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
一 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制度的设想 1
二 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总结 5
三 社会主义各国对建设规律的探索 8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 13
一 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 13
二 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 16
三 社会主义各国发展的共同经验 18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19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19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
三 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 24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7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27
一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27
二 我国现阶段的各种所有制形式 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4
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44
二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9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56
一 我国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形式 56
二 我国农村按劳分配的特点 59
三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60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 63
第一节 生产者目的和利益的协调 63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3
二 社会主义各方面利益的一致性与差别性 66
三 生产者的目的和利益协调的原则 69
第二节 明确划分决策权限 71
一 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条件 71
二 经济决策权集中和分散的界限与范围 73
三 各级决策权限划分的依据 74
第三节 自觉运用社会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 78
一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结合 78
二 建立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81
三 利用市场机制开展社会主义竞争 87
第四节 正确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90
一 经济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90
二 发挥价格、工资、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 93
第四章 我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 102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02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2
二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106
三 现代化建设的含义和内容 109
第二节 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113
一 量力而行、积极奋斗、循序渐进 113
二 把国民经济转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 117
三 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119
四 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121
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方针 124
一 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4
二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 126
三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28
四 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 134
五 经济特区 140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45
一 改革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45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任务 146
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47
四 各种经济体制的同步、配套改革 151
第五章 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1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59
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59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62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165
第二节 进行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纪律教育 167
一 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67
二 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170
三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173
第三节 抓好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6
一 城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 176
二 中心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作用 179
三 高等学校是培养一代新风的重要阵地 181
第四节 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184
一 新的生活方式的建设 184
二 新的思想观念的树立 187
三 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 190
第六章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3
第一节 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194
一 教育的社会功能 194
二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196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200
第二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204
一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204
二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们应取的对策 207
三 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 210
第三节 发展文艺、体育、卫生等事业 213
一 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13
二 开创体育运动新局面,争取本世纪末进入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 216
三 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219
第四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新时期的战略方针和根本国策 222
一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极大重要性 222
二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24
三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227
第七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 230
一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30
二 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 235
第二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239
一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239
二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43
三 扩展社会主义民主生活 246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250
一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意义 250
二 完备各种法律制度,发挥执法机构的作用 253
三 努力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 258
第八章 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261
第一节 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62
一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主要法宝 262
二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任务和方针 266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273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276
一 我国的民族概况 276
二 我国的民族政策 279
第三节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加强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287
一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287
二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90
第四节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294
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决策 294
二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98
第九章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实现党的领导工作的科学化 301
第一节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301
一 执政党的地位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01
二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 304
第二节 实现党的领导工作的科学化 311
一 转变领导观念 311
二 实行科学决策 315
三 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科学化 319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开拓者 326
第一节 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26
一 正确认识青年的特点 326
二 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30
第二节 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334
一 顺应时代潮流,走历史必由之路 334
二 立志振兴中华,为新的腾飞作贡献 337
三 根据“三个面向”的要求,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341
第三节 青年要敢于承担和善于完成自己的历史责任 345
一 要善于把最高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 345
二 要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献身精神 349
三 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在学习和实践中开拓前进 354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