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稻产量潜力及其限制因素 1
第一节 水稻的产量潜力 1
第二节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4
第三节 中国的水稻生产 8
第四节 水稻产量的限制因素 9
第五节 提高水稻现实产量的途径 10
参考文献 14
第二章 国外超高产水稻育种 15
第一节 印度的超高产水稻育种 15
第二节 日本的超高产水稻育种 18
第三节 韩国的超高产水稻育种 24
第四节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超高产水稻育种 27
参考文献 32
第三章 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 33
第一节 半矮秆(含丛生)早长型水稻育种 33
第二节 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育种 38
第三节 重穗型杂交稻育种 41
第四节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 45
第五节 中国超级稻育种 49
参考文献 59
第四章 水稻产量形成的物质生产基础 61
第一节 水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61
第二节 高产水稻的耐热性特征 67
第三节 高产水稻品种的结实特性及库源流学说 73
第四节 超级稻产量形成的生理模型 88
第五节 云南超高产水稻的生物学产量特性 94
参考文献 98
第五章 水稻产量形成的光合生产基础 102
第一节 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 102
第二节 水稻种质资源的光合功能分类及鉴定 110
第三节 光合同化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119
第四节 超高产水稻的光氧化特性 126
第五节 超高产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134
参考文献 145
第六章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49
第一节 水稻产量QTL定位及互作效应 149
第二节 水稻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156
第三节 杂交水稻基因组信息 161
第四节 超级稻分子设计育种 172
参考文献 185
第七章 水稻籼粳交杂种的遗传 191
第一节 水稻籼粳分化与鉴定 191
第二节 籼粳交杂种不育障碍及遗传 198
第三节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发掘与遗传 206
第四节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211
参考文献 218
第八章 华南稻区超级常规稻育种 227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227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233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241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245
参考文献 249
第九章 华南稻区超级杂交稻育种 250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250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254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255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261
参考文献 262
第十章 长江上游稻区三系超级杂交稻育种 264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264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267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276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280
参考文献 283
第十一章 长江中下游稻区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 285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285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300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303
第四节 育种成效及应用 315
参考文献 316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稻区三系超级杂交稻育种 319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319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325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330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336
参考文献 337
第十三章 长江中下游稻区超级常规稻育种 340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340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344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351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354
参考文献 356
第十四章 东北稻区超级常规粳稻育种 358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358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360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367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373
参考文献 375
第十五章 东北稻区超级杂交粳稻育种 377
第一节 高产育种历史与技术基础 377
第二节 株型模式及塑造 379
第三节 育种策略及技术要点 381
第四节 育种成效与应用 392
参考文献 398
第十六章 中国超级稻育种展望 400
第一节 粮食安全与超级稻育种 400
第二节 新基因的发掘与育种材料创新 401
第三节 株型概念的拓展与根系育种 405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407
第五节 超级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409
参考文献 409
附录 412
2005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 412
2006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 448
200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 470
2009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