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言说的言说 1
序言 3
甲部 苦难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子章 禁止与引诱 3
自画像 3
丑章 渎神的节日 10
一、墙 10
二、圈 24
三、蒙哀的记忆 44
寅章 缺席的权利 56
一、缺席 56
二、不可理解性 68
三、汉语言 81
卯章 创伤记忆 100
一、现象学问题 100
二、“创伤记忆”的现象学分析 103
1.为什么选取“创伤记忆” 103
2.什么是“创伤记忆” 104
3.如何分析“创伤记忆” 130
附记 140
乙部 现代哲学的偶在论维度辰章 问题与思路:一种“注意链”的描述 147
一、问题:“个人真实性及其限度” 147
1.语言哲学视域 147
2.现象学视域 148
3.后神学视域 148
4.现代学视域 149
5.综合的可能性 149
二、思路 149
1.引子 149
2.问题的提出 154
3.动机中的不安定性 159
4.动机结构中的“注意链” 161
5.注意链的中项1:“语言的两不性” 163
6.注意链的中项2:“苦难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 168
7.注意链的中项3:“超验的中立性” 173
8.“个人的自律性”及其语言教化 189
巳章 现代哲学面临的“古今之争” 201
一、重新检讨西方哲学史 201
1.施特劳斯对“现代性”的诊断 202
2.施特劳斯“魔眼”中的西方哲学史 214
二、“中国现代哲学”面临的选择 266
1.“中国西哲”的一般现状 267
2.生活世界中的三种哲学生活 272
3.“中国现代哲学”的基础预设 276
午章 现代哲学的偶在论维度 281
一、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281
1.引子:“不思入”者的理路 281
2.有限:“完善整全”与“类型轮回” 289
3.否定性:“悖论悬置”与“递归上升” 291
4.形式:理性的偶在——“知向”与“知得” 297
5.绝对:“类型”绝对,还是“等级”绝对 303
6.创造:“必然性理智的上帝”与“偶然性意志的上帝” 313
7.存在:走向“最高主宰者”,还是回归“差异的生成之源” 320
结语:“上帝的悖论乃世界的非悖论化前提” 332
二、偶在论——现代哲学的准备性分析 332
1.“偶在”的概念 332
2.开端之悖论 335
3.运行之模态 344
4.结论之反讽 371
附记 373
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