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选题意义 1
二、文献依据 8
三、研究方法 13
第一章 庄子哲学观念的文学转化 19
第一节 无限观念与浪漫风格 19
一、宇宙无限 19
二、浪漫风格 24
第二节 物化思想与变形艺术 36
一、物化三论 37
二、变形艺术 48
第三节 天人关系与叙述模式 55
一、天人合一 55
二、叙述模式 61
第二章 庄子文学品格的表现形态 68
第一节 哲学理论的形象化 68
一、诗思融合 70
二、以艺进道 82
第二节 哲学范畴的生命化 94
一、人格化 94
二、境界化 99
第三节 哲学语言的诗性化 105
一、模糊性 105
二、召唤性 108
三、象征性 114
四、跳跃性 119
五、情感性 120
六、音乐性 123
第三章 庄子文学品格的生成机制 126
第一节 庄子的语言哲学 126
一、“可说”与“不可说” 128
二、缘何“不可说” 133
三、说“不可说” 145
第二节 庄子的表意方式 150
一、“寓言” 151
二、“重言” 156
三、“巵言” 161
第四章 庄子言说方式的历史贡献 169
第一节 三言的本质与隐喻的功用 169
一、隐喻:修辞·思维·文化 170
二、三言表达与隐喻言说 174
三、隐喻言说与诗思融合 179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隐喻本质与庄子的贡献 187
一、中国文化的隐喻本质 187
二、中国古代隐喻研究述论 200
三、中国隐喻文化的主要形态 217
四、庄子对中国隐喻文化的贡献 259
参考文献 290
余墨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