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远古时代合川的原始人类与文化(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2
第一节 合川早期人类活动遗址 2
唐家坝遗址与早期石器 2
合川原始文化的起源 4
第二节 合川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7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 7
新石器遗址出土器物 10
第三节 对合川原始文化的基本认识 11
合川原始文化的主要特征 11
合川原始文化未解之谜 13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合川的土著民族与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17
第一节 合川的土著民族及文化 17
古代合川的土著民族 17
合川土著文化的形成 18
第二节 百濮与合川之濮的区别 20
史籍记载的古代百濮 20
合川濮人的分布状况 22
第三节 古濮国与濮王墓的传说 23
濮国与濮王墓的由来 23
历史上有关濮地的论辩 25
第四节 土著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27
合川土著文化的基本特征 27
关于合川土著文化的讨论 29
第三章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合川的历史与文化(公元前771——公元前265年) 32
第一节 “巴”的含义与巴人的起源 32
“巴”的含义与传说 32
巴人起源之追述 34
第二节 巴子城的迁徙与巴文化 37
巴人迁入濮地小考 37
合川曾是巴国故都 39
巴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43
第三节 最早的地名与垫江县的设置 50
“褺江”与“垫江”辩 50
秦灭巴蜀的经过 53
垫江县的设置 56
两汉时期的垫江 58
“三巴”与阳关道 60
第四节 垫江的区域经济与文化概况 63
垫江的农业经济与物产 63
两汉垫江文化的基本特征 68
谯君黄、李颙事迹考略 7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合川的历史与文化(公元265——581年) 76
第一节 两晋及刘宋时期的政区建置 76
两晋时期的垫江县 76
刘宋置东宕渠郡 79
第二节 东宕渠僚郡以及合州的建立 82
僚人的迁入与分布 82
合州建置的设立 85
第三节 西魏之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87
地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87
独树一帜的陶瓷制造业 91
第四节 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形成 94
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94
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95
第五节 社会民风民俗及其宗教文化 98
德孝精神与习俗的转变 98
宗教文化的传承 100
第五章 隋唐及两宋时期合川的历史与文化(公元581——1279年) 104
第一节 州县建置的隶变与城镇建设 104
合州郡县的罢置 104
合州治城的迁建 110
农村场镇的兴起 111
第二节 合州的水陆交通与国防漕运 114
便利的水陆故道 114
漕运的中转枢纽 117
第三节 合州发展的农业与特色产业 120
合州人口分布状况 120
合州农业经济的发展 123
土贡中的名特产品 129
冶炼铸造与特色产业 135
城镇商业经济的发展 139
第四节 合州的文化教育与学术思想 141
唐宋合州文化教育概况 141
南宋合州的学术思想 144
第五节 驰名华夏的合州名山胜概 149
巴蜀名胜铜梁山 149
崛起中天的龙多山 153
艺术瑰宝二佛寺 161
震惊中外的钓鱼城 163
第六节 合州的著名建筑与名人名作 174
庆林观与定林院 174
杜甫吟诗会江楼 178
周敦颐与养心亭 181
晁公武与清华楼 186
飞舄楼与《飞舄楼赋》 188
东山与张柬之宅 191
李阳冰寓居合州 195
柳玼与《柳氏家训》 197
宋代合州四大名刹 199
唐宋时期合州籍名人 201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合川的历史与文化(公元1279——1911年) 208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合州的政治风云 208
元代合州的治城及属县 208
明代合州建置及乡里 213
清代合州建置的演变 218
嘉靖合州白莲教起义 224
二郎场燕子窝伏击战 226
合州七间桥奇冤记 229
第二节 合州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235
明清合州外来移民概况 235
元明清时期合州的农业 241
合州的矿业与手工业 248
合州的商业及商业帮会 258
合州的六政与三费 264
四川蚕桑公社的建立 269
第三节 合州治城的重建与名胜建筑 272
治城的重建与修葺 272
合阳的由来与合阳驿 275
文笔塔与文峰塔 280
再说九宫十八庙 285
文庙、凌霄阁与岁寒亭 292
明清合州的八景 296
石泉庵与五百阿罗汉 304
第四节 文化教育与合州籍杰出人才 306
州县儒学及乡里学校 306
合州杰出人才及著作 313
合州四子与合阳四俊 318
对联、诗钟与竹枝词 326
明清合州艺文集萃 336
明清合州名人事迹 341
第五节 合州的宗教与民间民俗文化 360
合州宗教文化的发展 360
合州民间民俗文化 367
合州的川剧与说唱艺术 378
合州民间传统女德故实 381
第六节 清朝的终结与新政权的建立 382
保路运动中的合州 382
合州新政权的建立 384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