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套形与实 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江华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3393435
  • 页数:200 页
图书介绍:在将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内容为王”之理念走的是标准化订制与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之数字内容的路线,而“渠道至上”的观念则推崇以普及互联网来架构东西部教育发展的沟通平台。“形与实”争论的双方又均以数字化技术能够引领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产生跨越式发展为假设。本书试图在剖析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反思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技术理性及标准化取向,进一步思考数字化技术、教育资源与人之发展的关系,探讨静态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在生动的教育需求中“活化”起来等问题。

第一章 导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一)关注几个口号式理念 4

(二)走出价值定位的误区 6

二、已有研究的基础 7

三、求证过程 13

(一)研究思路 13

(二)研究案例的选取 13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15

第二章 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形与实 17

一、数字化之形:“数字渠道” 17

(一)数字化是什么 17

(二)“数字渠道”:教育资源的载体变革 19

二、数字化之实:“数字内容” 21

(一)教育资源的数字化 21

(二)数字化的教育资源 22

第三章 内容提供层面的主张 26

一、“数字内容”集成之技术思想的演变 26

(一)从静态“库”至资源的动态交互 27

(二)课件、主要资源单元及融件 38

二、“数字内容”聚集的目的性分析 42

(一)为学科教学服务 42

(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45

第四章“数字渠道”的价值预设 48

一、普及互联网,缩小数字鸿沟 48

(一)数字化之马太效应 49

(二)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50

(三)互联网是教育的“数字机遇” 55

二、应用现代远程教育,为大众服务 58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渠道 58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属性 59

第五章 两个项目的实践 62

一、“农远工程”的“黔江模式”及推广 63

(一)“农远工程”的产生及发展 63

(二)“一机三用”之“黔江模式” 66

(三)“黔江模式”的考察分析 69

(四)项目的模式化推广 73

(五)小结 76

二、“千乡万才工程”的“黄羊川模式”及复制 82

(一)“千乡万才工程”的由来 82

(二)“以校领乡”之“黄羊川模式” 84

(三)“黄羊川模式”之考察 88

(四)异地复制的调查分析 95

(五)小结 101

第六章 实践层面的理念冲突 103

一、“内容”与“渠道”之争 104

(一)农远工程: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核心 104

(二)千乡万才工程:互联网的普及成关键 106

(三)两个理念的是与非 110

二、升学希望与素质教育的对峙 116

(一)教师、学生与农民的升学希望 116

(二)项目专家倡导的素质教育 120

三、“数码时尚”与“乡土传统”间的博弈 122

(一)“数码时尚”强势侵入 122

(二)“乡土传统”的教育意义日渐式微 126

第七章 教育资源数字化之基本价值追寻 131

一、价值负载的数字化技术 132

(一)技术是否是价值负载 134

(二)“数字渠道与内容”的双刃 138

二、发展基于生命独特性的数字化教育 144

(一)数字化,关注“生命独特性” 145

(二)开发本土文化教育资源的“数字内容” 147

(三)应用“数字渠道”,引导个性化学习 149

第八章“渠道”与“内容”的视界融合 157

一、借力“数字渠道”,提升教师才能 157

(一)教育之“人力”的人文向度 158

(二)在数字化中成长的教师个案 160

二、依托“数字渠道”,倡导生活化教育 164

(一)本土文化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换 165

(二)数字化教育应当关照儿童的生活世界 167

三、本土之教育的“数字内容”融入学校 170

(一)植根网络的非技术性问题 170

(二)融入学校的案例 172

余论 176

参考文献 182

附录 191

后记 199