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确定范围(前1500—前200年) 1
第一节 此界和彼界的统一 1
整一的世界 1
有关幸福的根本概念 8
变化的困境 13
第二节 漠然现世 20
天 20
孔子和中国人本主义 24
孟子和第一个社会乌托邦 28
墨翟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基础 30
第三节 逃离社会 37
道家的自然与生命 37
《庄子》中的梦与死 44
第四节 黄金现世和发现未来 50
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50
荀子和以礼制序 57
法家和以法制序 64
法家的混杂形式 70
第二章 在此世的边界上(约前200-300年) 76
第一节 视作未来的过去 76
文明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再融合 76
董仲舒和历史循环论 83
宇宙目的论思想的开始和“大同”观念 86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 94
第二节 位于世界尽头的国家 98
北方和南方:作为象征与模式 98
东方和西方:成仙得道与避难之地 104
对上天的恐惧和对大地的依恋 110
第三节 叛乱与和平 120
道家与墨家观念的融合 120
太平和军事的均衡 127
道教的救世信仰 135
第三章 对彼岸世界的迷恋(约300-1000年) 141
第一节 自由和无政府状态 141
无君论:隐士与起义者的理想 141
自由,自然的浪漫主义与狂癫 150
超脱、酒醉与创造力 157
第二节 在西方天堂里的救赎 163
佛教带来幸福处所的变化 163
西方极乐世界 170
北瞿庐洲 179
时间的消失和佛教禅宗 185
第三节 洞穴后的世界 192
道教天堂的类型 192
作为幸福体验的旅行 197
作为再生之地的洞穴 205
地下天堂与时间的转换 211
第四章 现实的尘埃(1000-1800年) 219
第一节 忠诚和异端 219
儒教的胜利和世界的收缩 219
忠诚的快乐 228
宗教理想的压制 235
秘密社团和他们的社会政治诉求 243
民族主义的诞生 252
第二节 “格物” 258
儒家内部两极分化之现象 258
宗族共产主义 265
儒家理想中的怀疑 271
第三节 等待和听天由命 278
变革的急躁与市侩的沉着 278
李汝珍的奇境 284
第五章 曙光(1800年以后) 295
第一节 沉睡与来自天父的讯息 295
人造的天堂 295
洪秀全与基督教 303
太平天国在社会改革上的尝试 313
上帝的王国与民族主义 320
第二节 “大同世界”的愿景 329
儒教的“改革” 329
世界政府 336
阶级、种族与家庭的终结 342
教育、抚养以及惩罚 351
“天游之学” 358
第三节 理想混乱的时代 365
东西方冲突之间的乌托邦 365
“内”与“外”、“知”与“行”的两极之间 374
孙逸仙的综合法 383
新无政府主义与“机器达致大同” 390
均力说与死亡作为拯救 396
田园理想、生命哲学与民族主义 403
温和观与对大独裁者的期待 410
第四节 新中国与拯救世界 418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源始 418
行动意志与农村的变革角色 422
马克思与孔夫子的对话及城市的变革角色 432
毛泽东的崛起 443
“矛盾”与“实践” 448
“大跃进”与“大空话” 457
“一穷二白”,运动与走向死胡同 464
游泳与太阳的宗教性象征 473
无法解开的结 483
参考书目 486
译后记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