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开创国民财富研究新篇章 1
自述 理论勇气 理论素养 理论准备 1
第一编 社会经济学及其边界划分 3
第一章 国民财富研究 3
第一节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
第二节 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办法的研究 5
第三节 开展国民财富的代价和选择的研究 16
第二章 社会学评介 20
第一节 社会科学的“社会”与社会学的“社会” 20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7
第三节 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几个现实问题 32
第三章 社会经济学的对象 36
第一节 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6
第二节 弱势群体处境转化与社会转化机制的选择 41
第三节 社会经济学的确认依据与学科属性 45
第四章 社会经济学的方法 51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51
第二节 方法问题选择上的分歧与认识误区 56
第三节 社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58
第五章 社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沿革 66
第一节1819年——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时代的社会经济学 66
第二节1902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经济学 70
第三节21世纪——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社会经济学 75
第二编 微观机制选择与生产方式类型 81
第六章 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与研究偏好 81
第一节 家庭研究的着力点是农民家庭 81
第二节 个人研究的着力点是工人 85
第三节 企业研究的着力点是中小企业 86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是国民财富研究的空白 90
第五节 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关系 91
第七章 微观经济功能定位 95
第一节 物权、产权、劳力权概念及其关系 95
第二节 结构、功能、机制的概念及其信息传递 106
第三节 政府、中介、市场活动主体的关系及其调整方向 107
第八章 微观经济运行机制与选择 111
第一节 自由竞争、垄断竞争与经济波动 111
第二节 市场竞争、市场协同与稳定发展 114
第三节 资本集中、资本集聚与市场机制选择 121
第九章 生产方式的类型与发展趋势 124
第一节 生产方式类型与传统划分方法的缺陷 124
第二节“肥猪理论”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126
第三节“邓小平公式”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129
第四节 生产方式多元化的历史大趋势 137
第十章 组合生产方式的存在与发展 138
第一节 组合生产方式的认识过程 138
第二节 组合生产方式的形成条件 142
第三节 组合生产方式的学理分析 144
第四节 组合生产方式的社会意义 147
第三编 宏观经济与金融制度 153
第十一章 货币职能与持币心理 153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能量传递职能 153
第二节 持币心理分析 159
第三节 金钱拜物教批判 162
第十二章 银行功能演进与定位 170
第一节 银行功能重新定位的需求与依据 170
第二节 嫌贫爱富与高利贷盘剥的真实性 175
第三节 扶真贫、真扶贫与管流量、管流向 178
第十三章 游戏规则的创新与配套 183
第一节 小额贷款在中国的困境分析 183
第二节 联户担保 分期还款 186
第三节 自我管理 自我受益 189
第四节 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与组合生产方式 191
第五节 有借有还的秩序新解与维护 195
第十四章 风险存在与风险分散 199
第一节98%以上高还款率的虚假性与非公平性 199
第二节 道德风险的设计与发展趋势 202
第三节 经营风险的分摊与比例确定 203
第四节 创新风险的使命与完善机制 204
第五节 风险分散的可行性与纠错机制 214
第十五章 市场弱势群体金融支持的美日经验借鉴 215
第一节 美国金融支持市场弱势群体的基本经验 215
第二节 日本金融支持市场弱势群体的基本经验 220
第三节 金融支持市场弱势群体国际比较与选择 226
第四编 国民经济与政府职能 231
第十六章 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与国民经济 231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分析工具 2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改革 233
第三节 宏观经济归类及其与微观经济、国民经济的关系 239
第十七章 政府职能及其历史演变趋势 247
第一节 政府职能定位依据 247
第二节 政府职能改革内容 250
第三节 政府职能演变趋势 257
第十八章 国民财富与国民财富分配 262
第一节 维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262
第二节 确立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税收制度 266
第三节 树立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的财富分配理念 273
第十九章 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评介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79
第一节 英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评介 279
第二节 日本社会的核心价值评介 284
第三节 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评介 286
第四节 西方核心价值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90
第二十章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296
第一节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 296
第二节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 298
第三节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机制 305
主要参考资料 311
后记 313
补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