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贺圣达 1
第一部分 缅甸史学综论 3
八十年来(1925~2005)的缅甸史研究&贺圣达 3
缅甸历史研究&〔缅〕吴三吞 28
缅甸历史编纂学&〔缅〕丹吞 47
缅甸编年史的特征&〔缅〕吴岱突 69
预言、征兆和对白:缅甸史编纂的基本工具&〔美〕迈克尔·昂顿 80
第二部分 缅甸历史研究与史料考辨 97
《大编年史》可靠性的比较研究&〔美〕维克多·莱伯曼 97
有关贡榜时期的缅文史料&〔缅〕依依 118
《琉璃宫史》导言&〔缅〕佩貌丁 179
《琉璃宫史》研究&〔日〕荻原弘明 193
缅语的文化源头及其历史时期划分&钟智翔 232
战国时期:动荡的缅甸封建社会&赵敬 254
十六世纪泰缅历史上的两位大帝及其影响——评勃印囊和纳黎萱的历史功业&杨国影 264
第三部分 缅甸古代对外关系 279
《琉璃宫史》有关中国的记述评析& 余定邦 279
试论《琉璃宫史》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张旭东 297
阿摩罗补罗宫廷的三位中国公主——1790年一段外交骗局的稗史&〔法〕白诗薇 311
缅斯两国佛教的相互依存和发展&惟善 336
试析古代泰缅战争与泰缅文化交流&傅增有 372
缅甸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传入、发展及其影响&李晨阳 382
第四部分 《琉璃宫史》评析 395
多视角看《琉璃宫史》&李谋 395
略论《琉璃宫史》的题材特征及其史学研究价值&许清章 413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文化视角看《琉璃宫史》&姜永仁 426
《琉璃宫史》中的文学世界&尹湘玲 443
佛陀与罗摩的血缘关系——读《琉璃宫史》之一得&薛克翘 454
关于《琉璃宫史》中阿阇世王灭吠舍里的时间问题&杨笑天 462
第五部分 《琉璃宫史》中译本出版 479
翻译《琉璃宫史》的前前后后&李谋 479
庆贺《琉璃宫史》中文版出版&贺圣达 486
我国首部汉译缅甸国史问世——庆贺缅甸《琉璃宫史》在中国出版&王介南 488
刍议《琉璃宫史》书名的翻译&汪大年 494
《琉璃宫史》翻译心得&计莲芳 500
《琉璃宫史》中译本的贡献和局限&孙来臣 506
后记&李晨阳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