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证券化概述 1
1.1 证券化是什么? 1
1.2 证券化的形式 4
1.3 证券化的发展 6
1.4 证券化的法律基础 14
1.5 定性 16
1.7 法院通常不会混淆类别 20
1.8 司法对贷款证券化的态度 21
1.10 结论 26
第2章 证券化的历史和未来 27
2.1 证券化坚持下来了吗? 27
2.2 分割方式的贷款证券化 29
2.3 汇集方式的证券化 32
2.4 汇集程序 37
2.5 贷款 38
2.6 SPV证券的类型 41
2.7 二级SPV 45
2.8 担保、评级和评估 47
2.9 贷款和证券化贷款的市场及其未来 48
2.10 未来:是否所有贷款都能证券化? 50
2.11 分析和结论 57
第3章 证券化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61
3.1 市场和机构 61
3.2 证券化:一种重构融资制度 62
3.3 证券化的市场效率 65
3.4 流动性 73
3.5 来自新老参与者和新功能的风险 81
3.6 “驱逐” 82
3.7 证券化消除了市场分割 88
3.8 私人部门证券化的驱逐效应 89
3.9 结论 89
3.10 证券化是否增加了经济中的债务和风险? 90
3.11 金融对债务增长和风险增加的影响 92
3.12 证券化在债务和风险增加中扮演的角色 94
3.13 证券化对货币控制的影响 95
3.14 证券化对货币定义、货币存量和货币周转率的影响 95
3.15 结论 98
第4章 证券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100
4.1 对银行财务结构的影响:老问题重提 100
4.2 对流动性的影响 100
4.3 对资金成本的影响 101
4.4 对分散化的影响 101
4.5 对其他风险的影响 102
4.6 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 103
4.7 对银行的贷款定价霸权的影响 105
4.8 来自政府实体的竞争 106
4.9 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 107
4.10 银行的新业务 109
4.11 或有债务 109
4.12 贷款的后续服务和市场融资 111
4.13 适应证券化 113
4.14 银行进入证券业的法律限制 113
4.15 组织和文化的变化 116
4.16 当前的结构变更:追寻一种文化 116
4.17 当前结构变更的进程:寻找商业战略 118
4.18 银行能够幸存吗? 118
4.19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响 120
4.20 新业务 120
第5章 证券化对借款人和投资者的影响 122
5.1 券化对借款人的影响 122
5.2 信贷机会 123
5.3 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竞争 124
5.4 与贷款人的关系 126
5.5 对抗贷款人的权利:通行规则和例外 128
5.6 证券化对投资者的影响 130
5.7 益处:选择和多样性 130
5.9 结论 139
第6章 SPV介绍 140
6.1 概述 140
6.2 汇集的演化 141
6.3 证券化的机构特征 149
6.4 典型的汇集方式证券化 150
第7章 贷款的发放、出售和汇集 152
7.1 贷款人和借款人 152
7.2 银行实施贷款证券化的权力 154
7.3 发放及出售贷款及借款的权力 158
7.4 原《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上的禁令 159
7.5 货币监理官允许的资产支持证券 171
7.6 《格兰—里奇—布里利法》之后 173
7.7 通过子公司运营的权力 174
7.8 服务的权力及担任保管人和契约受托人的权力 175
7.9 投资的权力 175
7.10 对银行权力的限制 181
7.11 银行资本和准备金要求 196
7.12 储蓄机构和财务公司的权力 213
7.13 放贷标准 219
7.14 交易:贷款转让 231
7.15 交易的性质:转让还是借贷? 237
7.16 让渡 247
7.17 买卖程序的监管 252
7.18 中介费 254
7.19 与标准的贷款分享权相关的反搭配禁令和反托拉斯条款 255
7.20 信贷监管 257
第8章 SPV的财务结构 258
8.1 SPV证券:转递、债券和转付 258
8.2 转递证券 259
8.4 普通债券 266
8.5 商业票据 267
8.6 优先股 267
8.7 证券的条款:高利贷和消费者保护法规 267
8.8 SPV证券的定性:债券还是股票 268
8.9 资产支持证券 269
8.10 税法 270
8.11 债券或股票 270
8.14 有限合伙 277
8.16 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历史回顾 293
8.17 FASIT和REMIC的比较 297
8.18 免税的市政投资管道 300
8.19 其他法律对SPV财务结构的影响 300
第9章 信用强化 307
9.1 信用强化的类型 307
9.3 担保投资合同 311
9.4 出售方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提供的保险和担保 313
9.5 发起人的股权投资 314
9.6 发起人的债务:增加担保 314
9.7 保留借款人的偿付款以增加担保 315
9.8 评估 315
9.9 评估师对客户的义务 320
9.10 评估师对无私属关系的当事人的义务 321
9.11 错误评估使用者的责任 323
9.12 资产支持证券的适用性 326
9.13 评估的新规则 330
9.14 国会立法 331
9.15 评级机构 337
9.16 评级程序 341
9.17 法律问题 344
9.18 《公平信用报告法》的适用 346
9.19 误述 347
第10章 保护SPV避免破产 349
10.1 破产的影响 349
10.2 自动中止 350
10.5 SPV在贷款上的权益 363
10.6 贷款转让方丧失清偿能力 365
10.7 否认SPV的独立性:SPV及其母体的合并 366
10.8 子公司形式的SPV 368
10.9 SPV、母公司或银行控股公司的破产之间的连锁反应 371
10.11 降低商业风险:特殊目的主体 383
10.12 借款人丧失清偿能力 384
10.13 借款人的抗辩 385
10.14 担保物的止赎 386
10.15 强制执行部分贷款 389
10.16 不适用《破产法典》的转让人丧失清偿能力 390
第11章 《1940年投资公司法》对SPV的监管 393
11.1 《1940年投资公司法》 393
11.2 SPV在1940年法律上的地位 394
11.3 问题 396
11.4 是否属于1940年法律上的投资公司 396
11.5 什么是1940年法律上的证券 396
11.6 用于证券化的SPV是投资公司 398
11.7 投资公司定义的例外 400
11.8 财务子公司:第3条(a)(1)(C)和3a-5规则 401
11.9 外国银行及其子公司 402
11.10 私人投资公司:第3条(c)(1) 403
11.11 承销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第3条(c)(2) 405
11.12 银行和储蓄机构:第3条(c)(3) 405
11.13 保险公司:第3条(c)(3) 407
11.14 发放小额贷款的机构:第3条(c)(4) 407
11.16 不发行可赎回证券的机构 411
11.17 销售融资:第3条(c)(5)(B) 415
11.18 抵押贷款银行:第3条(c)(5)(C) 416
11.19 第2条(b)上的SEC豁免权:政府实体 421
11.20 从事不动产证券化的机构:GNMA,FNMA,FHLMC 422
11.21 小企业管理局和其他单位 423
11.23 对私人部门发起人的第6条(c)豁免 428
11.24 证券公司发起的担保抵押债券SPV 429
11.25 发行建筑商债券的SPV 431
11.26 发行浮动利率证券的SPV 431
11.27 不动产抵押贷款管道 432
11.28 向合格(非机构)投资者发行抵押贷款支持股权证券的SPV 432
11.29 发行剥离证券的SPV 433
11.30 “孤儿财务子公司” 433
11.31 3a-7规则 434
11.32 SEC豁免SPV的效果 443
11.33 被豁免SPV的控股公司之地位 444
11.34 第12条(d)的适用 444
11.35 1940年法律的其他问题:分散管理公司/1940年法律第5条(b)(1) 445
11.36 1940年法律的其他问题:资产支持证券的出售开支 445
第12章 SPV证券的发行 447
12.1 SPV证券 447
12.2 资产支持证券在1933年法律上的“证券”地位 449
12.3 1933年法律上的登记要求 458
12.5 登记要求的信息 466
12.6 律师意见 486
12.7 造市商递交说明书的要求 487
12.8 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支持证券交易的结算 488
12.9 证券法律和互联网 490
12.10 1933年法律上登记要求的豁免 492
12.11 政府和政府实体的证券 492
12.12 银行的信用证和保函 494
12.13 保险单和保险公司保证 494
12.14 储蓄机构的公开发行 495
12.15 机构之间交易的抵押支持证券 496
12.16 交易商豁免:1933年法律第4条(3) 498
12.17 商业票据 498
12.18 144A规则:机构之间的私募市场 498
12.20 1933年法律上的预先登记 509
12.21 报告要求 513
12.22 储蓄机构的披露 521
12.23 EDGAR系统的问题 522
12.24 州证券法(蓝天法) 523
12.25 证券化中违反1933年法律的行为 525
12.26 《1939年信托契约法》 528
第13章 SPV证券二级市场监管 532
13.1 《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法律”) 532
13.2 资产支持证券是不是1934年法律上的“证券”? 534
13.3 1934年法律的反欺诈条款(包括10b-5规则)是否适用于资产支持证券? 534
13.4 1934年法律第12条上的登记 540
13.5 赊销规则/T条例 544
13.6 资产支持证券的销售佣金 554
13.7 《1940年投资顾问法》 555
第14章 SPV的运营 559
14.1 SPV的运营 559
14.2 托管人 560
14.3 忠信义务的性质和范围 561
14.4 忠诚义务 564
14.5 受托人补偿权 565
14.6 受托人的损失补偿权 566
14.7 服务商 568
14.8 服务职能的转让和服务协议的终止 570
14.9 对贷款所有人的忠诚义务 572
14.10 对金融资产和贷款的所有权人承担的注意义务,以及对第三方的注意义务 574
14.11 发起人 574
14.14 发起人律师的责任 589
第15章 贷款分割 590
15.1 银团和贷款分割 590
15.2 贷款分割的程序和条款 592
15.3 贷款分享权的发行 594
15.4 贷款分享权的法律问题 595
第16章 贷款分割协议:披露 600
16.1 贷款分割关系中的合同和侵权责任 600
16.2 普通法上的欺诈和RICO法 602
16.3 银行监管上的披露要求 603
16.4 必需信息 604
16.5 不得披露的信息 607
16.6 披露的方式和时间 607
16.7 对贷款分享权卖方的建议 608
16.8 《181号通知》上的推定诉权 609
16.9 知情权的放弃 610
16.10 合同法上的弃权 610
16.11 货币监理官的通知 611
16.12 借款人的保密权 611
第17章 证券法是否适用于贷款分享权 613
17.1 1933年法律和1934年法律 613
17.2 “证券”在何处? 615
17.3 1933年法律和1934年法律的证券定义——历史 618
17.4 贷款分享权在1934年法律上的证券地位 619
17.5 贷款分享权在1933年法律上的地位 628
17.6 《1940年投资公司法》 633
17.7 《1940年投资顾问法》(顾问法) 640
17.8 《1939年信托契约法》 640
第18章 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者之间的关系 643
18.1 贷款分割协议的条款:要求和限制 643
18.2 货币监理官的要求 645
18.3 牵头银行对贷款分享者承担的义务 646
18.4 牵头银行的持续义务 649
18.5 贷款分享者与牵头银行的律师之间的关系 659
18.6 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对借款人的责任 662
18.7 牵头银行的其他义务 662
18.8 贷款分享者的义务 663
18.9 贷款分割协议的履行 664
18.10 对借款人的放款 664
18.11 分担牵头银行的开支 666
18.12 救济 666
第19章 贷款分享者在贷款分割中的权利 670
19.1 适用于贷款分享权地位的法律 670
19.3 贷款分享权的基本类别 677
19.5 购买和销售 687
19.6 贷款分割交易的性质 687
19.7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和牵头银行之间在让渡项下的权利和义务 697
19.9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对第三方的权利 700
19.10 禁悔 703
19.11 借款人破产程序中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地位 705
19.14 与牵头银行之间的共同所有权和合营关系 711
19.15 第三方受益人 712
19.16 贷款分享权作为发放给牵头银行的贷款 713
19.17 担保权 716
19.18 如何创立担保权? 716
19.19 担保权的完善:概述 717
19.20 贷款附随票据上和担保物上的银行担保权的完善 718
19.21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担保权的完善 719
19.22 担保权未完善的后果 725
19.23 完善担保权的后果 727
19.24 贷款分割协议的起草 728
19.25 结论 728
第20章 破产对贷款分割的影响 730
20.1 牵头银行破产,政府实体担任接管人 730
20.2 历史背景:破产银行的法定接管人的裁决权 730
20.5 抵销 747
20.6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对抗借款人之权利 752
20.8 《破产法典》上的抵销权 760
20.9 《统一商法典》上的抵销权 762
20.11 牵头银行破产的影响 764
20.13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基于牵头银行不公正行为的请求权 768
20.14 结论 768
20.15 借款人的破产 769
20.17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在借款人破产程序中的权利:贷款分享权在其他场合中的定性 781
20.18 贷款分享权持有人在借款人破产程序中的地位:政策考虑 783
20.21 结论 803
第21章 借款人对抗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权利 805
21.1 借款人在保密方面的权利 805
21.2 防范政府的侵犯 806
21.3 普通法上的权利 806
21.4 借款人对抗牵头银行和贷款分享权持有人的权利 815
21.5 贷款人对借款人承担的义务 817
21.6 抵销 818
21.7 破产对抵销权的影响 822
21.8 借款人是否保留抵销权 822
21.9 税务 825
第22章 贷款分享权和贷款协议:律师的问题 827
22.1 贷款分割协议 827
22.2 律师的作用 828
22.3 受监管的合同条款 829
22.4 贷款分享权的地位 829
22.5 牵头银行的义务 830
22.6 借款人违约之后当事人的权利 830
22.7 贷款分割协议 831
22.8 信息和通知 831
22.9 司法管辖权和法律选择 831
22.10 抵销 832
第23章 证券化的国际方面 833
23.1 国外的证券化 833
23.3 解决问题 840
23.4 法律冲突和法律的统一化 844
23.5 建议提出的问题 846
23.6 预测 847
第24章 证券化的最新发展——次级贷款证券化中的问题 849
24.1 概述 849
24.2 次级贷款的定义 850
24.3 贷款的证券化 851
24.4 法律问题 852
24.5 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854
24.6 监管改革建议 857
24.7 结论 858
译后记 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