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篇 3
第一章 姜良铎教授主要学习工作经历——“我始终是个医生” 3
第一节 毛头小伙儿当大夫 3
第二节 刻苦的求学生涯 4
第三节 “我始终是个医生” 5
第四节 排毒解毒调补养生 6
第五节 “当医生真难受” 6
第六节 承前启后 7
第二章 姜良铎教授主要学术思想简介 8
第三章 角药的理论基础及其配伍特点 11
第一节 角药的概念 11
第二节 角药理论的哲学基础 11
第三节 角药理论的临床基础 12
第四节 角药的配伍特点 13
上篇 角药应用心得 17
第一章 常用解表角药 17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17
荆芥、白芷、金沸草 17
炙麻黄、生艾叶、炒杏仁 18
炙麻黄、生艾叶、五味子 19
炙麻黄、生艾叶、花椒 20
柴胡、桂枝、白芍 21
紫苏梗、香附、高良姜 23
苏叶、荆芥、防风 24
金沸草、荆芥、紫菀 24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25
桑叶、菊花、杏仁 25
桑叶、知母、贝母 26
金银花、连翘、薄荷 27
牛蒡子、射干、蝉衣 28
麻黄、炒杏仁、生石膏 29
薄荷、蝉衣、连翘 30
藿香、佩兰、苏叶 31
桑叶、薄荷、荆芥 32
僵蚕、蝉衣、牛蒡子 32
第三节 益气解表药 33
仙鹤草、功劳叶、桑叶 33
党参、紫苏叶、前胡 34
生黄芪、知母、柴胡 35
第四节 滋阴解表药 36
桑叶、杏仁、贝母 36
桑叶、枇杷叶、北沙参 37
玉竹、白薇、淡豆豉 39
第二章 常用清热角药 40
第一节 清热解毒药 40
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 40
金银花、连翘、炒山栀 41
生石膏、知母、大黄 42
绿豆、甘草、白茅根 43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 44
丹皮、赤芍、生地 44
第三节 清脏腑热药 45
生石膏、知母、桑白皮 45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 46
柴胡、黄芩、枳实 48
黄连、吴茱萸、石斛 49
生石决明、瓜蒌、黛蛤散 50
桑白皮、地骨皮、瓜蒌皮 51
桑白皮、桔梗、前胡 52
炙麻黄、杏仁、鱼腥草 52
桔梗、甘草、玄参 53
第四节 清虚热药 54
青蒿、地骨皮、知母 54
黄连、阿胶、鸡子黄 55
第五节 益气清热解毒药 57
黄芪、银花、甘草 57
黄芪、当归、知母 58
生石膏、知母、党参 60
仙鹤草、功劳叶、蒲公英 61
第三章 常用痰饮角药 62
第一节 温化痰饮药 62
陈皮、半夏、茯苓 62
第二节 清热化痰药 63
瓜蒌、半夏、黄芩 63
瓜蒌、牛蒡子、象贝母 64
瓜蒌、知母、贝母 66
瓜蒌、牛蒡子、黄芩 67
第三节 活血化痰药 68
丹参、郁金、瓜蒌 68
丹参、郁金、菖蒲 69
第四节 润燥化痰药 70
紫菀、百部、冬花 70
紫菀、百部、杏仁 71
旋覆花、广郁金、紫菀 72
第四章 常用化湿角药 73
藿香、苍术、茵陈 73
猪苓、茯苓、土茯苓 74
苍术、厚朴、薏苡仁 75
杏仁、滑石、黄芩 76
杏仁、芦根、黄芩 77
黄连、厚朴、炒山栀 78
茵陈、炒山栀、熟大黄 79
麻黄、连翘、赤小豆 80
虎杖、瓜蒌、大黄 81
萆薢、晚蚕沙、土茯苓 82
第五章 平肝息风角药 84
羚羊角、生石决明、珍珠母 84
羚羊角、生石决明、天麻 85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 86
全蝎、广地龙、川芎 87
第六章 常用补益角药 89
黄精、山药、山萸肉 89
冬虫夏草、紫河车、生麦芽 90
北沙参、麦冬、五味子 91
西洋参、麦冬、五味子 92
黄芪、枸杞子、白术 94
黄芪、枸杞子、沙参 95
桂枝、茯苓、甘草 96
党参、北沙参、天冬 97
第七章 常用理气角药 99
柴胡、黄芩、半夏 99
旋覆花、代赭石、广郁金 100
苏子、苏梗、枳壳 101
川楝子、元胡、白芍 102
瓜蒌、苏子、前胡 102
瓜蒌、枳实、芍药 103
九香虫、刺猬皮、苏梗 104
吴茱萸、木香、木瓜 105
广郁金、旋覆花、三七 106
苍术、厚朴、陈皮 107
苏梗、香附、佛手 108
第八章 其他角药 111
黄芩、百部、丹参 111
桑枝、桂枝、路路通 112
冬瓜子、车前子、苏子 114
杏仁、桃仁、白果仁 114
广地龙、川芎、防风 115
椒目、艾叶、干姜 116
珍珠粉、灵芝、合欢皮 117
生白术、肉苁蓉、制首乌 118
炙水蛭,海蛤壳,广地龙 118
下篇 方剂应用心得 123
第一章 解表剂 123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123
麻黄汤(《伤寒论》) 123
桂枝汤(《伤寒论》) 124
小青龙汤(《伤寒论》) 125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126
桑菊饮(《温病条辨》) 126
银翘散(《温病条辨》) 127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127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130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131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1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133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136
第四节 清暑解表剂 138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138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9
第二章 清热剂 141
第一节 清热解毒剂 141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141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142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144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144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145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145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146
黛蛤散(《卫生宝鉴》) 146
第二节 清化湿热剂 148
茵陈蒿汤(《伤寒论》) 148
二妙散(《丹溪心法》) 149
三仁汤(《温病条辨》) 150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151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152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153
猪苓汤(《伤寒论》) 154
五苓散(《伤寒论》) 155
第三节 清脏腑热剂 156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156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157
左金丸(《丹溪心法》) 159
清胃散(《兰室秘藏》) 161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162
玉女煎(《景岳全书》) 163
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164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165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166
芍药汤(《医学六书》) 167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168
白头翁汤(《伤寒论》) 169
第四节 其他清热方剂 170
杏苏散(《温病条辨》) 170
桑杏汤(《温病条辨》) 171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172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173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175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176
白虎汤(《伤寒论》) 177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178
栀子豉汤(《伤寒论》) 179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179
清营汤(《温病条辨》) 181
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183
六一散(《伤寒直格》) 184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185
第三章 止咳化痰剂 187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7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8
涤痰汤(《济生方》) 191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192
三子养亲汤(《杂病广要》引《皆效方》) 192
止嗽散(《医学心悟》) 193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194
第四章 理气剂 197
越鞠丸(《丹溪心法》) 197
良附丸(《良方集腋》) 198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99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0
小柴胡汤(《伤寒论》) 201
大柴胡汤(《伤寒论》) 202
苏子降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3
定喘汤(《扶寿精方》) 204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205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205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206
第五章 理血剂 207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207
抵当汤(《伤寒论》) 208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210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211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211
丹参饮(《时方歌括》) 213
胶艾汤(《金匮要略》) 213
第六章 补益剂 215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5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215
生脉散(《医学启源》) 216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217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217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18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219
归脾汤(《济生方》) 219
炙甘草汤(《伤寒论》) 220
增液汤(《温病条辨》) 221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222
一贯煎(《柳州医话》) 223
二至丸(《证治准绳》) 227
第七章 攻下剂 229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229
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230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231
第八章 其他方剂 232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232
乌梅丸(《伤寒论》) 233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235
附篇 主要医论医话 239
第一章 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 239
第二章 状态医学理论以及从状态论治咳嗽 243
第三章 管道和排毒理论 249
第四章 中医急症的三法辨治 253
第五章 中医微生态理论思想 255
第六章 从毒论理,从通论治,以调求平 259
参考文献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