序 474
《吴其昌文集》序 477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480
《世界遗产武夷文化年鉴》序 482
“丙戌年公祭虞舜圣帝大典”书面致辞 485
赵丛苍《城洋青铜器》序 487
申维辰《华夏之根》序 489
蒋沛昌《老子今读》新印本序 491
《李学勤早期文集》自序 493
沈建华、曹锦炎《甲骨文校释总集》序 497
《走出疑古时代》新版书后 500
古文字研究的今天 502
段渝《酋邦与国家起源》序 504
致刘梦溪先生函 506
张懋镕《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二辑序 507
天书有字又有情 509
《清华历史讲堂》前言 512
彭迎喜《方以智与周易时论合编考》序 515
楚戈《龙史》序 517
《儒家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丛书序 520
《影响中国的绍兴名人》序 522
常耀华《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序 524
国学的存立 527
郑良树《百年汉学论集》序 528
《东周列国探秘丛书》序 530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序言 532
班大为《天文考古学研究》序 535
《列国汉学史书系》序 537
陈隆文《先秦货币地理研究》序 539
杨国华《中国的世界遗产》序 541
中国古代史研究与世界史教学 543
《中国青铜器概说》英文版重印后记 546
单周尧《勉斋小学论丛》序 547
感谢母校给我的基础教育 549
《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序 551
雷虹霁《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序 554
郭志坤《秦陵地宫猜想》序 556
黄坚《思想门》序 559
赵逵夫主编《先秦文学编年史》序 561
《江山无尽图卷》序 563
梁子有《草书及应用》序 566
涉县县志汇编本序 568
《峨眉山文物》序 570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序 572
王辉主编《秦文字编》序 574
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 576
《东周与秦代文明》新版书后 578
唐勤彪、林华东《玉笥堂藏越窑青瓷》序 580
《大家国学》总序 582
《西安文物精华·铜镜》序 585
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序 587
《大家论学》弁言 589
陈振中《先秦手工业史》序 592
陈久金《中朝日越四国历史纪年表》序 594
路东之《问陶之旅》序 596
《文物中的古文明》后记 599
《黄帝文化志》序 601
陈松长《简帛研究文稿》序 604
谢桂华《汉晋简牍论丛》序 607
刘承相《朱子早年思想研究》序 609
致洛阳周公研究会的贺函 612
《山东省历史文化遗址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报告》序 614
《郑州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丛书》序 617
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序 620
情系北川 623
欧阳华《华夏第一商》序 624
刘桓《甲骨集史》序 626
忆史树青先生的国文课 628
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序 630
《中外文明同时空》序 632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自序 634
《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序 636
怀念林巳奈夫先生 639
高江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学研究》序 641
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序 643
后记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