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学科特点 1
一、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1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2
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四、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4
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7
第三节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一、规范研究 13
二、实证研究 14
三、模型化方法 15
四、历史研究方法 16
五、比较研究方法 16
六、案例研究方法 17
第四节 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 17
第一章 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22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 22
一、资源配置方式 22
二、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26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32
一、市场机制与福利最大化 32
二、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33
三、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40
第三节 现实生活中的混合经济 48
一、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48
二、混合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 50
三、混合经济下公共部门经济职能 54
四、公共部门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55
第二章 公共经济主体 61
第一节 公共经济主体的多中心趋势 61
第二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一:政府 64
一、政府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4
二、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 66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 71
第三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二:私人部门 74
一、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74
二、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形式与影响 77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主体之三:社区 78
一、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 78
二、社区如何提供公共产品 79
第五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四:第三部门 81
一、第三部门的定义 81
二、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 82
三、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 83
第六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五:国际组织 84
一、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共产品 84
二、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原因 84
三、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 85
第七节 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 86
一、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 86
二、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下的政府作用 87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88
第三章 公共产品 91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定义 91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 92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 95
三、公共产品的分类 96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99
一、私人产品的需求——水平相加 99
二、公共产品的需求——垂直相加 101
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 103
四、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方式 108
第三节 混合产品 111
一、混合产品的性质 111
二、混合产品的分类 112
三、混合产品的消费 115
四、混合产品的最适规模 118
五、混合产品的提供 118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生产 120
一、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的区分 120
二、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方式 121
第五节 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及其纠正 126
一、外部效应的本质 126
二、外部效应的特征 127
三、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 127
四、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128
第四章 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 134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134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135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37
三、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142
第二节 投票机制 145
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145
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规则 153
三、其他一些新的显示方法 155
第三节 官僚经济理论 157
一、政府失灵论 157
二、政府规模 161
三、寻租 164
第四节 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67
一、公共经济决策的内涵 168
二、公共经济决策行为的演变 170
三、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72
四、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 176
第五章 公共支出 180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原则 180
一、公共需求与公共支出 180
二、公共支出的概念界定 181
三、公共支出的原则 184
四、公共支出的范围和方式 187
五、公共支出的意义 188
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 189
一、公共支出规模的度量与发展趋势 189
二、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193
三、公共支出的效应 200
四、公共支出的体制 202
第三节 公共支出分类与公共支出结构 203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 203
二、公共支出结构分析 208
第四节 公共支出的效益 212
一、公共支出效益分析的基本框架 212
二、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214
三、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 221
第五节 我国公共支出的现状 225
一、当前我国公共支出存在的问题 226
二、改革我国财政支出体系的政策建议 235
第六章 公共收入 242
第一节 公共收入的概念界定 242
一、公共收入的产生 242
二、公共收入与私人收入 243
三、公共收入与政府收入 244
四、公共收入的定义与内涵 245
五、公共收入的特征 246
六、公共收入的原则 248
第二节 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251
一、税收收入 251
二、公债收入 260
三、公共收费收入 266
四、国有资产收入 268
第三节 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 271
一、决定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271
二、税收合理规模的确定 273
三、公债合理规模的确定 282
四、公共收费规模的确定 283
五、国有资产收入规模的确定 284
第四节 中国的公共收入与公共收入的国际比较 285
一、中国的公共收入 285
二、公共收入的国际比较 292
第七章 公共预算 306
第一节 公共预算概述 306
一、公共预算的内涵及特点 306
二、公共预算的主要分类 308
三、公共预算的功能 311
四、公共预算编制的原则 311
五、公共预算的程序 312
第二节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313
一、政府公共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 314
二、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316
第八章 公共分配 319
第一节 公共分配的概念与内涵 319
一、公共分配的概念 319
二、公共分配的内 321
第二节 公共分配的形式 322
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23
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326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33
四、公共分配制度的完善 334
第三节 公共分配与社会公平 336
一、什么是社会公平? 336
二、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 33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平等及其产生的原因 340
四、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342
五、政府减少不平等的直接方案:社会福利制度 344
六、政府减少不平等的一个新方案:负所得税方案 346
第四节 中国公共分配现状与政策 347
一、当前中国公共分配现状 347
二、现状的成因 350
三、公共分配的基本原则 353
四、政策建议 356
第九章 社会保障 361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361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361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362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364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范围及水准 366
第二节 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367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及特征 368
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369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371
一、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71
二、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 372
三、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78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展望 380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381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想 384
第十章 地方公共经济 391
第一节 地方公共产品 391
一、地方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391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最佳数量 394
三、蒂布特模型 395
四、公共产品的集中与分散提供 397
第二节 地方公共支出 402
一、中央与地方公共支出的划分原则 402
二、地方公共支出的范围 403
三、影响地方公共支出的因素 405
四、现实的地方公共支出 406
第三节 地方公共收入 409
一、地方与中央公共收入的划分原则 409
二、地方公共收入的内容 412
第四节 我国地方公共经济的发展 419
一、分税制改革 419
二、我国地方公共支出的现状及分析 422
三、我国地方公共收入的现状 430
第十一章 公共经济管理 438
第一节 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438
一、管理概念以及考察公共经济的管理学视角 438
二、公共经济管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经济管理 442
三、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444
第二节 宏观经济运行及调控 448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历程与宏观调控的类型 449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451
三、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和宏观调控体系 453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456
第三节 公共规制 459
一、公共规制的定义 459
二、经济规制 462
三、社会规制 464
第四节 公共经济与民主监督 466
一、公共经济的公共性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466
二、公共经济活动中民主监督缺失的危害 467
三、加强对公共经济活动的民主监督 469
第五节 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分析 471
一、公共经济效率辨析 471
二、公共经济低效率的原因 472
三、提高公共经济效率的途径 474
四、公共经济效益辨析与评估 475
五、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477
第十二章 公共经济政策 480
第一节 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与目标 480
一、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 480
二、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482
第二节 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 483
一、财政工具 483
二、金融工具 486
三、直接控制工具 488
四、制度工具 490
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工具 490
六、公共经济政策工具与公共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491
第三节 中国公共经济政策发展的历史回顾 493
一、封建社会时期 494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501
第四节 现代中国的公共经济政策 510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511
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年) 516
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时期(1992—2002年) 519
四、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至今) 527
第十三章 市场经济危机与危机管理 544
第一节 经济周期 544
一、经济周期概述 544
二、经济周期的原因 546
三、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 550
第二节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 551
一、经济周期的危险阶段:经济危机 551
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552
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 554
四、金融危机的形成因素 555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历史考察 558
一、1929—1933年的金融恐慌与经济危机 559
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560
三、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 562
第四节 危机的防范与治理 566
一、经济危机的一般防范措施 566
二、金融危机的具体防范措施 567
三、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 569
四、国家财政和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 571
五、2008年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手段创新 573
第十四章 政府采购 576
第一节 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点 576
一、采购的概念和分类 576
二、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区别 577
三、政府采购的内涵 578
四、政府采购的特点 579
五、政府采购的领域与地位 581
第二节 政府采购的目标和原则 582
一、政府采购的目标 582
二、政府采购的原则 584
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 587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587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588
三、国际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 590
四、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 591
五、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593
第四节 政府采购的组织体系 596
一、采购管理机构 596
二、采购执行机构 597
三、采购代理机构 598
四、采购仲裁机构 598
五、采购监督机构 598
六、供应商 599
第五节 政府采购模式 599
一、集中采购模式 599
二、分散采购模式 600
三、半集中半分散模式 600
第六节 政府采购方式 600
一、政府采购方式的分类 600
二、国际政府采购规则中采购方式的规定 601
三、几种主要的采购方式 602
第七节 政府采购运行程序 606
一、政府采购的运行程序 606
二、几种主要采购方法的运行程序 608
第八节 政府采购的审计与监督 610
一、政府采购的审计 610
二、政府采购的监督 612
第九节 政府采购绩效评价 618
一、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意义 618
二、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619
第十节 中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622
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 622
二、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5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的条件 628
四、建立健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原则 629
五、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 630
六、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