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 现代科技在田野考古方法上的突破 7
(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9
1.空中考古勘测 9
2.地面考古勘测 19
3.水下考古调查 30
(二)拓宽信息采集的渠道 34
1.特殊标本的采集 35
2.细小标本的采集 38
3.测试标本的采集 44
二 古代环境的探讨与考古学研究的深化 50
(一)植物分析与农作物起源研究 52
1.植物遗骸的分析 52
2.植物孢粉的分析 54
3.植物硅酸体的分析 56
(二)动物鉴定与家畜起源研究 59
1.动物种属的鉴定 60
2.最小个体数的确定 63
3.年龄结构的分析 65
(三)古环境的综合性研究 67
1.气候研究 68
2.地貌研究 72
三 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亲缘关系 83
(一)人体骨骼鉴定与古代习俗探讨 85
1.性别、年龄的鉴定 85
2.病理、创伤的分析 90
3.人工骨骼变形的观察 93
(二)人种类型研究与古代族系探索 96
1.史前时代的人种 97
2.夏商周三代的人种 99
3.汉以后的人种 101
四 测年技术成果奠定了考古学编年的基础 106
(一)考古年代测定方法的探索 107
1.碳十四测年(C法)与AMS法 108
2.热释光测年(TL法)和ESR法 111
3.古地磁测年法(PM法) 113
4.铀系测年法(U系法) 115
5.其他测年方法 116
(二)考古年代学研究的进展 118
1.旧石器时代年代序列的建立 118
2.新石器时代年代序列的建立 121
3.夏商周时期的断代探索 123
五 微观解析与考古学的宏观研究 127
(一)微观解析的手段 129
1.物质结构分析技术 129
2.化学元素分析技术 133
(二)宏观研究的成果 138
1.金属冶炼的研究 138
2.陶瓷工艺的研究 142
3.玉石产地的研究 147
4.颜料品种的研究 150
六 考古遗迹与遗物的科学保护 156
(一)考古遗迹的现场保护 158
1.土质遗迹的保护 158
2.石质遗迹的保护 164
(二)考古遗物的室内保护 173
1.无机质地遗物的保护 175
2.有机质地遗物的保护 183
七 模拟考古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192
(一)遗物的复制与制作工艺探讨 193
1.陶器的仿制与制陶 194
2.铜器的复制与试铸 196
3.木漆器的复制与构造 200
4.骨器的仿制与使用 202
5.丝织品的复制与加工 203
(二)遗迹的复原与营造技术探讨 204
1.建筑遗迹的复原 205
2.冶炼遗迹的复原 206
3.悬棺升置的模拟 208
八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212
(一)考古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213
1.考古文献情报检索系统 214
2.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 215
3.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216
4.考古学资料数据库 217
(二)考古信息的计算机处理 218
1.卜甲碎片的缀合处理 218
2.各种考古遗存的类型学研究 219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29
一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环境遥感图 14
二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15
三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 16
四 新疆吉木萨尔北庭古城遗址彩红外影像图 18
五 河南开封宋东京部分城墙位置示意图 21
六 河南开封宋东京城墙遗址等视电阻率值平面曲线图 22
七 河南开封宋东京城墙夯土层上的等视电阻率值剖面曲线图 23
八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Ⅲ号老窿区的钻探控制与雷达勘探结果对照 27
九 西沙考古水下测量与发掘 32
一○ 准备潜水的考古人员 32
一一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秦俑的清理 39
一二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秦俑彩绘的加固 39
一三 保护后的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彩绘俑 40
一四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使用筛选法的场景 42
一五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使用水洗浮选法的场景 43
一六 北京大学碳十四制样设备 110
一七 北京大学碳十四质谱设备 111
一八 保护修葺后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外景 169
一九 保护加固后的广州南越王墓墓室彩绘壁画 172
二○ 保护前的陕西蒲城唐李宪墓壁画 173
二一 保护后的陕西蒲城唐李宪墓壁画 174
二二 三羊兽面纹铜尊——保护处理前 176
二三 三羊兽面纹铜尊——保护处理后 177
二四 六曲银杯——保护处理前 182
二五 六曲银杯——保护处理后 182
二六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铜车马出土原状 198
二七 修复后的1号铜车马 199
二八 修复后的2号铜车马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