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究区概况 1
1.1 自然地理概况 1
1.1.1 地理位置 1
1.1.2 地质地貌 1
1.1.3 气候水文 2
1.1.4 土壤 2
1.2 生物资源 3
1.2.1 植物资源 3
1.2.2 动物资源 6
1.2.3 保护对象及功能 7
1.3 社会经济概况 7
1.3.1 行政区域 7
1.3.2 区内人口 7
1.3.3 土地资源与地方经济 8
1.3.4 历史沿革 8
第2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 9
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9
2.1.1 数据收集 9
2.1.2 野外调查 9
2.2 数据预处理 11
2.2.1 几何校正 11
2.2.2 波段组合 11
2.2.3 增强处理 12
2.2.4 裁剪 12
2.2.5 DEM处理 13
2.3 研究方法 15
2.3.1 景观分类 15
2.3.2 景观类型提取 16
2.3.3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16
2.3.4 森林景观分类结果 17
2.3.5 景观指数选取 18
第3章 景观结构特征 23
3.1 198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 25
3.1.1 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25
3.1.2 各功能区景观格局特征 26
3.2 199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 29
3.2.1 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29
3.2.2 各功能区景观格局特征 30
3.3 200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 33
3.3.1 景观格总体特征 33
3.3.2 各功能区景观格局特征 34
3.4 小结与讨论 37
第4章 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38
4.1 森林景观斑块基本特征分析 38
4.1.1 景观斑块面积的动态研究 38
4.1.2 景观斑块数目变化分析 40
4.1.3 最大斑块指数分析 40
4.1.4 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分析 41
4.1.5 景观形状指数分析 42
4.2 森林景观异质性分析 42
4.2.1 斑块密度分析 43
4.2.2 斑块边缘密度分析 44
4.2.3 周长—面积分维数分析 44
4.3 景观多样性动态分析 45
4.3.1 景观类型多样性动态分析 45
4.3.2 景观格局多样性动态分析 45
4.4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 46
4.4.1 1988—2009年景观格局变化 46
4.4.2 1988—1999年矩阵转移 51
4.4.3 1999—2009年矩阵转移 53
4.5 不同功能区景观格局变化 56
4.6 景观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分析 60
4.6.1 自然因素 60
4.6.2 人为因素 62
4.7 小结与讨论 64
第5章 景观格局模拟与预测 65
5.1 模拟预测模型 65
5.1.1 Markov模型 65
5.1.2 CA模型 66
5.1.3 CA-Markov耦合模型 66
5.2 模拟预测模型的建立 67
5.2.1 初始状态矩阵确定 67
5.2.2 转移概率矩阵确定 67
5.2.3 构造CA滤波器 69
5.2.4 景观格局预测 69
5.3 景观格局预测结果分析 72
5.4 小结与讨论 75
第6章 结论 77
参考文献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