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史 第7卷 明代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剩勇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3027875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本卷记述浙江地区明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

导论 1

第一章 明朝在浙江统治的确立与行省的设置 7

一、明朝崛起 8

(一)明军控制浙江全境的过程 8

(二)浙江士绅与明朝的建立及巩固 11

(三)打击豪强富户,发展小农经济 16

二、行省的设置与地方行政体制 19

(一)浙江省的形成 19

(二)府县官衙与地方行政体制 22

(三)巡检司、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和里甲制 27

三、行政区划 32

四、官田、民田与赋税徭役制度 45

(一)官田与江南重赋 45

(二)租佃制与民田的租额 48

(三)田赋、正役、杂泛与“一条鞭法” 51

第二章 环境、人口与社会 54

一、自然地理环境 54

(一)自然环境、森林植被与野生动物 54

(二)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58

(三)海岸线的变化与海塘的修筑 60

二、人口 65

(一)人口数量和男女性别比率 65

(二)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 71

(三)移民与人口的流动 73

三、家庭、婚姻与妇女的社会地位 76

(一)家庭的类型和规模 76

(二)妇女的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 81

(三)理学“贞节观”与两性关系 86

四、宗族与社会 91

(一)宗族制的源流及其演化 91

(二)浙江的宗族制度 96

(三)“郑氏义门”:同居共财合食的大宗族 103

第三章 社会阶层 110

一、“官本位”社会的官僚和绅衿 111

(一)官僚阶层的社会特权 111

(二)清官于谦和海瑞 112

(三)官僚阶层的贪婪和腐朽 116

(四)乡绅与生员 120

二、吏与“衙蠹” 123

三、农民阶层 126

(一)庶民地主 127

(二)自耕农和佃农 130

四、工匠 134

(一)官匠 134

(二)民匠 137

五、商人阶层 139

(一)明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139

(二)铺户 140

六、奴仆、九姓渔民与浙东惰民 143

(一)明代奴仆的社会地位 143

(二)九姓渔民与浙东惰民 146

第四章 社会生活、民间信仰与价值观念的变迁 149

一、乡村社会 150

(一)乡村与里甲 150

(二)四时农事 152

(三)农家生活、岁时节日和娱乐 154

(四)乡村自治与社会教化 158

二、城市文明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162

(一)古代中国的城市与城市规制 162

(二)明代的杭州和西湖 164

(三)城市居民与城市生活 170

(四)谯楼、计时器与时间观念 172

(五)酒楼、茶馆、戏班和庙会 175

三、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演化 179

(一)礼法制度与官民的衣食住行 179

(二)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奢靡之风的蔓延 184

四、民间宗教与信仰体系 191

(一)民众“疾病祷鬼神” 191

(二)求子观音、道士画符与吴山城隍庙 195

第五章 农业、手工业与社会经济 199

一、农业生产 200

(一)水稻的种植 201

(二)麦子的品种及播种 208

(三)桑树种植与养蚕业 208

二、杭嘉湖地区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211

(一)蚕桑缫丝业的繁盛 211

(二)茶叶、果树、烟草及其他经济作物 215

(三)经营地主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18

三、手工作坊与手工业 222

(一)织染府、提花机和腰机 222

(二)灶户、盐场与煮盐业 227

(三)榨油作坊 230

(四)酿酒、造纸和银矿的开采 232

四、宁绍金温诸府的社会经济与乡村集市 235

(一)宁波、温州两府的社会经济状况 236

(二)宁绍金温诸府的农村市场 239

第六章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44

一、杭嘉湖地区工商业市镇群的崛起 245

(一)镇、市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245

(二)杭嘉湖地区著名工商业市镇 248

二、新兴的手工业经营方式与江南农村市镇的历史局限 253

(一)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及其特征 253

(二)江南市镇与传统治理模式 256

三、工商业市镇群与江南地区市场网络 261

(一)工商业市镇与市场网络的形成 261

(二)商人、牙行及其经营模式 264

四、在浙徽州商帮、龙游商帮与浙江商业 268

(一)交通线路与交通工具 268

(二)在浙徽州商帮与龙游商帮 272

(三)商业技术与商业活动 276

(四)官府对商业发展的扼制 279

第七章 教育、科技与出版藏书业 285

一、官学、私学与科举制 285

(一)府、州、县儒学 285

(二)私塾、社学与蒙学 291

二、书院、学术社团与讲学之风 296

(一)王阳明与明代书院之兴衰 296

(二)稽山书院、证人会与结社讲会之风 300

三、地理学家王士性 306

(一)生平及其游历 306

(二)《广志绎》的人文地理学成就 309

四、潘季驯及其治黄思想 315

(一)中国古代著名的治黄专家潘季驯 315

(二)《河防一览》治黄思想的历史贡献 319

五、出版与藏书业 324

(一)杭州的书坊和书肆 324

(二)其他府县的书坊 328

(三)天一阁与官私藏书楼 332

第八章 王阳明、浙中王学与思想学术的发展 337

一、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体系 338

(一)王阳明的生平 338

(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体系 342

二、王学的分化与王门之学 353

(一)钱德洪的“事上磨炼”之说 354

(二)王畿的“心上立根”之论 356

(三)黄绾的“艮止“说 360

三、刘宗周与蕺山学派 361

(一)刘宗周的生平与著述 362

(二)意念的区分及其内涵 365

(三)心体之外向开展的无尽圆融 366

(四)性体的内向开展与独体的提取 367

(五)诚意与慎独 368

(六)蕺山学派 372

四、经史之学 372

(一)刘基及其社会政治思想 373

(二)宋濂与《元史》的编纂 375

(三)方孝孺其人及其思想 378

(四)胡应麟的学术成就 380

五、晚明佛学 383

第九章 文学与艺术 386

一、诗歌与散文 387

(一)宋濂和明初教化文学 387

(二)文风转变和复古思潮兴起 394

(三)晚明个性解放的诗文 399

二、小说创作 403

(一)文言短篇小说集《剪灯新话》 405

(二)凌濛初的“二拍”及白话短篇小说 407

三、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 409

(一)杂剧创作 410

(二)传奇创作 412

(三)汤显祖与《牡丹亭》 415

(四)戏曲理论研究 419

四、书画艺术 422

五、徐渭的文学艺术成就 426

(一)生平与创作 427

(二)诗文成就 429

(三)戏曲成就 430

(四)绘画成就 433

(五)书法成就 434

第十章 闭关锁国时代浙江的对外文化交流 435

一、浙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436

(一)“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流的零星船队 436

(二)日本大画家雪舟等杨 437

(三)了庵桂悟、策彦周良与浙江文人的友情 438

二、《瀛涯胜览》与《殊域周知录》 440

三、西学输入 443

(一)李之藻与晚明的西学汉译 443

(二)杨廷筠、耶稣会士及在浙江的传教事业 446

四、东渡日本的朱舜水与陈元赟 450

(一)朱舜水与日本的水户学派 450

(二)陈元赟与日本柔道的创建 454

第十一章 海禁、走私贸易与浙江抗倭战争 456

一、海禁、宁波市舶司与朝贡贸易 457

(一)海禁与闭关自守 457

(二)朝贡贸易:宁波市舶提举司的设立 458

(三)日本贡使“争贡事件” 461

二、双屿港与海上私人贸易 462

(一)海上私人贸易的兴起 462

(二)武装走私集团的形成 465

(三)双屿港的走私市场 467

(四)朱纨巡抚浙江与双屿港海上贸易的衰落 470

三、倭患与抗倭活动 473

(一)“倭寇”与明代东南沿海的倭患 473

(二)官军的腐朽与民众自发的抗倭活动 479

(三)胡宗宪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 483

(四)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与浙东抗倭 488

第十二章 专制统治与社会动乱 495

一、皇权专制、官僚政治与吏治腐败 495

(一)专制与腐败孪生 495

(二)极端腐败的吏治 497

二、皇室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掠取 498

(一)四方贡品与岁办、采办 498

(二)官府对民间的征取加派 503

三、乡村社会的贫困化 507

(一)土地兼并加剧 507

(二)农民破产 510

四、民变、兵变与矿徒暴动 514

(一)叶宗留与处州及浙闽赣地区的矿工暴动 515

(二)严州、衢州等地的矿工暴动 518

(三)各地农民对官府的抗争 519

(四)万历年间杭州的兵变和民变 522

(五)许都与明末浙江农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526

附录 528

一、大事记 528

二、主要参考文献 535

后记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