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道家总论 1
第一章 关于道家 1
第二章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11
第三章 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24
第二编 老子 38
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道” 38
第一节 老子其人其书考辨 38
第二节 老子对前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3
第三节 老子的“道”的特点 51
第二章 老子的圣人观 57
第一节 老子圣人观的内涵 57
第二节 后世对老子“圣人”的利用和发展 65
第三章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及其理想 69
第一节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 69
第二节 老子的社会理想及后世对它的改造和发展 78
第三编 老庄学派 81
第一章 老庄学派和他们的“道” 81
第一节 庄子所处的时代及其人其书 81
第二节 老庄同周文化、楚文化及中原古文化之关系 90
第三节 老庄学派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2
第二章 庄子所揭示的人生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107
第一节 庄子所揭示的人生矛盾 107
第二节 庄子解决人生矛盾的方式 113
第三章 庄子的社会文化批判及其理想 126
第一节 庄子进行社会文化批判的标尺 126
第二节 庄子对儒墨名法以及世俗的批判 129
第三节 庄子的社会理想 133
第四编 黄老学派 139
第一章 黄老派形成之时地考索 139
第一节 黄老派产生之时间 139
第二节 黄老派产生之地域 143
第二章 黄老派之代表作——《黄老帛书》 145
第一节 《黄老帛书》成于战国初中期说 145
第二节 黄帝传说与《黄老帛书》 150
第三节 从《黄老帛书》看黄帝与老子的关系 159
第三章 黄老派在战国中后期的发展 164
第一节 稷下黄老学派 164
第二节 申、韩的黄老思想 177
第三节 《鹖冠子》、《文子》、《吕氏春秋》诸书的黄老思想 184
第四章 汉初黄老理论的实施及总结 198
第一节 黄老理论实施的社会条件 198
第二节 黄老理论实施的大致情况 199
第三节 黄老派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204
第四节 司马谈、刘安对黄老理论的总结 206
第五编 道家对文学的影响 210
第一章 道家的美学思想 210
第二章 老庄的文学特色 221
第三章 道家思想与楚辞 232
第一节 楚辞与老庄 232
第二节 屈原与黄老思想 235
第四章 道家思想与汉代文学 243
第一节 两汉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黄老思想 243
第二节 两汉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老庄思想 247
第三节 道家的审美趣向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252
第五章 道家思想与魏晋南北朝文学 256
第一节 道家思想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256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魏末文学的影响 263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两晋文学的影响 269
第四节 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276
第五节 道家思想对南朝文学的影响 283
第六章 道家思想与唐代文学 288
第一节 道家思想对初唐文学的影响 288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盛唐士大夫人生理想和人格形成的影响 298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盛唐诗风形成的影响 308
第四节 道家思想对中晚唐文学的影响 317
第七章 道家思想与宋代文学 326
第一节 道家思想对北宋作家生活与思想的影响 326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北宋文学创作的影响 331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南宋文学的影响 342
第八章 道家思想与元明清文学 349
第一节 道家思想对元散曲的影响 349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元明清戏曲的影响 358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364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