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东山区基本条件特点 1
第一节 自然条件特点 1
一、山地丘陵广布,山谷相间排列 1
二、具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
三、自然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不稳定 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8
一、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深刻 8
二、工农业有一定基础而发展水平低 9
三、电力不足,能源紧缺 10
四、交通条件有改善但仍较落后 10
第二章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 12
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与演变 12
一、水土流失方式和流失强度 12
二、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18
第二节 水土流失基本特点和分布规律 24
一、水土流失基本特点 24
二、水土流失分布规律 31
第三章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危害 33
第一节 破坏土地资源 33
一、冲刷表土,降低土壤肥力 33
二、毁坏农田,降低土地生产力 36
第二节 淤塞江河塘库 38
一、河床淤高,航道缩短 38
二、水库淤浅,影响工程寿命 39
三、影响下游水利设施 40
第三节 恶化生态环境 40
一、气候变劣,生态平衡失调 40
二、助长灾害,加重灾情 44
第四节 影响社会经济 46
一、农业生态恶性循环 46
二、工农业产值低 46
三、人民生活贫困 48
第四章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因素 50
第一节 人为因素 50
一、人口压力大 50
二、长期破坏植被 52
三、不合理的垦殖利用 54
四、无水保措施的工矿开采 55
第二节 自然因素 56
一、植被类型及其覆盖度 56
二、雨量、雨强和台风 67
三、岩性土质特性 70
四、地质地貌条件 81
第五章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概况 89
第一节 水土流失治理条件 89
一、侵蚀地貌条件便于治理开发 89
二、气候条件利于贯彻生物措施 89
三、立地条件宜于植树造林种果 89
四、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有利因素 90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概况的回顾 90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经验 92
一、领导重视,立法管理 92
二、点面结合,综合治理 93
三、防治并重,治管结合 93
四、政府、生产、科研部门联合攻关 93
第四节 水土流失治理存在问题 94
一、对水土流失严重性认识不足 94
二、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 94
三、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 95
四、落实整治规划不够全面具体 95
五、能源紧缺,影响治理效益 96
六、开发治理投资仍然不足 96
七、存在发生新水土流失威胁 96
第六章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原则与措施 98
第一节 水土流失治理原则 98
一、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 98
二、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开发性治理为主 98
三、政策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调动积极因素 99
四、以小流域为单元,治一片,成一片 100
五、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分层治理,分区治理 100
六、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点面结合 101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开发措施 101
一、生物治理措施 101
二、工程治理措施 110
三、农业保土耕作措施 111
四、战略政策措施 112
第三节 水土流失的分类治理 115
一、花岗岩土壤水土流失的治理 116
二、红砾岩、红砂砾岩土壤侵蚀的治理 117
三、紫色砂页岩、紫色页岩风化壳土壤侵蚀的治理 118
四、石灰岩溶蚀山丘的治理 119
五、洪积泥沙掩盖地的整治和改造 120
六、工矿开采区的整治和垦复 120
七、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21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 122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特点 122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步骤 123
三、小流域治理经营内容 124
四、小流域优化生态——经济模式 125
五、小流域国土整治试验 129
第七章 崩岗侵蚀的特征与防治 133
第一节 崩岗形成发育 133
一、崩岗形成过程 133
二、崩岗发育阶段 135
第二节 崩岗土壤特性 135
一、剖面构型 136
二、渗透性能 136
三、抗冲性能 139
四、抗蚀性能 140
五、侵蚀度 142
六、膨胀、收缩性能 144
七、颗粒组成 145
八、当量孔隙 149
九、水稳性结构 157
十、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157
十一、水分特征 159
第三节 崩岗侵蚀防治 162
一、防治原则方针 162
二、崩岗治理要点 164
第八章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区 167
第一节 综合治理分区的原则和系统 167
一、综合治理分区原则 167
二、综合治理分区系统 167
第二节 粤东丘陵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 168
一、项山山地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70
二、连、龙山地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72
三、韩江沿岸山地丘陵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73
四、梅江丘陵盆地强度流失整治亚区 174
五、东江上游丘陵盆地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76
六、黄岗河中上游丘陵山地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77
七、黄岗河下游丘陵台地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178
八、梅南、紫东山地丘陵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78
九、河源东部山地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80
十、榕江丘陵盆地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180
十一、秋香江、西枝江沿岸山地丘陵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81
十二、东江中游沿岸丘陵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82
十三、惠东沿海丘陵山地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183
十四、龙门、河源西部山地丘陵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83
第三节 粤北山地丘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 184
一、大瑶山、大庾岭山地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86
二、南雄盆地强度流失整治亚区 187
三、北江中上游河谷丘陵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188
四、乐、乳岩溶山原强度流失整治亚区 189
五、大东山、石人嶂山地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90
六、连江中上游岩溶山原强度流失整治亚区 191
七、大雾山、起微山山地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92
八、英滃盆地丘陵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193
九、英德南部丘陵低山新滑坡崩岗防治亚区 194
十、亚婆髻、青云山山地丘陵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195
十一、佛、从南部丘陵台地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196
第四节 粤西丘陵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 197
一、封、怀丘陵山地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199
二、绥江中游丘陵山地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200
三、西江沿岸丘陵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201
四、新兴丘陵盆地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203
五、罗定盆地强度流失整治亚区 204
六、云开大山山地轻度流失防治亚区 205
七、漠阳江上游山地丘陵潜在流失防护亚区 207
八、鉴江中上游丘陵中度流失治理亚区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