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 3
第一章 2005—2006年流通业发展回顾 3
一、流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3
(一)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持续提高 3
(二)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5
(三)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6
二、流通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 8
(一)业态结构加速向多元化发展 8
(二)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9
(三)区域结构逐步趋于一体化 11
(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13
三、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15
(一)流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15
(二)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发展 15
(三)商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19
四、宏观环境日趋规范和完善 21
(一)法规和标准建设步伐加快 21
(二)城乡网点建设速度加快 22
(三)品牌建设为各界高度关注 24
(四)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25
第二章 流通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27
一、国际经济环境 27
二、中国经济环境 30
(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 30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31
(三)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33
(四)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34
(五)社会集团消费拉动强劲 35
(六)政策因素推动作用加大 36
(七)开放带来的压力日趋加大 37
第三章 流通业的发展及主要任务 38
一、着力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 38
(一)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38
(二)大力培育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39
(三)继续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的中小流通企业发展 39
二、进一步推动流通创新 39
三、加快推进流通业信息化进程 41
(一)尽快制定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商业科技发展规划 42
(二)明确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商业科技项目 42
(三)加大对商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42
四、加快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和发展步伐 43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商业网点规划 43
(二)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的力度 43
(三)加大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44
五、继续加快农村零售业发展 44
(一)继续向更广大的农村地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44
(二)加快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44
(三)加快发育新型农村流通组织 45
六、加快完善区域流通网络体系 45
七、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46
(一)进一步加快流通领域的制度建设 46
(二)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46
(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46
(四)稳步推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设 47
第四章 流通领域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48
一、零售业 48
(一)2005—2006年零售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48
(二)零售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58
(三)未来零售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59
二、批发业 61
(一)2005—2006年批发业发展情况及特点 61
(二)未来批发业发展的趋势 66
第五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经济总体运行特点 68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持续下降 68
二、物流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提升 70
三、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 70
四、交通运输和仓储服务保障能力提高 71
五、港口物流发展迅速 73
第六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企业发展概况 75
一、2005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名单 75
二、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名单 77
三、中国5A级、4A级物流企业名单 80
四、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概况 83
(一)中国民营物流企业10多年来获得超常规发展 83
(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是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85
(三)民营物流企业的资本积累和网络建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85
(四)服务内容和市场定位基本明确的民营物流企业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 87
(五)合作联盟成为民营物流企业新的发展趋势 88
(六)民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89
(七)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进入民营物流企业 90
(八)民营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90
(九)民营物流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1
五、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93
(一)运输业是外资投入最多的领域 93
(二)港口与集装箱运输是外商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 93
(三)航空邮货业运输是全球500强跨国公司进入的主要物流领域 94
(四)沿海地区是外资物流企业进入的重点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95
(五)外资主要集中于中国物流市场的五大领域 95
(六)高端物流市场主要是大型外资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 96
第七章 2005—2006年中国重点行业物流发展概况 98
一、钢铁物流 98
二、粮食物流 99
三、汽车物流 99
四、医药物流 100
五、连锁零售物流 101
六、食品和冷链物流 102
第八章 2005—2006年中国重点区域物流发展与合作概况 103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 103
(一)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103
(二)产业领域物流发展向分工细化方向发展 104
(三)物流配套服务功能设施发展较快 104
(四)区域物流合作逐步深化 104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 105
(一)区域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105
(二)港口物流发展受到进一步重视 105
(三)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105
(四)创新物流发展模式与政策 105
(五)区域物流合作进一步开展 106
三、京津冀地区 106
(一)天津以滨海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106
(二)北京物流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108
(三)河北加强京津冀物流合作 108
第九章 2005—006年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110
一、铁路建设 110
二、公路建设 110
三、水路建设 110
四、航空建设 111
五、物流园区调查结果 111
(一)物流园区基本概念 111
(二)物流园区地理分布 112
(三)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112
(四)物流园区的作用 113
(五)物流园区基本类型 114
(六)物流园区开发方式 114
(七)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 115
(八)物流园区投资规模 115
(九)物流园区建设规模 116
(十)物流园区内入驻的企业和实体的主要类型 117
(十一)物流园区赢利模式 118
(十二)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118
(十三)物流园区内的典型设施、设备 119
(十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 119
(十五)保税物流园区 119
第十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的技术与装备 122
一、工业车辆 122
二、自动化立体仓库 122
三、货架 122
四、托盘 123
五、自动分拣与输送设备 123
第十一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 124
一、物流标准化管理体制 124
二、《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 124
三、部分最新国家标准简介 125
四、企业物流信息化 126
五、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127
六、电子标签(RFID)技术的应用 128
第十二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的管理体制 130
一、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130
二、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 131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005—2006年主要工作 132
四、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 134
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135
六、中国物流学会 135
第十三章 2005—2006年中日韩物流交流与合作 137
一、中日韩商务部门物流合作机制 137
二、第一届中日韩海上运输和物流部长级会议 138
三、中日韩物流技术交流与合作 139
四、日本在华主要物流企业 139
五、韩国在华主要物流企业 141
第十四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相关规划简介 143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节选自第四篇) 143
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介 147
三、《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简介 147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147
(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方案 149
(三)实施效果 151
四、《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简介 153
(一)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153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153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154
(四)规划的实施效果 155
五、《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简介 155
(一)规划的必要性 156
(二)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 157
(三)布局方法和过程 158
(四)布局方案和效果 159
(五)实施意见 162
六、《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简介 163
(一)规划方案 163
(二)实施计划 164
(三)规划特点 165
七、《铁路“十一五”规划》简介 167
(一)“十五”回顾 167
(二)面临的形势 168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69
(四)铁路发展重点任务 170
八、《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介 177
第二部分 日本 181
第一章 日本流通与物流方面现状 181
一、日本的周边环境 181
(一)日本的贸易动向 181
(二)日资企业的海外发展情况 184
二、日本流通业的动向 191
(一)日本零售业状况 191
(二)日本零售业周边的环境变化 193
(三)消费市场的变化 194
(四)资源投入方面的变化 206
(五)日本流通业的发展方向 208
三、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26
(一)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226
(二)货物流通设施的发展趋势 235
(三)企业数量的变化 243
第二章 日本流通与物流方面课题与对策 248
一、日本流通与物流方面的课题与对策 248
(一)利用IT技术使流通系统高效率化和高附加值化 248
(二)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物流效率化 254
(三)强化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 256
(四)培养适应高水平化和多样化物流服务的人才 258
二、国际流通、物流方面的课题与对策 260
(一)透过日本企业看到的问题 260
(二)强化东亚的合作 262
(三)透过日资企业看中国、韩国物流方面的问题 269
(四)努力实现安全保障与顺利发展的双赢 273
附1:数据集 274
附2:综合物流政策大纲(2005—2009) 295
附3:今后应推动的具体物流政策 302
第三部分 韩国 315
第一章 韩国流通业的特征及动向 315
一、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315
(一)流通业的发展变化 315
(二)流通业的特征 318
二、流通业最近动向及今后的课题 320
(一)流通业最近动向 320
(二)韩国流通产业的今后课题 324
第二章 不同部门的流通业动向 330
一、批发业 330
(一)概要 330
(二)批发业销售额的变化 331
(三)批发业不同行业的成长变化 332
二、零售业 334
(一)概要 334
(二)零售业结构变化 334
(三)零售业不同种类的成长变化 336
(四)零售业中不同行业的成长变化 339
(五)按不同零售业的商品群成长变化 347
三、价格变动及现况 347
(一)消费者物价 348
(二)生产者物价 350
第三章 与流通相关的组织体系 351
一、政府组织 351
(一)产业资源部 351
(二)中小企业厅 351
二、有关机关 351
(一)民间经济团体 351
(二)其他部门 352
第四章 流通业的政策及法规 355
一、政府的基本政策 355
(一)流通产业的政策 355
(二)中小流通政策 356
二、2007年的主要方案 358
(一)农林部 359
(二)产业资源部 359
(三)保健福利部 361
(四)中小企业厅 361
(五)公平交易委员会 362
(六)国税厅 364
三、与流通相关的法规 364
第五章 韩国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 367
一、韩国的流通市场开放日志 367
(一)开放背景 367
(二)流通市场的开放内容及日程 367
(三)投资优惠制度 370
二、外国人投资现况 374
三、国际交流协力事业的重点主题 377
四、国际交流合作事业 380
(一)协议会及总会 380
(二)派遣调查团及代表团 381
(三)国际学术交流会、展会及论谈 381
第六章 物流产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385
一、物流产业的特征 385
二、物流产业的动向 388
三、不同部门物流产业动向及问题点 391
第七章 与物流相关的组织体系 401
一、政府机关 401
(一)概要 401
(二)政府组织 402
二、相关机关 404
第八章 物流产业的政策及法规 409
一、政府的物流政策 409
(一)国家物流基本计划及修订发展计划 409
(二)东北亚物流中心的促进路标 416
(三)物流R&D事业 418
二、2006—2007年物流相关主要方针 424
(一)建设交通部 425
(二)海洋水产部 427
(三)农林部 429
三、物流相关法规 431
(一)法规现况 431
(二)主要物流相关法律 433
第九章 韩国物流产业的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 436
一、韩国的物流市场开放日志 436
(一)物流市场的开放内容 436
(二)经济自由区域推广现况 438
(三)自由贸易地区的推广现况 442
(四)经济自由区域及自由贸易区域投资支持相关机关 444
二、外商投资现况 445
三、政府主持的国外IR及交流活动 448
四、国际交流合作事业 451
附:与物流相关的机构及团体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