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遗产 3
第一章 中华帝国的遗产 3
中华帝制 5
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 7
皇帝 10
官僚 12
中国社会 14
经济 18
帝国的局限 20
帝制的崩溃 21
清朝的衰落 21
西方的挑战 23
清朝的回应与崩溃 26
第二章 民国时期 30
民国初年 31
“五四”运动 33
国民党 34
中国共产党从崛起到夺权 43
夺取政权之路 45
工人运动(1921—1923) 45
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1924—1927) 46
转向农村(1929—1934) 49
战略性撤退:长征(1934—1935) 53
延安时期(1935—1947) 55
内战(1947—1949) 58
中共夺取政权道路的遗产 60
第二部分 1949年以来的政治与政策 67
第三章 毛泽东体系:理论与治理 67
毛泽东思想的特色 68
意识形态挂帅 70
人民意志论 71
群众路线 72
运动 74
斗争 77
平均主义 78
反对知识分子的做法 79
矛盾与统一战线 81
阶级和阶级斗争 83
自力更生 85
管理体制 86
第四章 毛泽东时代 93
行使权力:1949—1976年 95
从胜利、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 96
背景 96
初展雄风 98
接管时期的政治 107
从成功到危机:1956—1957年 108
“大跃进”和大倒退:1958—1961年 113
在复苏中日益增长的压力:1962—1965年 120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时期:1966—1969年 123
接班部署:1969—1976年 127
小结:毛泽东体制 131
第五章 改革年代 135
筹划改革 137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 139
驾驭改革政治 143
接班问题 155
高层的接班问题 156
接班战略 156
体系的接班问题 158
迄今的变化 159
政治影响 167
第三部分 政治体制 171
第六章 政权的组织及其结果:从外部观察 171
正式的组织结构 173
中央 173
省 180
市 184
县 184
乡镇 185
单位 185
矩阵混乱:条块关系 188
使体制运转的技巧 190
意识形态、放权与协商 190
信息的流通与改进 194
个人专断与腐败 200
国家控制社会 201
转变 204
第七章 政权的组织及其结果:从内部观察 209
最高层的25—35人 210
政治权力的结构 218
领导小组 218
系统 221
党务系统 222
组织系统 224
宣传教育系统 225
政法系统 227
财经系统 232
军事系统 233
小结 237
党对政府的控制 238
提名任命与连锁董事会 239
党组与党内生活 245
党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246
第四部分 挑战在前 251
第八章 经济发展 251
高增长的刺激 252
改革趋势 254
改革政策序列 255
农业 256
财政制度 259
对外贸易与投资 262
计划 267
价格 268
银行业 269
后果 270
前瞻 277
第九章 环境 282
起源于1978年以前的环境问题 284
自然资源禀赋 285
毛体制与环境 287
1978年后的改革与环境 289
环境管理的政治经济学 292
预后效果 298
第十章 国家和社会 301
毛泽东时代的国家与中国社会 302
改革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308
夹在中间的地方干部 311
国家与社会 313
人权 316
政治平等 319
社会关系与社群分野的变化 321
城乡收入 321
性别 324
代际问题 326
结论 328
第十一章 中国面对未来 332
对国内发展的解释 333
放权与稳定 333
中央 335
中央之下 338
未来 339
重大的国内挑战 340
重大的跨国挑战 345
可能的前景 352
结论 356
参考文献 357
译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