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地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健民编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6640854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长江三峡工程 2

第一章 长江 2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水系和流域 3

一、河段特征 3

二、水文特性 4

第三节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6

一、建设防护林的紧迫性 6

二、三峡工程的生态屏障 6

第四节 保护水质 防止污染 7

一、长江水质状况 7

二、切实保护长江水质 8

第五节 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8

一、长江流域的综合优势 8

二、开发长江流域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9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10

附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3

附二 金沙江河段的水能资源 14

附三 南北变通途 东西成障碍——长江建桥亟待统筹规划 15

附四 建造长江水下隧道 16

附五 长江河源奇观 17

第二章 三峡工程 18

第一节 三峡工程的由来 18

一、孙中山的设想 18

二、潘绥、萨凡奇的开发计划 1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三峡工程的论证 19

一、荆江分洪工程 19

二、三峡工程的初步论证 19

三、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21

四、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21

五、全国人大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22

第三节 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 23

一、防洪 23

二、发电 24

三、航运 26

四、其他效益 27

第四节 三峡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7

一、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27

二、库岸滑坡问题 28

三、区域稳定性及地震基本烈度 29

四、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29

五、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0

六、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及与旅游业的关系 33

七、百万移民——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33

八、文物保护问题 39

九、人防安全问题 39

十、三峡工程与国力承受问题 40

附一 三峡水利枢纽主要指标表 42

附二 三峡工程施工总进度 43

附三 三峡工程施工期不同阶段的通航方式 43

附四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44

附五 三峡库区珍稀生物 47

附六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48

第二编 重庆市 51

第一章 概述 51

第一节 位置、面积和行政区划 5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1

第三节 人口和民族 53

一、全市人口的主要特点 54

二、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直辖市 54

第二章 地质、矿产与地震 56

第一节 地质 56

一、地层、岩性及其分布 56

二、恐龙 58

三、地质构造 59

第二节 矿产 60

一、成矿条件 60

二、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61

三、矿床的分布规律 63

四、节约矿产资源 64

第三节 地震 64

一、小南海地震 64

二、地震预报 65

三、普及防震应急救助常识 65

第三章 地貌 66

第一节 地貌特征 66

一、地势起伏较大 层状地貌发育 66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面积广大 66

三、山脉平行展布 区域分异明显 66

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 68

一、平原 68

二、丘陵 69

三、山地 69

四、山原 71

五、山间盆地 71

六、喀斯特地貌 72

七、河谷地貌 72

第三节 灾害地貌 73

一、滑坡类型 73

二、滑坡发展阶段的判别与古滑坡的识别 74

三、滑坡的预防和整治 74

第四章 气候 76

第一节 气候特征与大气环流 76

一、气候主要特征 76

二、大气环流 76

第二节 气象要素概述 77

一、气温 77

二、降水 80

三、湿度、云量、雾日、日照与太阳辐射、风 85

第三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防御 87

一、干旱 87

二、洪涝 88

三、低温阴雨 89

四、冰雹 89

五、大风 89

六、雨凇和雾凇 90

七、灾害性天气的防御 90

第五章 河流与湖泊 91

第一节 概述 91

一、水系分布特征及水资源 91

二、径流的形成及补给 93

第二节 水文特征 93

一、径流总量 93

二、径流变化 93

三、径流的地区分布 94

四、河流泥沙 94

第三节 主要河流分述 95

一、长江 95

二、涪江 96

三、渠江 96

四、嘉陵江 97

五、乌江 99

六、酉水 100

七、大宁河 100

八、任河 100

九、其他河流 100

第四节 湖泊 101

小南海 101

第六章 土壤 102

第一节 成土因素 102

第二节 土壤的分布规律 102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103

二、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103

第三节 土壤分区概述 103

一、盆东平行岭谷黄壤——紫色土区 103

二、西部中浅丘紫色土区 105

三、东北、东南部低中山黄壤——黄棕壤区 106

第七章 植被和动物 109

第一节 植被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109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 109

二、植被的分布规律 110

第二节 植被的主要类型 110

一、阔叶林 110

二、针叶林 112

三、竹林 114

四、灌丛 115

五、草甸 115

第三节 动物 115

一、动物区系 115

二、动物的地理分布 116

第四节 生物资源及其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116

一、丰富的生物资源 116

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117

三、保护森林 绿化大地 118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118

五、建立自然保护区 118

第八章 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20

第一节 农业 120

一、土地资源的结构和利用特征 120

二、各类土地资源利用概况 121

三、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与途径 122

四、农业各部门的生产布局 123

五、林业 125

六、畜牧业 126

七、副业 127

八、水产业 127

九、天然药材 127

第二节 农业分区 128

一、农业分区原则与等级系统 128

二、分区概述 130

第三节 工业 131

一、工业概况及特征 131

二、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 131

三、乡镇工业 134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135

一、铁路 135

二、水运 135

三、公路 138

四、航空 138

五、管道运输 139

第五节 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139

一、淹没损失 历史回顾 139

二、开发三峡 振兴重庆 140

第九章 旅游资源 141

第一节 概述 141

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1

二、丰富、多样、独特的旅游资源 141

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特点 142

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42

第二节 主要旅游区 143

一、自然旅游资源 143

二、人文旅游资源 151

第十章 防治污染 保护环境 158

第一节 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158

一、水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 158

二、大气污染严重 酸雨频率增加 158

三、自然生态环境严峻 159

四、噪声 159

第二节 努力谱写巴渝环保新篇章 159

附一 重庆库区移民和城镇企事业迁建 160

附二 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工程 160

附三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及其治理概况 161

第三编 湖北库区 163

第一章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63

第一节 概述 163

一、位置、面积和行政区划 163

二、建置沿革 163

三、人口和民族 163

第二节 地质与矿产 164

一、地层、岩性及其分布 164

二、地质构造 165

三、矿产 165

第三节 地貌 166

一、地貌特征 166

二、地貌类型及分布 167

第四节 气候 168

一、气候特征 168

二、气象要素 168

三、灾害性天气 171

第五节 水资源与主要河流 172

一、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72

二、主要河流 173

第六节 土壤 174

一、土壤种类及分布 174

二、土壤肥力 174

第七节 植被和动物 175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175

二、植被的主要类型 175

三、动物 176

第八节 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76

一、农业 176

二、工业 179

三、交通运输业 179

第九节 旅游资源 180

一、自然旅游资源 180

二、人文旅游资源 180

第十节 巴东县 181

一、概述及建置沿革 181

二、地质与矿产 181

三、地貌 183

四、气候 184

五、水资源及主要河流 187

六、土壤 188

七、植被和动物 189

八、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90

九、旅游资源 191

附一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 192

第二章 宜昌市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位置、面积和行政区划 193

二、建置沿革 193

三、人口和民族 194

第二节 地质、矿产与地震 194

一、地层、岩性及其分布 194

二、地质构造 199

三、矿产 199

四、地震 200

第三节 地貌 200

一、地貌特征 200

二、地貌分区 201

三、灾害地貌 201

第四节 气候 202

一、气候特征 202

二、气象要素 202

三、气候分区 203

四、灾害性天气 204

第五节 河流与湖泊 204

一、概述 204

二、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204

三、主要河流 205

四、湖泊 205

五、水利建设 206

六、统筹兼顾 综合利用 206

第六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206

第七节 植被和动物 208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及分布 208

二、动物 208

第八节 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08

一、农业 208

二、工业 210

三、交通运输业 211

第九节 旅游资源 212

一、自然旅游资源 213

二、人文旅游资源 213

附一 三峡珍稀濒危植物园 216

附二 兴山龙门河自然保护区 216

附三 三斗坪 216

附四 秭归新滩大滑坡 217

第三章 神农架林区 218

第一节 华中屋脊 219

一、华中第一峰 219

二、众多奇特的岩洞 219

三、大九湖 220

第二节 植被的基本特征 220

一、植物区系复杂 220

二、稀有植物繁多 220

三、垂直分异规律明显 220

四、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220

第三节 天然动物园 221

第四节 天然药材宝库 221

附一 神农架金丝猴 223

附二 神农架白色动物 223

附三 神农架白熊 224

附四 头顶一颗珠 225

附五 神农架不存在野人 225

附六 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 226

附表 地质年代表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