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期传播(1894— 1909
(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 20
1.农民革命斗争中的传统武艺活动 21
2.清军训练中的传统武艺活动 25
3.民间武术及其他传统健身活动 26
4.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31
(二)西方近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35
1.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 35
2.早期教会学校与基督教青年会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介绍和引进 41
3.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43
(三)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出现 48
1.“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制度 48
2.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实施 50
(四)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体育主张与实践 52
二 奥运会影响下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1910— 1937
(一)奥运会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开展 57
1.新兴奥运会模式对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57
2.奥运会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其他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62
(二)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 63
1.华北运动会 64
2.华中运动会 68
3.华东地区开展的运动竞赛 70
4.西北地区运动会 70
5.各省市运动会 71
(三)仿效奥运会的第1—6届全国运动会 74
1.奥运模式模仿秀——第1届全国运动会 74
2.第2届全国运动会 77
3.第3届全国运动会 79
4.第4届全国运动会 82
5.第5届全国运动会 85
6.第6届全国运动会 87
(四)参加和举办远东运动会 88
1.远东业余运动协会与首届远东运动会 88
2.主办第2届远东运动会 91
3.参加第3、4届远东运动会 96
4.主办第5届远东运动会 101
5.参加第6、7届远东运动会 107
6.主办第8届远东运动会 114
7.参加第9届远东运动会 117
8.第10届远东运动会以及远东运动会的解散 119
(五)早期国家奥委会组织在中国的出现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中国的产生 124
1.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 124
2.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126
3.中国第1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 130
(六)考察和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131
1.宋如海考察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132
2.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首次亮相 135
3.中华武术亮相第11届柏林奥运会 144
(七)现代体育影响下中国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初步开展 159
1.苏区体育运动的开展 159
2.红军长征途中的现代体育活动 165
三 特殊条件下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1937— 1949
(一)沦陷区的殖民体育 169
1.日伪统治区的学校体育 169
2.日伪统治区的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 171
(二)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 172
1.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173
2.人民军队体育运动的开展 177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体育 182
1.学校体育与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 182
2.第7届全国运动会与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 184
3.英伦饮恨——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 190
4.孔祥熙、董守义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9
四 新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与斗争(1949— 1958
(一)新中国体育组织的成立 207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 2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 209
(二)加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210
(三)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 211
1.逐步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体制 211
2.积极参加和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 214
(四)新中国与早期亚洲运动会的关系 220
(五)五星红旗飘扬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 221
(六)中国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227
1.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争取合法权益的斗争 227
2.墨尔本第16届夏季奥运会前后的较量 234
3.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241
五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坎坷历程(1959— 1978
(一)中国积极拓展国际体育空间 249
1.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249
2.积极参与新兴力量运动会 254
(二)中国体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263
1.筹备和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 263
2.“文革”对体育事业的冲击和第3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 269
(三)“乒乓外交”与中国体育新局面的出现 273
1.“乒乓外交”的历史背景 274
2.第31届世乒赛与“乒乓外交”的实现 280
3.中国体育新局面的出现 287
(四)中国在亚洲体坛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参加国际体育赛事 288
1.中国在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等中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288
2.全面登上国际体坛前的3次乒乓球盛会 291
3.全面参加亚洲运动会 293
4.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298
5.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98
六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继续发展(1979— 1990
(一)“奥运模式”的创立与重返奥运大家庭 301
1.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奥运模式”创立奠定了基础 301
2.国际奥委会会议上的3次交锋 305
3.“名古屋会议”与“奥运模式”的形成 309
4.“奥运模式”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13
(二)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奥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14
1.“举国体制”的逐渐完善 315
2.奥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18
(三)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与全运会逐步走向规范化 321
1.竞技体育迅速发展 321
2.全国运动会逐步走向规范化 326
(四)中国参加和举办亚洲运动会 333
1.亚奥理事会的成立与新德里第9届亚运会 333
2.创办和参加亚洲冬季运动会 336
3.亚洲盟主之争——汉城第10届亚运会 339
4.亚洲雄风——北京第11届亚运会 342
(五)中国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349
1.筹备和抵制莫斯科第22届夏季奥运会 349
2.洛杉矶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零”的突破 351
3.低谷中的奋争——汉城第24届夏季奥运会 360
(六)中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366
1.中国首次亮相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 366
2.海峡两岸选手共聚萨拉热窝第14届冬奥会 367
3.中国参加卡尔加里第15届冬奥会 369
(七)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事务的管理工作 372
七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发展(1991— 2008
(一)新形势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与《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379
1.新形势下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379
2.《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出台与实施 384
(二)中国申办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 388
(三)竞技体育的新发展与全国运动会竞赛体制的新突破 406
1.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406
2.全运会竞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410
3.全国运动会举办模式的新突破 411
(四)中国在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进入前四强 420
1.参加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420
2.参加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432
3.参加第27届悉尼奥运会 443
4.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 454
(五)中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463
1.参加第16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 463
2.参加第17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 465
3.参加第18届长野冬奥会 466
4.参加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 468
5.参加第20届都灵冬奥会 470
(六)中国参加和举办其他国际赛事 474
1.亚运会再现辉煌 474
2.举办和参加亚洲冬季运动会 485
3.创办、举办和参加东亚运动会 487
4.举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489
(七)中国全面参与奥林匹克事务的管理工作 490
八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发展(1949— 2008
(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香港的发展 495
(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澳门的发展 504
(三)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台湾的发展 508
1.中国台湾本土竞技体育的开展 508
2.中国台湾奥林匹克组织的演变及其参与奥林匹克事务管理 511
3.中国台湾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 517
4.中国台湾参加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其他大型运动会 529
九 2008年北京奥运会 545
(一)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 545
(二)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筹备 554
附录 569
中国运动员参加历届亚运会、奥运会奖牌统计表 569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 579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大事记 583
主要参考文献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