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第二节 物产资源 5
一、土地资源 5
二、水资源 6
三、植物资源 6
四、动物资源 8
五、矿产资源 9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10
一、瑶族 11
二、苗族 17
三、壮族 20
四、彝族 22
五、傣族 23
六、布依族 25
七、其他民族 26
第四节 行政区划 27
一、河口镇 27
二、南溪镇 29
三、桥头苗族壮族乡 30
四、瑶山乡 31
五、莲花滩乡 33
六、老范寨乡 34
七、河口农场 35
八、坝洒农场 36
九、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37
十、蚂蝗堡农场 38
十一、南溪农场 38
第五节 名胜古迹 39
一、名胜古迹 39
二、文物古迹 40
三、文物保护单位 42
四、国家三级文物 44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46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46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48
一、河口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 48
二、平息匪患,保卫人民政权 49
第三节 土地改革 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53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3
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6
第五节 改革开放 58
一、蓬勃发展的农业 58
二、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速经济发展 59
三、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边境贸易大幅增长 61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63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63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65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履行自治权限 65
二、改革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和行政效率 66
第三节 法制建设 68
一、民族立法与法律监督 68
二、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维护全县社会稳定 69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广泛进行普法教育 70
四、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72
第四节 民族关系 72
一、政治上各民族实现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 72
二、各民族经济交往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74
三、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77
第五节 人民生活 78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各族人民基本生活状况 78
二、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79
三、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80
第四章 农业 83
第一节 农业 83
一、采取新举措,保持农村经济稳健发展势头 84
二、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86
第二节 林业 91
一、森林资源 91
二、植物 92
三、动物 92
四、森林分类区划 92
五、造林绿化 93
六、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93
七、管理机构 94
第三节 畜牧业 95
一、畜牧业生产 95
二、动物防疫 97
第四节 渔业 97
第五节 水利 98
一、引水 98
二、蓄水 99
三、农村人、畜饮水 100
四、集镇饮水 100
五、防汛抗旱 102
六、防洪工程 104
七、水土保持 105
八、水政水资源管理 106
第五章 工业 107
第一节 能源生产 107
一、电力能源建设 107
二、输变电网网络建设 108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09
第三节 特色工业 111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14
第一节 铁路 114
第二节 公路 115
一、国道 115
二、省道 116
三、县道 116
四、其他线路 117
第三节 水路 118
一、红河航运 118
二、南溪河航运 119
第四节 邮政 119
第五节 电信 121
一、电信机构的历史演变 121
二、电信业的发展 122
三、电信业发展成就 124
四、电信业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125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27
第一节 财政 127
第二节 税收 129
第三节 金融 130
一、中国人民银行河口县支行 130
二、中国建设银行河口县支行 132
三、中国农业银行河口县支行 133
四、中国银行河口县支行 138
第四节 保险 138
一、财产保险 138
二、人寿保险 140
第八章 贸易 142
第一节 国内贸易 142
一、运输 143
二、商品流通 143
三、市场 144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45
一、发展阶段 146
二、主要特点 148
三、经济技术合作 149
四、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 150
五、外边贸企业 151
六、河口三元商贸有限公司 151
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152
第三节 民族贸易 153
第四节 边境贸易 154
一、边贸总体情况 154
二、积极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改善边境经济贸易条件 156
第九章 旅游 160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60
一、自然旅游资源 160
二、人文旅游资源 161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62
一、花鱼洞 162
二、南溪河漂流 162
三、中越铁路、公路大桥 164
四、宝龙山庄(戈浩热带雨林风情园) 165
五、河口跨越南旅游景点 165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167
第四节 旅游经济 167
第十章 对外开放 169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69
第二节 对外交流 172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174
一、第一阶段(初级阶段)1991—1996年 174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7—2000年 175
三、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4年 176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177
第一节 教育 177
一、艰苦奋斗,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177
二、努力探索,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179
三、深化改革,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181
四、面向社会,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 184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85
一、机构设置 186
二、政策法规 186
三、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 188
四、项目引进和试验示范 190
五、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191
第三节 文化艺术 192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192
二、不断发展的文艺工作 210
第四节 新闻出版 213
一、新闻出版 213
二、书刊出版 214
三、新闻出版管理 215
第五节 广播影视 216
一、有线广播 217
二、无线广播 217
三、无线电视 218
四、有线电视 218
五、河口电视微波中继站 220
第六节 体育 220
一、体育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 221
二、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工作稳步推进 221
三、竞技体育工作开展扎实,总体竞技水平有所提高 222
四、开展对越体育交流活动,增进中越边境人民友谊 223
第七节 医疗卫生 223
第八节 民族医药 226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医疗 226
二、民族民间草医 227
三、部分民间常用中草药 228
第九节 社会保障 229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30
二、医疗保险 230
三、失业保险 230
四、工伤、生育保险 231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232
第一节 主要城镇建设 232
一、河口镇 232
二、南溪镇 239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240
一、桥头苗族壮族乡 240
二、瑶山乡 242
三、莲花滩乡 242
四、老范寨乡 243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245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245
一、环境保护的现状 245
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47
三、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248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248
一、加强环境保护硬件设施建设 248
二、加强环境保护软件设施建设 249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249
四、推行新型经济发展观 249
后记 250
修订后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