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自学辅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文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561678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内容提要】 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4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4

【概念简释】 5

一、有关“症”的若干概念 5

二、关于辨证的“辨”与“证” 5

三、有关诊断原理 5

四、有关诊断原则 5

【补充发挥】 6

一、“黑箱”理论与中医诊断原理 6

二、诊断学从外知内的诊断原理 6

三、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的原则 6

四、中医诊断学专著简介 7

【文献语译】 7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素问·五脏生成》 7

《黄帝内经太素·任脉》 7

《难经·六十一难》 8

《伤寒论·序》 8

【习题解答】 8

第一章 望诊 12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2

【内容提要】 12

一、望神 12

二、望色 13

三、望形体 15

四、望姿态 16

【概念简释】 17

【补充发挥】 19

一、望神须注意“一会即觉”、“以神会神” 19

二、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20

三、关于“少神”的问题 20

四、“神乱”不等于“失神” 20

五、假神与病情好转的鉴别 20

六、关于“?”字和“?白”的含义 21

【文献语译】 21

《素问·五脏生成》 21

《医原·望病须察神色论》 21

《医门法律·望色论》 22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 22

《景岳全书·传忠录·神气存亡论》 22

《证治准绳·察身》 22

《望诊遵经·诊坐望法提纲》 22

《望诊遵经·诊卧望法提纲》 23

《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23

【习题解答】 23

第二节 局部望诊 24

【内容提要】 24

一、望头面 25

二、望五官 25

三、望躯体 27

四、望四肢 28

五、望二阴 29

六、望皮肤 29

【概念简释】 30

【补充发挥】 33

一、望头发诊病的原理 33

二、望甲诊病的原理 34

三、白?与汗疹的区别 34

【文献语译】 34

《通俗伤寒论》 34

《四诊抉微》 35

《外感温热篇》 35

《疫病篇·论斑疹》 36

【习题解答】 36

第三节 望排出物 37

【内容提要】 37

一、望痰涎涕唾 37

二、望呕吐物 38

三、望大便 38

四、望小便 39

【概念简释】 39

【补充发挥】 40

一、白痰并非尽主寒,黄痰亦非皆属热 40

二、尿黄不尽属热证 40

【文献语译】 40

《望诊遵经·诊痰望法提纲》 40

《望诊遵经·大便望法提纲》 40

【习题解答】 41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42

【内容提要】 42

一、诊察方法 42

二、临床意义 42

【概念简释】 43

【补充发挥】 43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诊病的原理 43

二、食指络脉的色泽及形成机理 43

三、食指络脉的三关及形成机理 44

【文献语译】 44

《幼幼集成·指纹晰义》 44

【习题解答】 44

第二章 舌诊 46

第一节 舌诊概说 46

【内容提要】 46

一、舌的形态结构 46

二、舌诊原理 46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7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47

【概念简释】 48

【补充发挥】 48

一、刮舌与揩舌的区别 48

二、舌诊和望舌的异同 48

【文献语译】 49

《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 49

《辨舌指南·辨舌之苔垢》 49

【习题解答】 49

第二节 望舌质 50

【内容提要】 50

一、舌色 50

二、舌形 51

三、舌态 52

四、舌下络脉 53

【概念简释】 53

【补充发挥】 54

一、舌上点、刺,星、斑的区别及意义 54

二、齿痕舌、短缩舌、裂纹舌及剥落苔不可概作病论 54

【文献语译】 54

《形色外诊简摩》 54

《辨舌指南·辨舌之神气》 55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 55

《临症验舌法》 55

【习题解答】 55

第三节 望舌苔 56

【内容提要】 56

一、苔质 56

二、苔色 58

【概念简释】 60

【补充发挥】 60

一、黄苔并非概主热证 60

二、白苔并非一概主寒证 60

【文献语译】 61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 61

《形色外诊简摩·苔质辨证法》 61

《察舌辨症新法》 61

【习题解答】 62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63

【内容提要】 63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63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64

三、临床常见舌象 65

【概念简释】 66

【补充发挥】 66

一、年龄、性别与舌象的关系 66

二、舌诊在温病辨证中的意义 66

【习题解答】 67

第三章 闻诊 69

第一节 听声音 69

【内容提要】 69

一、概论 69

二、正常声音 69

三、病变声音 69

【概念简释】 72

【补充发挥】 73

一、关于谵语、郑声之寒热虚实的认识 73

二、喉中痰鸣与哮、喘的关系 73

三、少气、短气与喘的区别和联系 74

四、呕、吐、呃、噫的相关概念 74

【文献语译】 75

《内外伤辨惑论·辨气少气盛》 75

《通俗伤寒论》 75

《四诊抉微·闻诊》 75

【习题解答】 75

第二节 嗅气味 77

【内容提要】 77

一、病体气味 77

二、病室气味 78

【概念简释】 78

【补充发挥】 79

一、嗅气味诊病的机理 79

二、嗅气味诊病的注意事项 79

【文献语译】 80

《瘟疫明辨》 80

【习题解答】 80

第四章 问诊 81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81

【内容提要】 81

一、问诊的意义 81

二、问诊的方法 81

【概念简释】 81

【补充发挥】 82

一、要善于抓住主症进行询问 82

二、症状的意义 82

【习题解答】 82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83

【内容提要】 83

一、一般情况 83

二、主诉 83

三、现病史 83

四、既往史 84

五、个人生活史 84

六、家族史 85

【概念简释】 85

【补充发挥】 85

现病史和既往史的界定与关系 85

【文献语释】 86

《医门法律·问病论》 86

《医原·问症求病论》 86

【习题解答】 86

第三节 问现在症 87

【内容提要】 87

一、问寒热 87

二、问汗 88

三、问疼痛 89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91

五、问耳目 92

六、问睡眠 94

七、问饮食口味 94

八、问二便 95

九、问经带 97

十、问小儿 98

【概念简释】 99

【补充发挥】 99

一、怎样理解“恶寒发热”的症状 99

二、潮热的表现与辨证 100

三、对寒热往来机理的认识 100

四、从“阳加于阴谓之汗”理解汗的机理 101

五、五更泄泻的时间及病机 101

六、热入营血为何口反不甚渴 102

七、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病状与病机 102

八、虫积为何嗜食异物 102

九、“除中”的机理分析 103

十、“嗜睡”、“昏迷”与“昏睡”的鉴别 103

十一、诊察尿液变化用以鉴别病证 104

十二、关于寒战的认识 104

十三、太阳中风之恶风与表虚证之恶风的区别 104

【文献语译】 104

《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 104

《甲乙经·问情志以察病》 105

《医宗己任篇·口渴》 105

《医法心传·诊病须察阴脏阳脏论》 105

【习题解答】 106

第五章 脉诊 110

第一节 脉诊概述 110

【内容提要】 110

一、脉诊原理 110

二、诊脉部位 111

三、诊脉方法 112

四、脉象要素 113

【概念简释】 114

【补充发挥】 114

一、寸口诊脉及分候脏腑的原理 114

二、遍诊法诊脉的临床意义 114

三、趺阳脉的诊法与临床意义 115

【文献语译】 115

《难经·五难》 115

《诊家枢要》 115

《重订诊家直诀》 115

【习题解答】 116

第二节 正常脉象 117

【内容提要】 117

一、正常脉象的概念 117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118

【概念简释】 118

【补充发挥】 119

一、“平脉”的含义与脉象 119

二、对脉象“胃、神、根”的理解 119

【文献语译】 120

《景岳全书·脉神章》 120

《诊家枢要》 120

《医宗必读·卷二》 121

《难经·十五难》 121

【习题解答】 121

第三节 病理脉象 122

【内容提要】 122

一、常见病脉 122

二、脉象鉴别 127

三、相兼脉 129

四、真脏脉 130

五、妇人脉与小儿脉 130

【概念简释】 131

【补充发挥】 132

一、关于“浮脉主表”和“沉脉主里” 132

二、脉之迟、数与证之寒、热 132

三、弦脉、紧脉的脉象与鉴别 133

四、不能相兼的脉象 133

五、关于缓脉的研讨 133

六、对“芤脉”脉象“边实”的理解 133

七、关于“动脉”的部位及主病 134

八、洪脉是否见于虚证 134

九、哪些脉象可见于生理情况 134

【文献语译】 134

《素问·脉要精微论》 134

《中藏经·脉要论》 135

【习题解答】 135

第四节 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136

【内容提要】 136

一、脉诊的临床运用 136

二、脉诊的意义 137

【概念简释】 138

【补充发挥】 138

一、关于脉症顺逆 138

二、怎样进行脉症从舍 139

【文献语译】 139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败脉歌》 139

【习题解答】 139

第六章 按诊 141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41

【内容提要】 141

一、按诊的体位 141

二、按诊的手法 141

三、按诊注意事项 142

【概念简释】 142

【补充发挥】 142

按诊的注意事项 142

【习题解答】 142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143

【内容提要】 143

一、按胸胁 143

二、按脘腹 144

三、按肌肤 144

四、按手足 146

五、按腧穴 146

【概念简释】 147

【补充发挥】 147

一、喜按者可有实,拒按者亦有虚 147

二、腧穴压诊的诊断原理 147

【文献语译】 147

《通俗伤寒论·按胸腹》 148

《厘正按摩要术》 149

【习题解答】 149

第七章 八纲辨证 151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51

【内容提要】 151

一、八纲辨证概念 151

二、八纲辨证源流 152

【概念简释】 152

【补充发挥】 152

一、八纲概念形成的沿革 152

二、正确理解八纲中的辩证法思想 152

【习题解答】 153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153

【内容提要】 153

一、表里辨证 153

二、寒热辨证 155

三、虚实辨证 156

四、阴阳辨证 156

【概念简释】 158

【补充发挥】 158

一、对表证病位的理解 158

二、肌表、表、表证的区别及关系 159

三、对表证“恶寒”而不“畏寒”的理解 160

四、半表半里证辨 160

五、精气夺固为虚,邪气盛未必实 160

六、虚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161

七、阳虚症状的两重性 161

【习题解答】 162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64

【内容提要】 164

一、证候相兼 164

二、证候错杂 165

三、证候真假 165

四、证候转化 166

【概念简释】 168

【补充发挥】 168

一、寒热有多少类型 168

二、邪气出入与证候转化的关系 168

三、“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辨析 169

四、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与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不同 169

五、热深厥深的病机分析 170

【习题解答】 170

【病案分析】 172

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174

第一节 病因辨证 174

【内容提要】 174

一、外风证 174

二、实寒证 175

三、暑证 175

四、湿证 176

五、外燥证 176

六、火热证 176

七、毒证 177

八、脓证 177

九、食积证 177

十、虫积证 178

【概念简释】 178

【补充发挥】 178

一、“病势”的概念 178

二、因寒致痛的机理 179

三、暑证的常见证候辨析 179

【习题解答】 180

第二节 气血辨证 182

【内容提要】 182

一、气虚类证 182

二、血虚类证 183

三、气滞类证 184

四、血瘀证 185

五、血热证 185

六、血寒证 185

【概念简释】 186

【补充发挥】 186

一、气血同病的辨证 186

二、关于血瘀证的概念 187

三、血瘀证的病因和病机 187

四、瘀血所见的病证表现 187

【习题解答】 188

【病案分析】 190

第三节 津液辨证 191

【内容提要】 191

一、痰证 191

二、饮证 192

三、水停证 192

四、津液亏虚证 193

【概念简释】 193

【补充发挥】 194

一、痰证的命名特点 194

二、常见痰证的临床鉴别 194

【习题解答】 194

第九章 脏腑辨证 196

第一节 心病辨证 196

【内容提要】 196

一、心血虚证 197

二、心阴虚证 197

三、心气虚证 197

四、心阳虚证 197

五、心阳虚脱证 197

六、心火亢盛证 198

七、心脉痹阻证 198

八、痰蒙心神证 198

九、痰火扰神证 198

十、瘀阻脑络证 199

【概念简释】 199

【补充发挥】 199

一、“心移热于小肠”证辨析 199

二、心火亢盛证的分类 200

【习题解答】 200

【病案分析】 202

第二节 肺病辨证 203

【内容提要】 203

一、肺气虚证 204

二、肺阴虚证 204

三、风寒犯肺证 204

四、风热犯肺证 204

五、燥邪犯肺证 204

六、肺热炽盛证 205

七、痰热壅肺证 205

八、寒痰阻肺证 205

九、饮停胸胁证 205

十、风水相搏证 206

【概念简释】 206

【补充发挥】 206

一、肺阳虚证辨析 206

二、论肺血虚证 207

【习题解答】 207

【病案分析】 209

第三节 脾病辨证 210

【内容提要】 210

一、脾气虚证 210

二、脾虚气陷证 211

三、脾阳虚证 211

四、脾不统血证 211

五、寒湿困脾证 211

六、湿热蕴脾证 212

【概念简释】 212

【补充发挥】 212

关于脾阴虚证 212

【习题解答】 213

【病案分析】 214

第四节 胃肠病辨证 215

【内容提要】 215

一、胃气虚证 216

二、胃阳虚证 216

三、胃阴虚证 216

四、肠燥津亏证 216

五、寒滞胃肠证 217

六、胃热炽盛证 217

七、肠热腑实证 217

八、饮留胃肠证 217

九、食滞胃肠证 217

十、胃肠气滞证 218

十一、肠道湿热证 218

十二、虫积肠道证 218

【概念简释】 218

【补充发挥】 219

一、胃阴虚证与脾阴虚证的鉴别 219

二、肠道湿热证的证候特点 219

三、关于胃气上逆证 219

【习题解答】 220

【病案分析】 221

第五节 肝胆病辨证 222

【内容提要】 222

一、肝血虚证 222

二、肝阴虚证 222

三、肝郁气滞证 223

四、肝火炽盛证 223

五、肝阳上亢证 223

六、肝胆湿热证 223

七、寒滞肝脉证 224

八、胆郁痰扰证 224

九、肝风内动证 224

【概念简释】 225

【补充发挥】 226

一、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中焦湿热证之辨析 226

二、肝火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概要 226

三、肝气、肝火、肝阳三证的关系与比较 226

四、肝阳上亢证与肝肾阴虚阳亢证的区别 227

【习题解答】 227

【病案分析】 229

第六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231

【内容提要】 231

一、肾阳虚证 231

二、肾虚水泛证 231

三、肾阴虚证 231

四、肾精不足证 232

五、肾气不固证 232

六、膀胱湿热证 232

【概念简释】 232

【补充发挥】 233

肾气不固有五个方面的不固 233

【习题解答】 233

【病案分析】 235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 236

【内容提要】 236

一、心肾不交证 236

二、心肾阳虚证 236

三、心肺气虚证 237

四、心脾气血虚证 237

五、心肝血虚证 237

六、脾肺气虚证 237

七、肺肾气虚证 237

八、肺肾阴虚证 238

九、肝火犯肺证 238

十、肝胃不和证 238

十一、肝郁脾虚证 238

十二、肝肾阴虚证 238

十三、脾肾阳虚证 239

【概念简释】 239

【补充发挥】 239

一、心肾相交理论的历史源流 239

二、心肾不交的病理本质 240

三、心肾不交证辨析 240

四、肾不纳气证及其类证鉴别 241

五、肝肾阴虚证与肝阳上亢证的辨析 241

【习题解答】 242

【病案分析】 243

第十章 其他辨证概要 244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 244

【内容提要】 244

一、太阳病证 244

二、阳明病证 245

三、少阳病证 246

四、太阴病证 246

五、少阴病证 246

六、厥阴病证 247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247

【概念简释】 247

【补充发挥】 248

一、太阳中风证的虚实属性 248

二、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病机区别 248

(一)风和寒性质相同,仅程度差别 248

(二)中风为风寒犯营,伤寒为风寒犯卫 248

【习题解答】 249

【病案分析】 251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252

【内容提要】 252

一、卫分证 253

二、气分证 253

三、营分证 253

四、血分证 253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254

【概念简释】 254

【补充发挥】 254

一、关于温病的概念 254

二、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 255

【习题解答】 256

【病案分析】 257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 258

【内容提要】 258

一、上焦病证 258

二、中焦病证 259

三、下焦病证 259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259

【概念简释】 260

【补充发挥】 260

一、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之异同 260

二、卫气营血与三焦证候的实质区别 260

【习题解答】 261

【病案分析】 262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 263

【内容提要】 263

一、十二经脉病证特点 263

二、奇经八脉病证特点 264

【概念简释】 264

【补充发挥】 264

一、十二经病证的特点 264

二、奇经八脉病证与病机 265

【习题解答】 266

第十一章 诊法与辨证运用 267

【内容提要】 267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267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67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67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268

四、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 268

第二节 辨证思维的方法与步骤 269

一、辨证诸法的综合运用 269

二、辨证基本内容的掌握 269

三、辨证与诊法的关系 270

四、辨证的思维方法 270

五、辨证的内容与步骤 271

六、辨证的具体要求 271

【概念简释】 272

一、脉症从舍、舍脉从症、舍症从脉 272

二、必要性资料、特征性资料、偶见性资料、一般性资料、否定性资料 272

三、类[对]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否定]法、预测法、试探[治]法 272

四、判断病情、审度病势、阐释病机 272

【补充发挥】 273

一、证、症、候的沿革与证候的含义 273

二、关于辨证的“辨”与“证” 273

三、“证”的命名形式 273

四、证型的含义与局限 274

【文献语译】 274

《医彻·医箴·疗医》 274

《本草思辨录·自序》 275

【习题解答】 275

【病案分析】 279

第十二章 疾病诊断概说 282

【内容提要】 282

第一节 “病”的概念与意义 282

一、“病”的概念及症、病、证关系 282

二、病名诊断的意义 283

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83

第二节 疾病的命名 284

一、疾病命名的概况 284

二、疾病命名的形式 284

三、正确对待和运用中医病名 285

第三节 疾病的分类 285

一、疾病分类的概况 285

二、疾病分类的方法 286

【概念简释】 287

一、异病异证、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 287

二、部分病名的含义 287

三、数病同存、病种互斥 291

【补充发挥】 291

一、临床思维中的辨证与辨病 291

二、常见病性类疾病的概念 292

【文献语译】 293

《素问·热论》 293

《时病论·辟俗医混称伤寒》 293

【习题解答】 293

【病案分析】 297

第十三章 病案书写 299

【内容提要】 299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299

一、病案的沿革 299

二、病案的意义 299

第二节 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300

一、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300

二、中医病案书写的重点内容 301

第三节 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302

一、住院病案 302

二、门诊病案 303

三、急诊病案 304

【概念简释】 305

一、病案、诊籍、医案、病历 305

二、门诊病案、急诊病案、住院病案、住院病历、住院记录、病程记录 305

三、主诉、复合主诉 305

【补充发挥】 305

一、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划分及时间界定 305

二、病案中“诊断”的内容 306

三、住院病案之住院病历示例 306

四、门诊病案之初诊记录示例 308

【文献语译】 308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08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309

《重订名医类案·叙》 309

《重订名医类案·序》 309

【习题解答】 309

【病案分析】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