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和历史学 2
第一节 历史是什么 2
一、“历史”的不同含义 2
二、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3
第二节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
一、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5
二、对历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不同认识 7
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特征和分支学科 9
第一节 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9
一、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9
二、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11
第二节 历史学的学科体系 14
一、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4
二、以历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4
三、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5
第三章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16
第一节 古代史学 16
一、原始时代的口传史诗 16
二、史书的撰述和历史知识的传播 17
三、古代历史观的基本特征 18
第二节 近代史学 19
一、史学发展的新阶段 19
二、人性、理性史观的主导地位 2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当代史学发展趋势 21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 21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22
三、当代史学及其发展趋势 22
第四章 历史学的功能 24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和历史认识的社会影响 25
一、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25
二、历史认识的社会影响 25
第二节 历史学的主要功能 27
一、陶冶人们精神品格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27
二、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功能 28
三、文化财富的传承功能 29
第五章 历史认识的过程 29
第一节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历史真相的途径 30
一、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30
二、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 30
三、认识历史真相的途径 33
第二节 对历史认识真伪的检验 35
一、检验历史认识真伪的层次和标准 35
二、否认历史认识真伪可检验性的谬误 36
三、历史认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37
第六章 历史研究方法 38
第一节 历史研究中常用的考实性方法 38
一、考实性方法的含义和功用 38
二、搜集史料和前人成果的方法 39
三、考辨史料和史事真伪的方法 39
第二节 历史研究中的导向性方法及其与考实性方法的关系 40
一、导向性方法的含义和功用 40
二、导向性方法与考实性方法的相互关系 41
第三节 新的史学方法的运用 42
一、新的史学方法的出现 42
二、几种常用的新史学方法 43
第七章 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45
第一节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45
一、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局限的超越 45
二、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 46
三、存在决定意识原理的哲学和史学含义 47
第二节 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原则 49
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变迁 49
二、运用阶级观点与历史发展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49
三、运用人民群众与个人作用关系的理论评价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50
四、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历史上的精神文化现象 50
五、运用历史辩证法观点分析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与曲折 50
第八章 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51
第一节 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1
一、史学遗产与史学发展 51
二、批判继承的标准 52
第二节 继承中国史学的丰富遗产 53
一、丰富的历史典籍 53
二、独到的理论认识 56
三、优良的史学传统 56
第三节 借鉴外国史学的积极成果 58
一、中国史学借鉴外国史学成果的传统 58
二、认真吸取当代外国史学的积极成果 58
第九章 史学评论 59
第一节 史学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60
一、史学评论的性质 60
二、史学评论的作用 60
第二节 史学评论的内容 61
一、事实评价 61
二、认识评价 61
三、文采评价 61
四、史德评价 61
第三节 史学评论的标准 62
一、学术价值标准 62
二、社会价值标准 62
三、学术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关系 63
第十章 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与历史使命 64
第一节 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64
一、德、才、学、识的现代含义 64
二、采诸家之长,走创新之路 66
第二节 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67
一、时代精神与进取激情 67
二、历史使命感 68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69
后记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